龙华新闻

民治创新文化服务 提升居民人文素养

编辑:陶倩2018-12-14 09:25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剪纸教学活动,收获颇丰。 龙华新闻 记者 蔡维泽 摄

民治义工在深圳北站U站服务,“红马甲”已经成为北站乃至民治的一抹闪亮风景。


《我怎么这么好看》在第十五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舞台上精彩绽放,此后还登上央视舞台。 资料图片


《风雨白石龙》《民治·新城市文学》等本土原创精品熠熠发光;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全民阅读中心等文化阵地带给市民全新的阅读体验;一群“95后”女孩跳的广场舞登上央视,社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成立北站交通枢纽文明先锋促进会,窗口单位深圳北站文明氛围越来越浓;街头巷尾“红马甲”闪动,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民治,作为一个新兴城区,通过打造本土特色文化精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特色志愿服务,构建现代文化服务网络等途径,着力打造新时代城市文化,努力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人文底蕴的新市民,让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闪亮底色。

守住根脉打造本土特色文艺作品

青春活泼的服装,飞扬的马尾,20多名女孩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来,整齐划一的动作,不断变化的队形,让人看得赞叹不已。刚过去的11月,来自民治的一群平均年龄20岁的女孩登上央视舞台,跳起原创广场舞节目《我怎么这么好看》,用舞蹈发出年轻人的“声音”,也展示民治这个新兴城区的蓬勃朝气。

对于民治而言,“95后”跳广场舞跳上央视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多年鼓励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坚持打造本土特色文艺作品而结出的“果实”,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作为一个新兴城区,民治也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激活红色基因,打造文化精品,让红色文化不断释放精神能量,《风雨白石龙》便是国内首部取材于“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的舞台剧。

1941年,在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香港中共地下组织和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的部署下,邹韬奋、茅盾等800多名进步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从日军封锁下的香港神秘“失踪”,这便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文化名人当时进入内地的第一站便是民治街道的白石龙,他们住进抗日群众搭建的草寮。

2016年,民治街道精心策划制作《风雨白石龙》在深圳保利剧院成功首演,此后经过近一年的打磨提升,改版后的音乐剧在广州、深圳巡演,掀起一股热潮。

一段古老的记忆在清晰的线条、明快的色彩里复苏,今年,民治推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天湖传说”的连环画版本,生动地再现流传多年的民间传说,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这片土地的文化根源。

围绕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打造的精品有声有色,而与城区特点紧密相连的《民治·新城市文学》纯文学内刊,自2009年7月面世以来,因坚持书写新城市人的心灵轨迹、命运和处境,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文学界一道独特而可贵的风景,久久地滋润着人心。

文化惠民高品质活动和设施同步推进

让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不仅让成为文化活动的忠实观众,更让他们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在打造本土文艺精品的同时,民治的文化惠民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20分钟所有名额报满!”今年4月,民治百场公益文体培训课程现场报名活动在德逸公园举行,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报名。记者了解到,百场公益文体课程从4月持续至7月,包括了书法、美术、声乐、摄影、柔道防身术、羽毛球等特色活动,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相结合,文艺提升与体育健身同步推进,全方位满足少、中、老三个不同年龄层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

市民对公益文化活动的强烈需求,是民治不断努力的方向。记者了解到,民治艺术部落作为街道扶持成长的组织,聚集有辖区书画、摄影、舞蹈、手工创作等领域的艺术爱好者。他们相互交流,吸引更多同好加入,也深入社区服务居民。

在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的同时,民治也不断布局公共文化设施。近年来,民治人口猛增,同步增长的是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民治街道将图书馆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优先推进,目前,辖区共有一家街道级图书馆、14家社区图书馆、18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家阅读中心,形成了街道馆+社区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馆+阅读中心的“3+1”多元化发展格局,实现了社区全域及读者群体的全覆盖。

其中,更是出现了丰润社区小小图书馆、北站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民阅读中心咖啡屋图书馆等一批各具特色、各擅其胜的社区图书馆。在民治,图书馆不仅仅是读书写字的地方,更是作为纽带,将市民联结在一起,增强市民社区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

让市民亲近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美浸润人心。民治街道还打造了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今年3月开放以来,已然成为辖区最古典的地方。在此,可学剪纸悟茶道,观书画赏京剧,上传统文化公益课……而每逢传统节日,园内都会举行主题活动,如今年中秋再现千年传统拜月仪式,便打破时空屏障,让市民仿若穿越回古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日益丰富的文化,让民治的积淀更加深厚,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

志愿服务深圳北站成文明窗口

深圳北站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日均客流量超55万人次,作为深圳的窗口,五湖四海的人到深圳的第一站,文明示范作用显著。如今,深圳北站的志愿服务和文明管理工作愈发成熟,形成体系,带动旅客共同打造温馨、文明之旅。

只要你到过深圳北站,对于“红马甲”“橙马甲”应该不陌生,当你需要帮助时,这些热心的志愿者会第一时间提供专业的帮助,即使是在除夕、大年初一,北站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爱心服务全年无休。

记者了解到,以旅客的需求为导向,民治街道联合深圳北车站党委构建起“U站+S站+爱心指引台+爱心问询台+U彩爱心家园”的服务平台,每日至少有60名义工开展服务,周末和节假日增加到120名以上,在全国各大交通枢纽中率先实现义工服务的全覆盖。

此前,深圳北站“U彩爱心服务”荣获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的2018年春运“情满旅途”活动运输服务品牌称号,全国有十个服务品牌获得这一荣誉,深圳北站“U彩爱心服务”是全省唯一一个。

今年以来,在市、区文明办指导下,民治街道、深圳北站联合党委开展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文明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健全文明管理机制、设置文明引导标识系统、完善各类硬件设施建设、组建文明指导员队伍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北站的“文明范”。

记者了解到,北站各部门联合发起成立北站交通枢纽文明先锋促进会,发挥北站各责任单位主体责任,激发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会下辖20个文明先锋小分队,共365人,承接北站交通枢纽公共文明管理提升工作,人员覆盖北站社区党委、长途汽车站、维也纳酒店、缤果空间等进驻北站的所有单位,将文明提升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窗口单位文明味浓,民治的大街小巷也处处有志愿者身影。每个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民治繁忙的路口都有义工协助交警进行文明劝导,无论是大热天还是冷风天,义工们总会准时上岗,引导人们文明出行。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邓才斌 袁甲清 梁淑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