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打造“精治街区”观澜样本 建设“数字观澜、人文家园”

编辑:陶倩2022-07-01 16:00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观澜街道组织召开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到大富社区实地考察调研。

观澜黎光社区“街区议事角”正式启用,新围街区长刘霁莹带领基层网格员、市容巡查员、环卫工、商户等10位代表齐聚一堂,在户外街区议事角召开了开放式的街区理事会。


焕然一新的城中村、温馨靓丽的党群服务V站、景色宜人的社区公园、其乐融融的共治小院……一年多来,观澜街道以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先行先试,在牛湖、大富、黎光三个社区试点开展“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被市委政法委列为全市第三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要求,5月20日,观澜街道组织召开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现场会,总结“精治街区”基层治理试点经验,在辖区10个社区全面推进“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探索,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精治街区”观澜样本,建设“数字观澜、人文家园”。

观澜牛湖社区石一街区议事会及时采纳群众意见,动员各方力量,修建公益康乐园,受到了社区居民点赞。

观澜街道大富社区共治小院拉近邻里距离,促进社区和谐。


重要意义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因人口大流动而产生了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社会空间,社会的治理是一个渐进式前进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深圳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中,呈现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比例倒挂严重的客观情况,要实现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精准,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亟待破解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澜街道率先提出党建引领“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并在大富、牛湖、黎光三个社区进行试点:通过条块结合,科学划分街区,实现治理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治理的责任落实更加高效;通过“街区+红色网格”模式,让党员回到群众中去,让广大党员深入到群众中去收集民意,发现问题,强化党组织形象;通过搭建多方共治的议事协商平台,让群众走到治理中来,扩大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更好地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从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年多以来,观澜街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试点社区探索“精治街区”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子,为破解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观澜样本,在全市产生了较大影响。重构治理单元,实现了治理体系“由粗到细”。社区是基于行政权力划分的区域,街区是被其他可见或不可见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所划定的区域。观澜街道从社情村情实际出发,将社区细分为若干个治理单元——街区,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社会居住规律,填补了社区社会管理功能覆盖和居民自治组织治理功能覆盖之间的空白。

该街道在街区设立了“议事角”“共治小院”“奋斗小巷”等具有人文特色的共治空间,从人情人性入手,事实上构建起了最温情、最精细、最柔软的治理体系,实现了治理的“大象无形、润物无声”;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了治理力量“由弱转强”。观澜街道实行街区网格化治理机制,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包点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街道部门副科级以上公职人员担任“街区指导员”,社区班子成员担任“街区负责人”。成立街区理事会,统筹街区资源,推进共同治理。同时,街道机关、社区、“两新”组织党员,混合编组全部下沉到街区和红色网格,街区的治理力量,服务群众的频次,达到了现阶段街道这一层级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注重多元参与,实现了自治机制的“由虚变实”。观澜街道积极引导基层群众自治,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各街区理事会理事设固定席和流动席,鼓励居民以及外来人口参与街区议事,增强“主人翁”意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多元共治、发挥了基层自治功能;推动治理前移,实现了治理效能“由好向优”。该街道以“一张网”统揽各类事务,建立了群众服务诉求ABCD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阵地前移,形成“发现-受理-化解-确认-反馈”全闭环,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街区”,街道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在社区街区得到化解,化解率在90%以上。

观澜街道黎光社区退役参战老兵赖远华在讲党课。


具体做法探索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年多以来,特别是今年2月全面推进“精治街区”工作以来,观澜街道不断深化探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广“精治街区”基层治理模式,着力破解超大城市社会难题,全力探索出一条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广“精治街区”治理工作,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主心骨”。该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嵌入到街区治理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力量,掌握街区内的人、地、物、情、事,打通“神经末梢”,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有资源、有能力把涉及群众的事办好办漂亮。同时,建好用好“红色网格”,把具体的服务、具体的关怀、具体的实惠,通过“红色网格”落到群众身上,做到好事党组织在干,好人党员在当,让党徽在群众心中闪光,让党旗在社区飘扬。

不断提升自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在社区、街区层面,观澜街道更加突出基层自治的功能。以规则促善治,全面梳理规范村规民约,发挥好自治传统和“软法”的作用,形成清晰的政府管理和居民自治的边界。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搭建好“街区理事会”等议事协商平台,引领街区各类主体、各类人群和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最大程度让居民“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此外,还不断创新激励手段,引导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充分调动蕴含于基层之中的丰富社会力量,助力治理。并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培育,实现了街道79个城中村物业管理“全覆盖”,持续推动城中村物业管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稳步迈进。

更加精细服务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广“精治街区”的初心也就是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自推进“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以来,观澜街道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党员“六上门”,畅通“i社区找书记”等渠道,进一步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供精细服务。下实功、办实事,真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治理的效果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同时,积极推动数字治理,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各类数字化平台,对接需求、调度资源,让居民在生活受到最小程度打扰的情况下,诉求得到最及时的回应。

为了确保全面推进“精治街区”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观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该街道党建办、数字治理办作为牵头部门统筹推进,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该街道各社区、街区围绕“1+3+N”治理目标开展治理工作,并充分借鉴3个试点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适应社区实际本地特色,全力建设“数字观澜、人文家园”。

经验特点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街区”

自“精治街区”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观澜街道基层治理的创新机制已基本完善,试点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呈现“四有”特点:有温度,观澜街道基层治理改革以来,坚持“管用、好用、实用”理念,机制设计中,既体现了责任担当理念,又体现了服务群众理念;有创新,观澜街道在基层治理探索中提出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创新提出“街区制”,以街区为治理单元,实施更为精细、精准的治理;有实效,3个试点社区中20个街区累计召开了理事会会议145次,讨论解决居民难点痛点问题231个,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有特色,大富陂老街区“共治小院”、黎光新围街区“议事角”等共建共治项目,很接地气,都带着浓浓的本地特色。

尊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重构更加精细的治理单元。针对社区管理面积大、服务人口多,难以做到精准精细的问题,观澜街道根据区域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将社区细分为若干个治理单元——街区,全街道共划分为59个街区。并结合党建引领人文社区创建,在普遍设立“街区议事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共治小院”“奋斗小巷”等11个具有人文特色的共治空间,建立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服务平台,构建了精细程度更高、人性化程度更高的治理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形成更具活力的治理格局。观澜街道实行街区网格化治理,该街道2234名党员混合编组全部下沉街区和238个红色网格,让党员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此外,还成立街区理事会,统筹街区资源,推进共同治理。建立了商户联盟等共治平台,形成了“民情小店”“治理红黑榜”等一批“微治理”典范;组建了“578(我去帮)服务队”等25支治理队伍,自主解决各类诉求800多件次,居民“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推动管理服务重心前移,实现更加显著的治理效果。观澜街道在街区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一张网”统揽各类事务,建立了群众服务诉求ABCD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阵地前移,形成事件“发现-受理-化解(帮助、干预)-确认-反馈”全闭环,基本上做到“小事不出街区”,今年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隐患5081宗,化解4908宗,化解率达97%。

观澜大富社区举办最美房间评选活动。


典型案例大富社区形成“街区+红色网格”机制

根据观澜街道党工委部署,2021年2月份以来,大富社区作为观澜街道“精治街区”基层治理试点社区,积极探索网格化精细治理工作思路,加强党建引领,夯实主体责任,形成了“全覆盖、精细化、长效化”的“街区+红色网格”治理新机制。

大富社区在原有基础网格上进一步细化,共成立红色网格19个,包含机关党员、社区党员、“两新”党员共242名红色网格员,按照街道部署要求,完成了党员包楼栋,重点走访和全面联系相结合,共联系重点户285户,共收集问题221条,解决193条,共207名红色网格员参与(部分企业党员因出差等原因未能参与),参与率达85.5%。

以红色网格试点工作为依托,大富社区探索建立“社区-街区-网格”的三级立体网格化治理体系,将街区与红色网格有机整合,统一划分7个街区,街区负责人均由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成立街区理事会,建立理事会议事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企业、居民各方联动作用,七个街区共召开街区理事会36次,收集问题94条,已解决71条,剩余23条正持续跟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夯实主体责任,构建“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开展“精治街区”基层治理试点以来,该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民生服务堵点精准打通,企业和居民参与度明显提升。接下来,该社区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精治街区”基层治理工作,为“数字观澜、人文家园”建设贡献大富力量。

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张璐 刘胜忠 文/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