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苏雅2022-04-13 09:47内容来源:深政观察
深圳“两会”是观察深圳的窗口。
深圳“两会”是观察深圳的窗口。这个窗口,不仅是观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
比如,除了关注大会审议事项、代表委员的履职,小政这几天也注意到了三件事,值得拿来说一说。
第一件事:政府办啥实事,代表票决“拍板”。
4月11日开幕的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一个新变化:深圳将首次由市人大代表票决产生年度民生实事。在13日召开的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将从12项候选项目中差额票决确定10项民生实事项目。
小政了解到,列入候选的12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就联合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选联任工委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向公众征集建议,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政府门户网、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发布征集通告,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并多轮征求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最大程度地贴近民心、体现民意、集中民智。
在收集到的数百条有效建议当中,市政府组织各区、各部门经过认真梳理和多次论证筛选,最终确定12件候选项目。这些项目聚集“民生七有”目标和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热点问题,涉及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就业、生活便利、食品药品安全、文体生活、城市安全、环境治理等领域。
“民生实事票决产生后,最终干得‘实不实在’,还需人大代表来‘验收’。”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将组织人大代表对这些民生实事进行全过程监督,推动项目落实,将好事办好。
老百姓盼的,就是政府要干的。民生实事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如何能让民生实事更符合民需、贴近民心,是深圳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
早在2013年,深圳市基层人大就率先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由代表票决产生,受到好评,当前已在各区推行。此次票决深圳市年度民生实事被列入了市人民代表大会议程,意味着民生实事票决制在深圳市区两级的全面实施。
票决制,让民生实事项目有了广泛的民意基础,更贴近老百姓需求。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票决制,将民生实事项目的产生由过去的“政府提”转为“大家提、代表决、政府办”,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深圳的一个生动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注解。
第二件事:代表委员有所呼,政府部门马上应。
11日上午,深圳市政协总工会界别政协委员古成,接到了来自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的短信。随后,他们就古成提出的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交流。这距离古成委员10日上午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时提出“我们能为外卖小哥们做点什么”还不到24小时。“政府部门太高效了,我也很受鼓舞,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这么受重视!”
同样,市政协社会科学界委员郭晨4月10日晚在联组讨论中反映了一则社情民意,12小时内,深圳市政数局的电话就打给了郭晨,相关建议正在积极落实中。
被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幸福”到的代表委员还有很多。很多代表委员表示都在提出建议“24小时内”收到了来自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电话、短信或微信,就他们在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回应、对接和反馈。“对我们口头的建议也这么重视,真正体现了代表委员有所呼,政府部门马上有所应!”
有的建议,甚至已经得到了满意答复。比如关于养老问题的建议,深圳市民政局已经回复:加快研究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清单,加快出台深圳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4级养老服务建设。
一连三个“加快”体现了满满诚意。
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王雪说,她从市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中感受到了政府的高效和服务意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一种双向激励。有代表委员说,看到自己的建议这么受到重视,更加要求自己提高履职能力,提出高质量、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真正能促进政府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不超过24小时”的火速回应,是因为今年深圳两会期间,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两会期间认真收集整理代表委员建议、第一时间对接处理的指示要求,市政府督查室组织抽调100多名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到会议现场听取意见,现场回应提问,并记录各位委员在大会发言、联组讨论和分组讨论会上的意见建议。
据小政了解,仅10日开会第一天就整理交办委员口头建议328条,涉及办理部门35个,11日人大会议开幕当天,又整理交办了561条代表委员的意见,11日晚完成交办,让各职能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并与代表委员做好联系沟通工作,后续还会继续推动建议意见的快速跟踪落实。
快速回应,不仅是掷地有声的“表态快”,还有马上就办的“行动快”。“快”,体现的不仅是速度效率,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小政觉得,很多问题的解决或许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但积极主动地面对面交流,对矛盾不回避、不掩盖,对问题不敷衍、不拖沓,充分体现了开放真诚的态度、高效务实的作风。
近年来,深圳政府的服务意识满意度在全国一直排名前列,频频被企业市民点赞,已经成为深圳营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深圳两会上被人点赞的快速回应,也是政府不断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行政效率的又一次生动折射。
第三件事:发改委为代表在线答疑,为“稳增长”主动发声。
4月11日,深圳市发改委远程连线了多位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就《深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深圳市2022年重大项目计划(草案)》以及《深圳市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进行了现场答疑。
“云答疑”现场,许多涉及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社会最关切的问题,都得到了市发改委的积极回应。
例如,目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小企业,其市场开拓、人力资源以及税务问题让人担忧。市发改委综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25日深圳发布了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措施,主要着眼当下、救急减负,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疫情、恢复元气;4月8日再次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根据6类市场主体发展特性,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
又如,中小企业的合规发展,政府将如何提供帮助?发改委负责人回应,深圳将开通“个转企”线上“一体化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办理窗口”,可一次性办理“个转企”的全部事项。
深圳市发改委在两会期间的线上答疑,是一个切片,让我们看到深圳政府部门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态度和力度。
这三件事,背后都指向同一件事,就是深圳的营商环境。
快速高效、服务意识、关怀善意,其实一直是这座城市的本色。深圳在40多年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尊重社会个体的“环境土壤”,曾是这个城市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也是未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大底气。
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深圳的硬核实力”,这“硬核实力”,其实往往体现在细微处,体现在打通服务企业市民的“最后一厘米”,体现在政府服务“像快递一样精准直达”。政府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带给市民、企业、社会绵绵不断的获得感,必将逐步积淀为深圳推进“双区建设”过程中澎湃内驱动力的一部分,这样的城市软实力,能让信心成倍生长、要素充分激活,让一座城市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凝聚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