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施冰冰2021-08-05 10:08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近日,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教育公平”成为条例中的一个关键词,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什么是“大学区”?
“大学区制”即将周边3-4所学校所在的范围组合成一个“学区”,实行相对就近入学,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实际上,早在2015年1月,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布了《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认为,大学区招生改革后,学区供应从过去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了“一个萝卜N个坑”,也就是说同一套学区房可能分到名校,也可能分到普通学校。
目前,深圳“大学区制”只是在各区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并未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行。
而此次立法如果获得通过,无疑会加快深圳推行这一政策的脚步。同时,为了实现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让优质教师资源在学区内流动,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立法层面释放大学区信号
给学区房“泼冷水”
外界关心,推行大学区招生后,是否会淡化“学区房”的概念呢?
熊义刚表示,在制定方案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教育资源智能化分配。首先,从立法层面释放大学区的信号,向全社会各界和市民传递深圳坚定落实“房住不炒”的决心;其次,如果大学区执行得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起到抑制作用。
多地整顿“学区房”乱象
近年来,为抑制居高不下的学区房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频频出手。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罕见点名“学区房”,强调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态度坚决,可见一斑。
不止是深圳,今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重庆等13城出手整治“学区房”乱象。
在北京,今年4月,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再次明确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继续执行多校划片政策;同时,持续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进行严打。政策落地不久,西城顶尖学区房价就出现“松动”,甚至“跳水”,有德胜学区内的学区房降价超100万,甚至近200万元待售。
北京等地近年布局的多校划片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那么,深圳和北京在入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熊义刚介绍,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按照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进行录取。而北京实行的是摇号积分制。两种政策各有优势:虽然积分入学还是将学位与房产紧密绑定,但相对来说,更为透明;摇号积分具有随机性,虽然弱化与房产的绑定,但也存在不透明风险。
视线再转向上海,今年3月,“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政策出炉,优质中学招生必须保证每个区都有分配名额,这就意味着奉贤、金山、松江等教育“弱区”学生将有更多机会跻身重点高中;随后,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起自律协议,多家主要房产中介机构承诺不以“学区房”名义推介、宣传。
在重庆,今年3月,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房企和地产中介不得明示或暗示购房者购买商品房可以签约入读、划片入读中小学。
在合肥,房地产调控新政于4月出台,宣布暂停市区范围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区域指定学校的学区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
对于各地政策,有声音认为,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如果片区内学校能真正实现均衡发展,那就无需推行大学区、多校划片,直接单校对口入学即可。对此,熊义刚认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学区房”上,关键是在解决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解决,那还会有其它的“筹码”出现,比如户籍、家庭财产、工作单位属性等。所以说,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配置是后续改革的根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