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21-02-03 08:3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刘勇。
2021年的春节很快就要来了,不少人已逐渐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准备放松身心欢度佳节。但刘勇却显得格外繁忙,既要做好去年的工作总结、新一年合作项目的规划,也要准备院校的教学任务和社会职业培训项目。越逼近年关,刘勇反而越忙。
在刘勇身上,有着多重身份。他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艺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大浪时尚小镇进驻的设计师,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导,永汇服饰文化(深圳)有限公司CEO。
刘勇说,服装设计不仅要关注其中一个环节,更要考虑整体。一切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应该学习并加以应用。
20多年从业经验 成就实现“设计自由”
刘勇是2016年、2020年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的获得者,这是中国服装设计最高的荣誉奖项。从他开始学习服装设计到现在,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30多年。
1989年,刘勇在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毕业后进入安徽省纺织厅服装研究所从事服装设计和西装裁剪的工作,刘勇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老师傅学西装裁剪。老师傅对他说,只要把这一套技能学会,就能在男士西装设计领域做出成绩。
肯吃苦、勤奋学,在不断练习中,刘勇逐渐掌握了西装裁剪技术的精髓,他回忆道,当时曾在一天内裁剪4套西装,作品完成量远超其他同事。
1990年6月份,他来到深圳进入了深圳一家服装企业。那个年代,服装设计行业更需要裁缝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部门做过跟单员,在版房做过服装打版,在一线做过销售。积累了大量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经验后,他开始回归自己喜爱的服装设计工作。
“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可能没办法驾驭我现在的设计工作,也开不了自己的品牌工作室。”正是那几年的打磨和锻炼,让他得以实现“设计自由”,有能力承接众多上市企业的项目,满足企业千差万别的项目需求。
服装设计路上 永远保持干海绵状态
从业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一种干海绵状态,源源不断汲取着有关服装设计的所有知识。
受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邀请,刘勇走进了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向学生教授专业课程,这是对服装设计领域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一种循环。“我常对学生们说,服装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它同时也是艺术美的一部分。要接受艺术、注重艺术,但是不要夸大艺术。”刘勇带过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曾问过他,为什么自己在公司设计的作品用不上?明明那是一件自己十分满意,符合艺术审美的好作品。“我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服装设计这个领域的理解有偏差,接触的事物太少。”
如果说专业大学学到的是服装设计技能,那么社会大学就起到了帮助设计师迅速构建与这项技能相关的知识体系的作用。“至少,我认为能把学到的各方面知识技能糅合在一起并熟练运用,才称得上是一位成熟的设计师。”
在刘勇设计工作室外,挂着一块研究生实习基地的牌子,这是他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另一种方式,实习生在刘勇的团队中能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学习和成长。“年轻的设计师要多参与、多接触、多实践。因为在整体的技能体系中,理论只占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动手和实践能力。”刘勇说。
记者 袁春燕/文 陈建华 蔡维泽/图
相关新闻
鍙嬫儏閾炬帴LINKS
榫欏崕鏀垮簻鍦ㄧ嚎|瑙傛箹鏀垮姟缃� |姘戞不鏀垮姟缃�|榫欏崕鏀垮姟缃�|澶ф氮鏀垮姟缃�|绂忓煄鏀垮姟缃�|瑙傛緶鏀垮姟缃�
娣卞湷鏂伴椈缃�|娣卞湷鏀垮簻鍦ㄧ嚎|绂忕敯缃�|缃楁箹缃�|鍗楀北缃�|鐩愮敯缃�|瀹濆畨缃�|榫欏矖缃�|鍏夋槑缃�|鍧北缃�|瀹濆畨鍥介槻缃�
浜烘皯缃�|鏂板崕缃�|涓柊缃�|涓崕缃�|涓滄柟缃�|鍗楁柟缃�|鍖楁柟缃�|鏂版氮缃�|鑵捐缃�|鎼滅嫄缃�|缃戞槗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