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倡导弘扬奋斗精神 全面打造数字龙华

编辑:陶倩2020-12-04 08:0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龙华区委书记王卫做客新时代大讲堂。

区委书记王卫做客新时代大讲堂分享“区委书记:我眼中的四十年”。


回顾40年奋斗历程,深圳由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而龙华也成了深圳的城市中心区、都市核心区。面对“双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龙华区将如何找准定位、勇担重任,奋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市委组织部推出新时代大讲堂“区委书记:我眼中的四十年”特别课程。深圳各区委书记(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围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思考与实践,结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谈改革历程、说经验启示、话工作思路。

12月3日晚8点,龙华区委书记王卫作为第115期新时代大讲堂“区委书记:我眼中的四十年”系列线上直播课程的主讲嘉宾,讲述“中轴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奋斗之城”的龙华,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和“双区”建设重要节点,“全面打造数字龙华,争当建设先行示范区尖兵”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观众提问。


深圳40年的蝶变与辉煌从“边陲小镇”到“先行示范区”

“今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有幸在现场亲耳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备感振奋、倍受鼓舞,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对特区有着特殊的深情与厚爱,对深圳人民始终亲切关怀、深情牵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王卫分享了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感受。

在新时代大讲堂上,王卫向观众们分享了40年前后深圳人口增长、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企业、民生设施等一组组对比数据,展示深圳40年间的实力成长。

“1995年7月,我来到深圳工作时,那时工作的地方周围只有少数高楼,人也不多,很多地方看上去还有些荒凉,道路间还有不少农田菜地。25年来,我亲眼看到,深圳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地铁、道路、商场等设施日益完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体设施不断增多,公园绿地随处可见,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回忆起自己初到深圳工作生活的感受以及亲眼见证的深圳沧桑巨变,王卫颇有感触,并与现场观众一起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奋斗历程中发生的一个个历史奇迹和标志性重大事件。

北站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直达香港西九龙仅需15分钟。


聚焦龙华的方位与使命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

从2011年12月30日成立功能新区,到2017年1月7日挂牌成立行政区,再到现在全面开启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龙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飞跃。GDP从2012年新区成立之初的1233亿元,大幅提升到2019年的2501亿元,位居全市第五、全省前十。今天的龙华,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中心区、都市核心区。

回首龙华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王卫表示,经过这些年的打基础、做准备,龙华区已经具备争当建设先行示范区尖兵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并向观众重点介绍了“中轴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奋斗之城”的龙华。

中轴之城——龙华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全市地理几何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一市”。拥有深圳北站这一粤港澳大湾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直达香港西九龙仅需15分钟,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武汉、厦门形成4小时生活圈。

创新之城——龙华目前有1.8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1517家;国高企业多达2570家,总量居全市第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375家,其中百亿级以上企业有8家;上市企业今年新增7家、增至24家。拥有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工业园区653个,总建筑面积达3400万平方米。拥有24个省市创新创业团队,以及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省级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深圳罗兹曼医学转化研究院、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

生态之城——龙华生态资源丰富,三面环山、一水润城,拥有国家5A级景区观澜湖度假区、4A级景区山水田园和深圳八景之一“阳台叠翠”,观澜河还是全市唯一一条贯穿市辖区全境的生态景观河流。全区现有公园137个,绿道里程达26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03%,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活力之城——当前,全区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千人大关,实现了5年17倍的高速增长。今年以来,新设立商事主体5.1万家,增长40%;其中新设立企业3.7万家,增长72%,彰显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

奋斗之城——龙华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汇,奋斗精神在这里不断得到弘扬。八十年前,白石龙老一辈人民突破重重困难,参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全力守护文化界精英。改革开放后,广大青工、建设者来到龙华,付出汗水,收获回报,打工文学、青工文化成为龙华靓丽名片。今天,龙华广大党员干部“5+2”“白加黑”地奋斗在各条战线,20万志愿者活跃在龙华各领域各角落,是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是龙华奋斗之城的生动写照。

“龙华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轴区域、全省区域发展格局的‘一核’区域、全市发展格局的地理几何中心,必将更好助力龙华推进‘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王卫说,龙华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城市中心区和都市核心区应有的面貌、应有的担当扛起应有的责任,在改革开放大局中体现龙华贡献、展现龙华风采。对标全市“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主力区、基层法治示范区、文化创新引领区、民生幸福活力区、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区,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争当建设先行示范区尖兵。

观澜湖新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全面打造数字龙华成为深圳经济社会版图新的增长极

谈及龙华未来的目标与追求,王卫指出,龙华区正在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人民至上,以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升级、以中央活力区释放空间活力、以IP设计提升龙华形象,推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全面打造数字龙华,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成为深圳经济社会版图新的增长极。

数字龙华涵盖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为数字城区、数字治理提供物质基础,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共同推动产业动能更强劲、城市发展更持续、社会治理更高效。

风光秀丽的观澜河湿地公园。


——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如果说下一个十年哪个领域最能巩固和放大龙华产业优势、实现换道超车,那一定是数字经济;如果说现阶段哪个区最有决心有信心发展数字经济,那一定是龙华。”王卫介绍,龙华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思路是“1+N+1”。

第一个“1”,是数字经济先行区目标。第二个“N”,即数字经济N个产业区块。目前,龙华区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梳理整合出12个数字经济产业区块,总产值(营收)超5200亿元,占比达全区的80%。未来要将这些区块“串联成圈”,打造数字经济圈。第三个“1”,即数字经济政策工具箱。加速空间、人才、科技、金融、信息、项目、平台等七方面政策支持,全力构建资源整合、要素融通的数字经济生态。

白鹭在观澜河栖息,市民在观澜河沿岸骑行。


——建设数字城区,打造未来城市试验区。

龙华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人的体验、城的融合、产的协同,全过程全要素推进数字化,让城区运转更智慧。

创新大数据驱动的未来城市规划模式。强调以数据支撑决策,转变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方式,选取片区开展试点,设计未来城市试验场景,更好发挥未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

探索万物联动的未来城市建设新路。未来,以5G为基础的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实现融合发展,并拓展出丰富的应用场景,助推城市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构建多维立体的未来城市空间。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区,展示“云上龙华”全域场景,推动打通传统城市运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拓展实体空间,以规模化的城市更新腾挪空间,统筹空中、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探索精细高效的未来城市管理新机制。探索运用BIM、5G、AR、VR、AI等技术,创新市容环境、市政设施管养、交通秩序等各领域的管理,创新综合执法新体系新机制,构筑适应未来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

丰富人性化的未来城市体验。以综合体验中心和分布式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批未来生活场景体验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探索未来人居、未来交通、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文旅和未来商贸等各领域新体验。

塑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未来城市IP体系。积极构建体现龙华气质的城市现代风貌,打造一批高品质城市地标和网红打卡点,实现城市工业质感、时尚品质、科技场景有机统一;构建公共关系运营系统,探索设计“龙华印象”城市宣传精品,全方位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依托梅观快速路沿线区域,打造梅观创新走廊。


——深化数字治理,打造智慧治理示范区。

王卫说,龙华区将探索最广泛的连接、最精准的算法、最立体的应用,创新管理手段、模式、理念,提升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将深化“党建+科技+治理”龙华治理模式。健全“1+6+N”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系统,实现“社区大脑”全覆盖和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探索5G智慧党建,深化党建带群建,共建人文社区,推进多元共建共治共享。

将建立决策科学、治理精准、服务高效的新型数字政府运行模式。健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效率为重点,做到基础支撑一云共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协同办公一体融合、政府治理一键触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将构筑数字化公共安全网。坚持以信息化、大数据推进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社会治安联防联控,以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促进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大应急指挥体系,实现预警预测智能化、风险防范精准化,让数据赋能跑出平安建设“加速度”。

将探索全周期智慧治理新方式。创新信息交互大数据预警、多部门联动机制,推进数字化源头治理、协同治理。探索建立“智能治理管家”观测系统,推动社会治理“云监督”“云评价”,实现及时纠偏纠错、科学应对。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发展蓝图已铺就

未来龙华各区域将如何发展?王卫介绍,龙华区按照区块集聚、组团发展、功能互补的理念,打造数字经济圈、中央活力区和三大都市走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北部,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数字经济圈。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专业化园区为支撑、区块化发展为路径的思路,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的数字经济圈。

在南部,全域打造深圳中央活力区。强化商务、商业、商住、休闲等功能,将约40平方公里的南部区域打造成深圳的中央活力区。突出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人才等服务功能,把北站片区打造为中央商务区的延伸区、活力区,加快打造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金融集聚功能区,将北站新城打造成产值超2000亿元的世界级“国际会客厅”;突出购物、文化、休闲、国际商务等功能,加快推进产业空间统筹和综合交通提升规划,将龙华商业中心打造成规模超200万平方米、产值超500亿元的市级核心商圈;突出总部、创新、生态等功能,释放梅林关片区发展空间,将片区打造成龙华南部门户枢纽。

在全区,打造纵贯南北的三大都市走廊。依托梅观快速,整合沿线产业创新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和高端发展,打造梅观创新走廊;依托观澜河、龙华大道、交通轨网,连通山水与城市,打造彰显城区生态品质与文化活力的观澜河生态走廊;依托龙澜-福龙大道,连接南山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南北两大基础研究引擎,打造带动深莞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龙澜智造走廊。

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以优良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在课堂上,王卫表示,龙华区将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区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创新“三战融合”干部培养模式,把学习教育培训与急难险重任务锻炼结合起来,既识别考验干部,又有力推动工作。推行“两令一书”机制,采取任务令、嘉奖令、批评书等形式,通过电子屏张榜公示、绩效考核挂钩、干部提拔使用挂钩等手段,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建立红黄绿挂牌督办机制,推动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重要决策落地落实和提速提效。

“龙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成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尖兵,努力在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中走在前列,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王卫说道。

记者 丁小梅/文 陈建华 通讯员 连志远/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