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网 > 

龙华网源稿件库

北站社区民乐艺术家袁炳辉组建合唱团、乐队

编辑:陶倩2019-08-07 08:0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袁炳辉正在演奏民族乐器中阮。

袁炳辉与“袁爷爷乐团”成员。


在北站社区,提起民族音乐,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袁炳辉。北站社区学习民族乐器的人,从老到少,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这位78岁的老人年轻时曾是剧团工作样样精通的“台柱子”,退休后来到深圳龙华,凭一己之力,以一腔热情,孜孜不倦地进行民乐教学。从葫芦丝、笛子、唢呐、二胡、中阮、琵琶到各种民乐打击乐器,4年来,袁炳辉开展义务培训近200场,公益演出近50场,他作为一名基层民族音乐工作者,无偿地传播着他所热爱的民乐艺术。

从剧团“台柱子”到民乐“引路人”

祖父爱好音乐,父亲爱好绘画,出生在这样一个“音乐艺术世家”,袁炳辉在童年时便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深受在文工团工作的父亲影响,袁炳辉12岁就被招入文工团,从此走上音乐道路。一开始,年幼的他在文工团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民乐,基础扎实后,又前往长沙、上海等地的剧团,在当地优秀的民乐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深造,学习二胡、琵琶、中阮等等民族乐器。

在音乐方面,袁炳辉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不到二十岁的他已被尊称“老师”,有了自己的学生。在研习深造后,他更是成为了湖南省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吹打乐”的第三代传承人。

在当时的剧团内,袁炳辉的角色就如同现在一台演出的“音乐总监”,他精通剧团内所有音乐设计工作,不仅是全团的总指挥,是整台戏的作曲编曲,表演中需要用到的几乎所有的民族乐器他都能够弹奏,是名副其实的剧团“台柱子”。

退休后,袁炳辉仍然放不下民乐,在当地教授民族乐器,带出了一批学生。2014年9月,为探望在深工作的女儿,袁炳辉从湖南常德老家来到深圳龙华,同女儿一起居住在龙悦居小区,与邻居们一起唱唱歌,玩玩民乐。这些“音乐伙伴”中,有与他年纪相仿的老年朋友,有满腔热情的社区辣妈,也有稚嫩可爱的孩子们。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袁炳辉被和谐友爱的邻里感情打动,也深深被周围居民对音乐的由衷热爱所感染。他决定留下来,做居民们音乐之旅的“引路人”。

带领群众一同享受音乐乐趣

在袁炳辉的带动下,从小区邻居到周边居民,许多人因此爱上音乐,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其中。

2015年,袁炳辉带着社区老人们组建“艳阳合唱团”。尽管老人们热爱唱歌,音乐知识却很缺乏,其中一些人甚至连“do re mi”都不认识。面对这样零基础的老人乐团,袁炳辉手把手地教,带着他们反复排练。几个月下来,“艳阳合唱团”不仅扩展到100多人,也已经能够在中秋晚会上进行公益演出。

机缘巧合下,袁炳辉开始教授孩子们民族乐器,渐渐地,不仅有家长带着孩子专程赶来求学,社区里不少居民和退休老人也加入了民族乐器的学习阵营。在北站党群服务中心的音乐室内,二胡、琵琶、中阮等民族乐器乐声不绝于耳,老年人合唱团歌声嘹亮,袁炳辉将这一群热爱音乐、热爱民乐的居民聚在一起,组成了“袁爷爷乐团”。

除了热爱民乐,袁炳辉也热衷于音乐创作,至今已有15首原创歌曲。袁炳辉的创作大多源自生活,充满正能量与爱国情怀,他所创作的《欢乐歌》获得龙华原创作品团队优秀奖,并收录于龙华新歌声原创专辑。

2019年5月,“袁爷爷乐团”变成了如今的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大爱音乐协会。如今,袁炳辉依然在基层坚守着他所热爱的民乐艺术,为附近居民义务教授民族乐器和乐理知识,带领乐团四处开展公益演出,一如既往地传播正能量民族音乐和接地气的原创音乐。

愿在更多人心中埋下“民乐火种”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发现街上卖的都是西洋乐器。”袁炳辉说,当时他想在商场里找民族乐器店铺,却连一把琵琶都买不到。拿着中阮出去演奏,竟然没有人认识这个乐器,吉他、钢琴这类西洋乐器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让一直热衷民乐的他感到十分震惊。

“想要更多人热爱民乐,我们首先要去传播。”教授民乐以来,袁炳辉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人与民族乐器结缘的过程,有人因为一曲《赛马》决定学习二胡,也有人因为一首《茉莉花》爱上琵琶,“要先让更多人听到、接触到,觉得民族音乐是很美好的东西,才可以在他们心里埋下小火种。”

在袁炳辉看来,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是文化遗产,是必须要继承与发扬的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工作者,他希望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认识民乐,爱上民乐,学习和传承民族的音乐。

记者 杨奕(受访者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