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周末文化讲堂邀专家讲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编辑:陶倩2019-04-09 14:09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姬雪玲)4月6日,由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龙华区文化发展中心承办,龙华区龙华街道办事处协办的龙华区“五彩周末”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周末文化讲堂第二十五期在龙华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报告厅开讲,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王程太带来了《探秘深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密码》。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王程太表示,非遗最大的特点即活态传承,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所以抢救非遗也成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问题。

王程太介绍,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以及游艺与杂技等类别。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类所占数量最多,包括“沙井蚝民生产习俗”“大盆菜宴”“南水姊妹节”等77项。

不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非遗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农业、渔业消失的话,首当其冲的则是“渔网编织技艺”“疍民婚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工具丢失、口诀遗忘和失传、原材料来源困难、后继无人等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生活和文化中消失。

据悉,目前深圳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3000多条,发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233个,有一批比较有价值的项目已分别列入区、市、省、国家级保护名录,包括区级以上名录170余项,市级以上名录59项,省级以上名录36项,国家级名录8项。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舞蹈类数量占据一半,其中麒麟舞最为常见,在深圳的客属地区至少有五十支麒麟队。值得一提的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沙头角鱼灯舞”还成为了联系深港两地同胞的民俗艺术桥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