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上班第一天 4招助你“赶走”节后综合征

编辑:陶倩2019-02-11 09:34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春节假期结束了,懒散、疲惫、焦虑、没精神……一切将回归正常节奏的时候,重回工作岗位,不少人却感觉身体无法适应,在年后回来上班第一天甚至几天内都“心塞”无比。

往年长假过后,总有些人仿佛得了“怪病”,久久不能痊愈,影响工作和学习,这可能就是“节后综合征”,也就是人们在春节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长假期间,很多人都会忽略平日对自我的约束,如频繁熬夜、暴饮暴食等。”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邓秀良表示,一旦重返工作岗位,就会感觉身心萎靡,情绪低落或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对上班产生厌恶或恐惧感,俗称“节后综合征”,“这种状态只是一种身心亚健康的状态,只要进行适度调整,就可以‘满血复活’,尽快恢复到工作状态。”

如何改善“节后综合征”对自己带来的影响?记者请教了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邓秀良和龙华区慢病中心的医生专家,为大家支招“赶走”节后综合征、“满血复活”,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

工作从简着手

“休了7天是很开心,可是一想到这段时间堆积的工作和事情,我就头大。”对于刚从粤西老家重返工作岗位的谢小容来说,对于上班最大的恐惧来源于“压力山大”的工作量。

对此,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邓秀良和龙华区慢病中心的医生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上班前一晚一定要做好工作规划,工作规划可以让上班一族更有目的性,知道自己一天该做什么事情。其次,面对较大的工作量,也不要焦虑或对自己丧失信心,如果面对工作感觉力不从心或很紧张,可以给自己加油打气,先从喜欢和简单的事情入手;当一件件事情逐步处理好后,对于工作的信心和状态也都会恢复。此外,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通常来说,长假之后需要3至5天的时间来进行调整,逐步进入工作状态。”龙华区慢病中心表示,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

调整生物钟

“说到上班,最痛苦的就是再也不能‘睡觉睡到自然醒’。”春节期间,29岁的陆楠一直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各种聚会中,凌晨4点睡觉,下午两三点起床成了日常作息。过年期间,不少市民都碰到了和陆楠同样的状况,趁着过节好好“放纵”了一把,比如熬夜看电视节目、打牌、K歌等。随着生物钟被打乱,不少人晚上生龙活虎,白天却瞌睡连连,一点精神都没有。

邓秀良主任提醒说,要将身体调整回原有的生物钟,就要做到起居有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通常,学生需要的睡眠时间为8-10小时,上班族需要的睡眠时间为7-9小时。

龙华区慢病中心则建议说,对于过年期间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而言,节后“补觉”显得尤为重要,以睡补睡,若时间允许,中午一定要小睡一下。建议有条件的市民,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睡眠有不错的效果。

肠胃减负

春节长假期间,胡吃海喝虽然满足了人们享受美食的“幸福感”,对胃肠道却形成了较大的负担。

“这个时候,就要给我们的肠胃减减负、松松绑了。”龙华区慢病中心表示,人们在节日期间暴饮暴食,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造成肠胃功能失调,毒素在身体内堆积,出现上火、口臭、胀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如果这些毒素不被排除,造成肠道毒素长时间滞留,会被重新吸收入体内,对健康造成危害。

长假后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应当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甚至可以适当“饿一饿”,给肠胃“松松绑”。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对调整肠胃、改善便秘、调节血糖血脂有较大的帮助,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麦片、干香菇、黄豆、木耳等,可选择食用,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是消除疲劳、调节神经、应对节后综合征的有效方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能让身体机能尽快“满血复活”,告别节后综合征。

“适量运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达到令人兴奋、精力充沛的效果。”邓秀良主任说,适当运动能激发人体潜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个人仪态。“运动其实不需要太多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在办公椅上伸展身体,在办公桌旁做俯卧撑,也可公交车少坐一站走到单位,或上班的时候不坐电梯爬楼梯。当然,还可以早起慢跑,或下班到健身房练一下瑜伽、普拉提。

龙华区慢病中心也提醒说,节后回来可先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做操、跳舞,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给身体一个缓冲期。节假日之后的运动一定要以舒缓、轻松的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属于“无氧运动”,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刺激身体,带来酸痛的感觉,让人感觉“不愉快”,不利于节后综合征的恢复。因此,节后恢复宜进行健步走、慢跑、瑜伽、太极等运动,快跑、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并不适宜。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陈伟标 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