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寻访龙华古村落:鳌湖艺术村——边缘村落焕发新生

编辑:陶倩2018-12-27 22:38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12月27日讯(记者 杨维易 通讯员 李江波 何丽平 池泽榕)与大水田版画村的政府全程助力不同,鳌湖艺术村是2012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艺术部落,此后,政府开始介入,推动发展。经过六年的不断完善,鳌湖艺术村现已驻扎六七十名艺术家,其中以深圳本土艺术家为主,加以少数北京、广州、香港等地的艺术家,甚至吸引了美国、加拿大的艺术家驻留。

鳌湖艺术村的艺术家从事的艺术品类繁多,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音乐、戏剧、写作、剪纸、舞蹈等种类,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生态多样性,使鳌湖老村从一个平凡的城际边缘村,逐步转型成深圳文化艺术领域内的新生力量。

老村蝶变艺术村 

自宋朝伊始,鳌湖老村便有居民生息繁衍,曾出现过聚居现象。经过数百年的风云变迁,现存的鳌湖老村其规模成于清朝中期。如同深圳别外的客家围屋,这里的古旧民居同样散发古香。碉楼间或夹杂其中,却不突兀,让古村有了别样的意味。客家文化在这里保存完好。

和深圳其他传统村落相似,鳌湖在近代开始进入全球化进程,村民通过南洋交通,往东南亚、美洲等地经商往来,同时将异域他乡的财富和现代文明带回了故乡。及至改革风潮正盛,处于深莞交界的鳌湖老村也成为厂房包围的城中村。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工业对老村的影响,鳌湖老村当年的雅致美景不复存在,老村的破败及外来加工厂“入侵”造成的破坏,成为本土艺术家邓春儒的一块心病。邓春儒是土生土长的鳌湖人,也是深圳艺术圈里颇有知名度的艺术家。2006年,在外多年的邓春儒回到家乡,此时的鳌湖老村由于相对偏僻、房租便宜,这里成为“三无”小作坊的聚集地。大量废品收购者也聚集于此,鳌湖一时废品成堆。

作为一名艺术家,邓春儒希望通过文化积淀来保护这座日益遭受破坏的村落。2006年,邓春儒返回鳌湖,和朋友将村里废弃的启明学校租下来改成工作室,成为鳌湖老村第一个驻村艺术家。

2012年,邓春儒正式回村里居住。正是这一年,他决心用艺术的方式介入鳌湖老村的现代化改造,形成一种基于本土“在地性”的新的乡村文化生态。随后,邓春儒奔走于各个艺术园区,呼朋唤友,引荐20多位艺术家们进驻鳌湖老村。随后,来自OTC、深圳雕塑院、香港等地的艺术家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艺术村落,并把这里取名鳌湖艺术村。

“野生”的艺术部落 

艺术家的自发进驻,引起了观澜街道的高度重视。2013年,街道制定了鳌湖艺术村的分期改造计划。鳌湖艺术村一期改造完成后,在龙华区政府和观澜街道的推动下,鳌湖艺术村成为第十届文博会专项活动点,“养在深闺”的古村一亮相就惊艳四座。

鳌湖艺术村曾在2013年底成功地策划举办了集合国内外九十三位艺术家的“2013牛湖发声艺术展”;同年底以“启明重启——边缘社区的文化再建”成功入围了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从2014年到2017年,鳌湖艺术村连续成功举办了“鳌湖发现”、“互——渗透与重组——深港青年艺术大展”、“城外城——当代艺术邀请展”以及连续四届的鳌湖艺术节品牌项目等多个大型艺术活动,集结了鳌湖艺术村及国内外数百位艺术家参展,并且成功举行了多项学术论坛。鳌湖艺术村作为深圳艺术工作者的一个自发聚居地,拉开了艺术项目参与及引领社区文化生活的序幕。

2015年伊始,鳌湖艺术村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品牌项目——“鳌湖艺术节”,以“艺术”直接影响社区生活。艺术家们的实践工作将古村、社区空间与人连接在一起。“粘贴公共;与村共生”不是一个惯常的艺术作品呈现展,而是专注于艺术家在自身创作实践以外的实验创作,并且将这种实验性质的实践,根植于鳌湖老村的环境中,无论是鳌湖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将会有艺术家创作的渗入而带来改观。这一系列的艺术创举,让鳌湖艺术村在深圳艺术圈的名头越来越大。

鳌湖艺术村坐落在远近闻名的观澜高尔夫球场附近,不只高尔夫球场,周边区域还有观澜版画基地、红木基地等,和龙华区这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基地相比,鳌湖艺术村是“野生艺术”的代表。但这种“野生艺术”具有强大的动能,短短几年间,鳌湖便从破落古村,成长为独特风特的艺术部落。


可借鉴的鳌湖经验 

在鳌湖,不仅可以体验到艺术,更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鳌湖老村村民的生活日常。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几家宗祠,作为祭拜祖先的场所,路过这些宗祠的时候,甚至还能看到正在供香的村民。这些都是鳌湖最传统、最原始的宗祠文化。艺术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碉楼。鳌湖艺术村计划把碉楼做成一个展览的空间,参与者置身其中,可零距离感受碉楼之美。

鳌湖艺术村没有大型的艺术园区,但身处其间,游览者可以实实在在地近距离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这种“艺术的触感”,是那些大规模的艺术园区没办法做到的,而鳌湖可以。

鳌湖的吸引力,除了与艺术“零距离接触”外,还在于它独特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并非艺术村的喧腾热闹,而是这里保留了一种更鲜活的烟火气。不像大多数艺术园区,鳌湖艺术村在建成之后,并没有对村民做出清退请求,相反,现在鳌湖还住了许多村民和其他租户。艺术家和村民和谐共处,甚至互有影响。

因为住着不同的人,社区变得更鲜活有趣。从2013年伊始,鳌湖艺术村的艺术家们便已尝试性地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希望把它从“艺术家的艺术村”扩大为“所有居民的艺术村”。

今天的鳌湖艺术村已经有70多个入驻艺术家,有了一个小型美术馆,有了每年定期举办的品牌艺术项目……艺术家的到来,也改变了当地村民的思维和观念。每次艺术展览,村民们都自发参与进来。

整个鳌湖的人文环境犹如新生,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对其投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而鳌湖艺术村的经验,让龙华区其他古村看到了新的希望,带动了上围老村、桔岭老村的艺术突围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