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星光龙华黄木有:千曲山歌道不尽 笔耕不辍传瑰宝

编辑:陶倩2018-10-25 07:54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退休教师黄木有18年间编写历史文化书籍30余册。

初见到黄木有老先生时,他正端坐在观澜街道办事处老年人协会的办公室里看书,笔挺干净的短衬衫与灰中带黑的头发,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年轻,再看看他眯着眼握着钢笔,时而画圈时而标注,逐字逐句检查书稿的那股认真劲,谁能想到就是这位年近耄耋的退休教师编写了30余册与观澜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助力观澜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为教育事业奉献了40年的光阴

黄木有家住观澜新澜社区,是土生土长的观澜人。这位年近80岁高龄的老人家在教育事业上奉献了自己40年的光阴。“如果让我自己来说的话,我会把我至今的人生分成4个20年。”黄木有说道,“1939年到1959年是我出生到读书的那段时间,1959年我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当老师,先是在西乡黄田小学教书,后来又到南头农业中学教书。1969年回到观澜库坑小学、观澜附中任教。”黄木有在教书育人20多年后,1980调到观澜镇教育办工作,依旧从事教育工作。后来,黄木有担任观澜镇教育办主任,直到1999年退休,前后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

“教书的时候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我都教过。”黄木有笑道,“我们那时候环境比较艰辛,师资也少,所以一个老师当十个去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观澜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心系地方教育的黄木有也深深感觉到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调到观澜镇教育办后他也一直寻找办法,力求改善观澜镇当时教育资源状况。在教育办的20年里,在区领导、街道领导的带领下,黄木有完成了三件让他自己也觉得满意的事情,一是将原有的16间学校合并成9间,整合了原有的教育资源;二是设立教育基金,任何学校在经济上有困难时都可以向基金会申请救助;三是通过建造教师村,先后三批共计480名教师有房可住,不仅住得舒适还能安心教书。

儿时观澜河畔的山歌在心中埋下种子

退休后的生活对黄木有老先生来说并没有变得无趣,相反黄老先生的日子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作为有着32年党龄的文化人与教育者,他在退休生涯中,依然担负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顾问、街道文化资源整合工作顾问以及街道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负责人的职责,为地域文化作出全身心的奉献。

由于自幼受到文化熏陶,黄老先生在退休后选择拿起笔编写关于乡土文化历史书籍,但令人佩服的是这位老人一提起笔就没放下过,20年间笔耕不辍。当问及原因时,老人告诉记者,“观澜是岭南地区有名的百年文化之乡和百年革命之乡,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希望这些都能够流传下去。”沉吟了半会儿后,黄老先生又讲道,“我出生的那会儿正是动荡的年代。那时候观澜河就在我家边上,每天的生活都在河边、嬉耍打闹捕鱼洗澡种种皆有,但是忽然有一天,鬼子打到了我们那里,烧毁了几百间房屋,打死了20多个青壮年……”老先生讲话的声音逐渐低沉,“我记不清年幼时是怎么躲怎么逃的,但后来一回想起那段日子,记得最深的是在河边上,村里的人们高声唱着山歌,开心劳作的时候唱山歌、忧伤诉苦的时候也唱山歌,不管多大的困难在一曲曲山歌当中仿佛都能被化解,如果一曲不够,就再来一曲……”黄木有老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一直被山歌的魅力所吸引,后来长大了才明白正是山歌中蕴藏着的观澜客家人的那股劲儿,那种乐观和韧性帮助人们一次次在困难中走出来。“我明白那一点时就在想,这种精神这种文化,一定要让它好好地延续下去,让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明白。”喝着观澜河水长大的黄木有心里想着的是如何反哺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这也是黄木有老先生年轻时将青春投入到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多年来坚持编写历史文化书册的动力。

历史的瑰宝在字里行间流传下去

退休后的黄老先生在观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支持下,在原街道老领导的引领下,带着100余老文人、老革命、老干部、知情人、热心人组成搜集创作组,由他策划、主编并出版了《百年观澜文化丛书》10本书,含《百年观澜》《观澜侨史》《观澜族姓》《观澜文学》《观澜山歌》《观澜版画》《烽火观澜》《映象观澜》《观澜村镇》《观澜人大志》,再加上多个社区的文史书册,黄木有老先生自2000年至今共编写了将近1000万字的文史资料,成为本土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这个数目委实令人叹服。而这当中《观澜山歌》一书更是收录了1600多首观澜客家山歌。“都是口口相传的歌谣,所以我们只能一家人一家人地找,走访观澜当地一大批山歌歌手,然后录音、记录,抄出来反复校对多次,就是想做到原汁原味。”

黄木有老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文化的影响力是无限的。在黄木有退休的这数年间,他不停地在文教界、政商界、侨界,尤其是政府层面呼吁重视文化教育,保护文物,留下历史地域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位老人内心对这片土地的深爱,对这方水土的深情。

临道别时,黄木有老先生还与记者约定,下次有机会再深入聊聊观澜客家的山歌,山歌中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龙华新闻记者 蔡达菁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