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梦婷2024-03-12 10:33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预计明年三季度完工。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起于茜坑水库北侧,终于鹅颈水库东侧,是东西部供水格局的重要连通纽带,也是构建安全、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障。记者近日来到该项目现场看到,这个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深圳市重大项目正处于工序转换期。据区建筑工务署该项目主任黄嫚玲介绍,该项目是龙华区第一个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输水隧洞项目,经严格落实“六个一”检查要求并报区水务局备案,已全面实现节后复工,主体隧洞正式开挖,预计下半年进入TBM掘进阶段。
使用先进工艺 缩短工期减少环境影响
地下原水隧洞(茜坑—鹅颈)新建工程,横跨龙华区福城、大浪街道和光明区凤凰街道,输水隧洞全长约4025米,设计输水规模为每天80万立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输水隧洞、进出水口建构筑物及其他配套工程,项目批复总投资为77303.97万元。项目建成后,近期将保障北线输水安全,同时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检修期及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增加西部水库储备库容,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远期可满足光明水厂在公明-鹅颈隧洞连通工程检修期的用水需求,切实保障片区供水安全。
据介绍,该项目涉及进出水口空间有限、220千伏输电线路、深圳市观澜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因素,用地手续复杂且办理流程长,工程布置难度较大。为全力保护生态屏障,工程通过合理安排进出水口,避开观澜森林公园范围及林地范围线,确保高耸结构及输电线路的安全间距,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优化设计方案,将出水塔向库内平移并采用独立塔式结构,在避开高压输电线路的同时满足出水塔和隧洞TBM始发掘进同步施工的需求,隧洞贯通后出水塔与隧洞间采用涵管连接;进水塔流道进行特别设计,扩大流道断面面积,满足进水塔浇筑完毕,TBM施工完成后从进水塔流道空推接收要求。进出水塔设计方案融合了TBM始发接收掘进需求,二者可同步进行施工,令项目工期缩短三个月。”黄嫚玲说。
此外,区建筑工务署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广新工艺的使用,坚持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源头防控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预防保护。项目沿基坑顶设置排水沟收集坡面雨水,汇集至场内调蓄池后再抽排至水库;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沿周边设置截水沟,合理导排降水,节约保护水资源;在围堰上游侧布设三道垂直隔离生态过滤带,探索创新应用,为水源保护“加码”;在基坑内雨污水汇集后经四级沉淀及泥水分离设备处理后,部分用于场内施工生产用水,剩余抽排至市政管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此工艺获得深圳市水务局称赞推广,被该局列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观摩项目。
创新管理手段
为项目提质增效
作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区建筑工务署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该署相关负责人多次下沉一线、专题研究、统筹协调,破解不同行政区划、不同层级、不同单位之间的报批报建等难题,项目负责部门牵头制定项目推进方案,明晰作战路线,加强技术支持,让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为项目顺利开工夯实了坚实基础。
为赋能项目提质增效,项目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引入信息化项目管理软件和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监控,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工程执行效率。在设计阶段,进行地形、地质、水工、机电、金结、施工、建筑、安全监测等全专业的BIM协同设计;在工程建设阶段,充分利用BIM+GIS、视频监控、监测数据、智能传感等新一代信息化及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施工BIM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对工程场地、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重要工作进行智慧化管理;到运维阶段,可实现运行管理部门下属班组、工作人员的多层级一体化工程运维数字化管理,为工程运维提供可视化的直观展示,同步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智慧调度、巡检、值班自动化管理、应急管理等功能,提高工程智能化水平,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监管、智能化运维。
据悉,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至总体形象进度的14.5%。下一步重点工作为TBM下线掘进以及茜坑侧临时建、构筑物和永久工程建设。根据总进度计划,项目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工。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 通讯员 黄嫚玲 张佳如/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