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繁华老街区 藏着时光里的城市记忆

编辑:陶倩2023-02-02 09:10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的一道靓丽风景。

春节假期少不了逛街,游客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睐从来不缺席。今年春节,记者打卡两处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感受浓浓的“文化年味”。

“红楼”澜阁。

龙华观澜古墟

老街旧巷古色古香

说起隐没于繁华的老街区,龙华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观澜古墟。不久前,观澜古墟修缮完成,百年古墟风姿再现!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这里打卡,老街旧巷、青砖灰瓦,漫步古墟、沉浸心灵,彷佛间那段岁月悠长的历史重现眼前……

位于观澜河东岸的观澜古墟,也被称为观澜老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曾经的观澜古墟,集居住、商业、防御功能于一体,现存碉楼15座、商铺100多间、客家居民楼和西洋居民楼数百栋以及澜阁(公益酒家)1栋,是客家经济社会、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风情代表性街区,被誉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繁盛时期曾有“小香港”美誉,见证着龙华的历史文化变迁。

2019年,为恢复观澜古墟曾经的繁荣,向民众展示近代深圳地区金融商贸、客家传统民俗风情及岭南客家老墟市建筑样式,龙华区对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修缮后的观澜古墟将与观澜古寺、贵湖塘老围、观澜河等形成互动,集中展示深圳历史上客家人的社会经济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打造成为大湾区都市传统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及大湾区青年同胞客家文化寻根目的地。

观澜古墟修缮一新。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南洋风格的韵味。

记者现场游玩时看到,观澜大街、南门街、卖布街、新东街等街巷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房屋两侧挂着一排排红灯笼,门口处张贴着精致的对联,喜庆的氛围感满满,有不少市民前来游玩。古墟建筑兼具中西建筑的特色,令人想起南洋街景,其中最抢眼的就是澜阁(公益酒家)。澜阁是当时最为豪华的酒家,因建筑外观红色,本地人又称之为“红楼”,这栋建筑的门楣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招牌“公益酒家”四个镂空楷体大字。

不仅如此,原建于民国时期、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范围的多座碉楼和澜阁,建筑破损处修复完好。原建于近现代时期的观澜大街、新东街等主要街道恢复了骑楼样式,卖布街铺设了条石,恢复民国期间的小巷氛围。多层民宅外立面整治后焕然一新,入口、广场等场所经过景观环境打造,古墟的周边风貌全部统一起来。相信这条“深圳近代民俗文化第一街”,在不久的将来能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

龙华观澜古墟古色古香。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人力车夫雕像、中国银行、孙文纪念堂、大庙下……在中山市石岐街道的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遗址旧居、手绘墙画等无一不是映衬着昔日的辉煌。

该步行街街长529米,始建于1921年,是中山百年商贸老街和城市名片,是中山历史发展与商贸沿革的见证。记者在这里看到,店铺林立繁荣兴旺,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的风格,又增添了现代色彩。马路两旁是经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建筑物,仍然保留着古建筑艺术色彩。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造型之后,步行街至今还幸存着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筑物体,弯曲自然的商业街两旁,南洋风格的骑楼更是引人注目。市民游客扶老携幼,青年男女呼朋引伴,前来饱览古城风韵,其乐融融欢度新春佳节。

记者了解到,中山古称“香山”,是茫茫伶仃洋上的一孤岛,随着唐代盐渔农业兴起,岐江上帆樯云集,陆续有先民迁徙到香山定居,孙文西一带的古商埠渐渐有了雏形。千百年时间,让孙文西路从商品集散中转地,演变为固定商铺十八间、庙会式集市到庞大的商业集聚区……最后成为中国首批商业步行街之一。

历史上的孙文西路有很多名称,南宋时叫西门外街,明清时叫迎恩街,到民国叫大马路,后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里改称“孙文西”。到清末民初时,岐江上货船昼夜不息,南来北往的商品货物堆积如山,四海宾客如云、人声鼎沸,其盛况可谓香山当时最大的“商业圈”。

那时无数在海外奋斗的中山侨胞情系家乡,回乡投资开商号,使孙文西路十分繁华。思豪大酒店、先施公司、汇丰百货、永安百货、香山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在孙文西路涌现。华侨们仿照当时流行的南洋建筑,建成商住两用的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开店,沿街留有骑廊,这些建筑被冠以“南洋骑楼”之名,构成孙文西路特有的风貌。传说从前没有导航,外地商人来这里做生意,看到这气派的架势,误以为到了澳门。于是,这一带又被称为“中山小澳门”。

目前,该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首批文化旅游步行街。以步行街为核心的中山石岐纪念游径和香山近代商业游径,分别入选首批和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展现湾区文脉。

记者 丁小梅 文/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