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文化名家邹明诠释艺术“涅槃重生”

编辑:陶倩2022-08-19 10:08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市民在参观“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

龙华新闻讯(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林佳曼 王俊 文/图)8月18日上午,“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于中国版画博物馆3号展厅展出。该展由中国国家画院指导,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中国版画博物馆联合主办,将展至9月19日。

邹明为龙华区文化名家,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深圳画院签约画家,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深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作品曾多次入选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内外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和专著十余部。此次展览展出其近年来创作的75件作品,多为大幅作品,其中最大尺寸为240cmx1000cm,以“往日时光”“大象心性”“大漠胡杨”“都市水墨”“水墨水乡”五个篇章展出。

对于此次个展,邹明表示这是龙华区文化名家邹明工作室挂牌一周年成果展,展出作品大都是近一年来的新作,主要是综合材料和水墨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名“涅槃重生”是想借助凤凰涅槃重生后的升华之意来隐喻艺术创作者对艺术的态度和守望。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导张晓凌认为,邹明的创作路径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即学院严谨造型与设计思维的相互渗透。多种艺术门类的滋养交融,形成了作品中亦传统亦现代的面目。此外,邹明始终游走于古今、东西,甚至城市与乡村之间,因此作品题材显得庞杂而丰满,形态格调也多样而有趣。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吕品田认为,邹明绘画的总体艺术特征,可归结为形式全面地具有“综合品格”。在吕品田看来,邹明近年来在保持“综合品格”的基础上,绘画形式呈现了一些新的迹象,适当削弱对物象特征的全面把握,转而侧重某些细节或局部的特写以及它们处于画面平面关系的处理。

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在观展后从文化角度解读邹明的作品,直言看其作品犹如看中国豪放派诗歌,具狂放和大开大合之势。“邹明的作品带有震慑力,可以把观展人带进作品的氛围中。”胡野秋认为,此次展览在中国版画博物馆展出,颇有电影“大片”即视感,尤其是综合材料装置作品,仿佛带有3D立体效果,这是艺术形式展现的一种创新手法。

■名家访谈

邹明:在热爱的艺术领域一直坚守

自去年受聘为龙华文化名家并成立邹明工作室后,邹明在这一年时间里马不停蹄地做了很多事情。不仅兼顾作品创作,还开展了写生、美育讲座等名家系列活动。一年的时间,倏忽而过,以个展形式“列出”周年成绩单,既是邹明对自己近年来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回顾,也是一个“重生”升华后的新契机,多元化创作的新起点。

记者:作品展分设多个篇章,各有什么特点?

邹明:“往日时光”展出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包括水墨与丝网印版画的融合、水墨与泥土、木雕和古籍书页的组合、漆艺和一些现成材料的构成等,表现了综合绘画的多种可能性;“大象心性”以丙烯材料为主的绘画,塑造一些不同质感的肌理,利用色彩材料的性能自由流淌,抽象意象;“大漠胡杨”有源自新疆胡杨林原生态的树木和戈壁泥沙组合的综合材料绘画,也有纯水墨画的胡杨。胡杨在我心里不只是一种物象,更是一种精神载体。我在胡杨身上发现一种对生命守望的态度,特别有人文情怀;“都市水墨”以多视角表现深圳都市风采,其中200cm×900cm的意象龙华,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都市景观,从罗湖到南山前海,云中的建筑林立,气象万千,居于画面中间的龙华也是龙腾虎跃,巍巍大观;“水墨水乡”篇章更多是传递出一种情韵,重在意境。把曾经生活在水乡里的细节和故事转化为画面,写意、写心,表现画外的精神,感受中国文化。

记者:您的个展选择在中国版画博物馆展出,其中有何深意?

邹明:中国版画博物馆彰显出现代建筑的空间力量。它不仅仅是作为美术馆存在,同样也具有精神载体的作用。此外,展出的部分综合材料作品也有一些版画的元素,包括老房子的木雕,通过丝网印的艺术题材表现出来,给予观众一个不同的艺术观赏视角。这些丝网印图像的定格,都是与版画艺术家在一种自然而然、顺势而为的关系和状态中共同完成的。

记者:在您看来,艺术意味着什么?

邹明:我一直认为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一种诚恳的劳动。这个劳动首先要有热爱,而且必须要付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在反复琢磨的过程中产生,这也说明了艺术创作过程需要不断地思考。我选择用“涅槃重生”为个展命名,既寓意着一种态度和坚持,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在热爱的艺术领域一直坚守。

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王俊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