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央视新闻《新影像》回溯大营救历史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编辑:陶倩2022-06-29 09:2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二号馆。

龙华新闻讯(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林佳曼/文 记者 蔡维泽/图)近日,央视新闻《新影像》栏目报道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英雄事迹。港九独立大队(以下简称港九大队)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整编后成立,是开展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任务的主要执行队伍。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进入香港之前曾在龙华白石龙召开会议并通过队伍更名事宜。

现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的白石龙村,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阳台山(旧称羊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白石龙村天主教堂是当时广东抗日游击总队的指挥部和办事处所在地,著名的“白石龙会议”就在此召开。在1942年初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中,白石龙村天主教堂曾是重要的接待中转站及住宿地。

“随着宣传力度加大,越来越多人知道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故事,但是人们未必知道的是,这场震惊中外的大营救,主要执行任务的队伍就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央视新闻播出的有关港九大队的新闻报道中,详细介绍了港九大队成立的历史背景及缘由,也由此,带出了港九大队与龙华的一段“前情”。

据介绍,1942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龙华白石龙召开会议,决定更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后更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这支队伍在香港沦陷后,先后组织近百名抗日战士从深圳河进入香港,开展香港本土敌后游击战。“首先是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免于土匪搜刮。在部队帮助下培训,学打枪。”在央视新闻的采访中,曾任港九大队政委的陈达明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团结一心抗击日军侵略的历史故事。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带领下,香港各个村自卫队积极参加对日作战,打击土匪、汉奸,深得香港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情况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把在香港地区的部队整编为“港九独立大队”。在日军大肆搜捕滞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之际,党中央作出了营救文化名人的决定,也由此拉开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序幕,港九大队作为任务主要执行者,功不可没。

“在港九至深圳李朗的交通线被日军封锁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打通了大帽山,贯通十八乡,让营救路线直抵阳台山陆路交通线。大批文化志士经该线路来到了东江游击区的首站白石龙村,随后被护送至阳台山草寮招待处安置,等待进一步的撤离指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执行馆长张紫歆介绍,目前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在原白石龙天主教堂遗址上建设了二号展馆,里面重现了曾生、王作尧、杨康华等人开会部署大营救任务的画面。“这是深圳地区近现代史迹之一,也是反映深圳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值此时机回溯历史,重温革命历程,是不忘初心的坚守,也是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的展望。“接下来,龙华区将围绕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传承发扬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