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垃圾不落地 公园更美丽 城管部门小行动促市民行为大转变

编辑:郑晓鹏2021-05-11 09:40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小改革,大进步,市城管部门从公园“撤桶”培育城市文明,提升公园环境品质。从不理解转变为支持,如今,垃圾不落地正逐渐成为市民外出时不约而同践行的行为,成为一道文明风景线。

莲花山公园内设置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5月1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一个小小的垃圾桶,曾在公园管理工作中引发大讨论。曾有不少细心的市民游客发现深圳各大公园的垃圾桶变少了,垃圾不能随手丢了,还将此问题投诉到公园要求解决。但几年过去,现在,公园的垃圾桶变少了,绿化空间更加连贯,越来越多的市民称赞公园的集中垃圾分类投放点既能分类丢垃圾,还能洗手,越来越多的市民备好垃圾袋出门,主动清理产生的垃圾。

这一变化就发生在近几年深圳市属公园开展的“撤桶”工作后。小改革,大进步,市城管部门从公园“撤桶”培育城市文明,提升公园环境品质。从不理解转变为支持,如今,垃圾不落地正逐渐成为市民外出时不约而同践行的行为,成为一道文明风景线。

野餐后主动清理垃圾成潮流

周末带着小孩去公园玩耍是市民白小姐的日常安排,在她的出行清单中,有水果零食、防蚊产品、拍照工具,还有垃圾袋。

“一般有小孩的家庭,周末带娃首选去公园,公园里儿童活动设施、空间多一点,小孩都很喜欢。”白小姐表示,带小孩出门就免不了要带一些食物,吃完就会产生垃圾,所以她会把装食物的袋子留出来,一个装果皮类的垃圾,一个装包装袋、纸巾类的垃圾,简单分类一下,去洗手间或者离开公园时,把垃圾丢入公园的分类垃圾桶。

“公园的环境这么干净、这么美,垃圾桶旁边就有洗手台,丢垃圾很方便。如果吃完东西,拍拍屁股走人了,垃圾也不收拾,真对不起这么好的环境。”白小姐感言,“公园的美景值得我们共同去爱护!”

去公园野餐成了一股潮流,许多年轻人在周末、节假日到公园沐浴阳光,坐在草地上,享用美食,看看美景,拍拍靓照,度过美好、放松的一天。白小姐身边有很多家长、朋友去公园,她注意到,大家基本都有意识,出门前自觉备好垃圾袋,或者利用食物包装袋收集垃圾,起身走的时候,大家分分工,谁负责收垃圾,谁负责收垫子等等,清理一下游玩过的地方。

很多市民网友在网上分享深圳公园野餐攻略,网友“宁姑娘”在她分享的攻略中,除了食物、道具,便是几点温馨提示,其中第一条是“记得带点塑料袋收拾剩下的垃圾,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撤桶行动促市民行为理念转变

市民白小姐称赞的公园里的垃圾分类桶和洗手台,是深圳公园创新打造的集垃圾分类、景观美化、便民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收集点。该收集点设置了一高一低两个洗手台,大人小孩都可以用,洗手台挨着垃圾分类桶。

“原来的垃圾桶摆得很多,很影响景观,风吹日晒久了,材质也容易受损,垃圾聚集后散发臭气。”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园容部部长文波介绍,2015年4月起,市公园管理中心启动“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桶设置行动,随后几年,公园全面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意识,“撤桶”行动覆盖至23家市属公园。

目前,莲花山公园基本撤除了原来的600多个垃圾桶,全园设置了25组集中垃圾分类点。“曾经有工人很担心,垃圾桶少了够不够用,游客要拿着垃圾去找垃圾桶,会不会到处乱丢。” 莲花山公园园容片区主管段传忠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实行,他感受到市民游客的素质一年比一年进步。他常看到,有家长带着小孩在垃圾桶边,问小孩把垃圾扔对了吗?很多带小孩到公园来玩的家长以身作则,不乱扔垃圾。

发生变化的不止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原来沿13公里海岸线一字排开的1000多个垃圾桶也已全部撤去,改为设置垃圾分类点。如此一来,深圳湾海岸线景观通透,无敌海景中没有了垃圾桶的影子。

争做美丽深圳志愿者

陈斌是“美丽深圳”公园管理中心志愿服务分队的队长。几乎每个周末、节假日他都会组织志愿者一起去公园捡垃圾,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和不文明行为劝导。该志愿服务分队由市公园管理中心倡导成立,通过志愿者的引导、劝导,让市民游客在公园游园更文明。

“一开始我们才几十个人,三四年间,我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到1500多人。”陈斌高兴地说道,他们的志愿活动很“吸粉”,很多年轻人加入,抢着报名参加,有时候一场志愿活动招募信息在微信群里发出去不到半小时,就招募到一百多人。“成为一名志愿者既能多走走看看深圳公园的美景,还能发挥余热为城市多点贡献,很值得!”

2021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2020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花展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陈斌和他的小伙伴们的身影。陈斌感受到,现在市民素质提高很多,人坐到哪里垃圾丢到哪里的现象少了很多,不少人出门带垃圾袋,把自己产生的垃圾收集好了丢到指定的地方。在文明宣传、劝导中,他们也感受到,以前劝导时,有的人不听,还会呛回来说就是随便丢了,甚至发生冲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一提醒就立即改正,非常配合。

记者手记

公园美景与文明风尚兼修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去过日本东京等城市的人常常对这样的情景印象深刻,那里的街道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少见垃圾桶,但环境却非常干净,居民自觉把垃圾带回家分类投放、处理,这种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深入人心。

如此文明素养的形成既有市民自身的追求和努力,也是政府部门、社会的倡导,共同凝聚着对城市的热爱。

有专家分析,设置垃圾桶主要是出于对方便管理的需要,降低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但是对于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园环境,对于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却是一种消极管理。

深圳已经坐拥1200多座公园,建成“千园之城”,美丽的风景更需人的文明来滋润。深圳公园管理部门破除守成思想,积极求新求变,在公园管理理念上向国际一流看齐,克服畏难情绪,让曾不被看好、多此一举的“撤桶”行动在公园激发出“化学反应”。这不仅仅是撤桶,而是一场管理和服务理念的迭代升级,一面撤出原来老旧的垃圾桶,一面设置垃圾分类点,一面发动、引领市民文明投放垃圾,一面加强自身监管,提高保洁能力。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对公园的热爱,文明素养大幅提升,让公园美景与文明风尚兼修。

深圳公园服务管理提升大事记

2015年 市公园管理中心在莲花山公园、梅林公园发起“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桶设置试点行动,鼓励市民减少制造垃圾或自行将垃圾带走,引领城市文明。

2017年 市属公园全面推广“撤桶行动2.0”,全面撤除市属公园3600个垃圾桶,增加集中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对市属公园内的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分布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设置。

2018年 市公园管理中心开展园容园貌综合整治及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拆除荔枝公园、莲花山公园的原有围栏,打破公园边界设定,让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以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等为代表的6个公园进行了植物梳理和改造提升,打造疏密有致、疏朗通透的植物景致,营造花带花海的花城景观。

2019年 全新打造的占地约1.42万平方米的深圳湾公园流花山花海向市民免费开放。深圳首条郊野径手作步道梅林山郊野径示范段建成,示范段全程3.8公里,主线为梅林山荔枝林入口至大脑壳,支线包括自然研习径及清风岭至二线公路。

2020年 深圳提升公园微服务,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等6家市属公园引进了15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深圳湾公园等率先引入移动餐车,增设5G智能无人移动巡航售卖车、智能果汁机、自动售卖机。人民公园、洪湖公园等公园高标准地改造了一批公园户外座椅。

2021年 响应深圳“物管城市、物管城区”建设,市属公园全面推行 “物管园区”公园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投入巡逻机器人、智能扫地机等新机械、新设备,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编辑:郑晓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