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塑造文化IP 打造公共文化建设龙华样

编辑:陶倩2021-03-16 08:14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加快建设数字文化先行区。

2020年11月3日,龙华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在龙华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如果说2020年的关键词是“共同防疫”,那么2021年开春的关键词则是“就地过年”。

写一封家书,看一场电影,骑马、风洞飞行、体验攀岩。刷着龙华文体名家的拜年视频,跟着主播“云游”大美龙华。2021年,龙华人过了一个特别的“文化年”“运动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回首2020,艰难或是温暖的人或者事,难以忘怀。这些过往成为了我们新一年继续前行的养分。

开启2021,奋斗、创新,让未来充满期望。有形的、无形的改变,让这座城区崭新的面貌,在时光流转中被铭记和镌刻。

劈波斩浪走过“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昂首阔步踏上“十四五”开局的新征程,变的是龙华热土的模样,不变的始终是城市内在的文化滋养。

在变化之间,龙华人一笔一画描摹着这座中轴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奋斗之城。从模糊到清晰,绘就最美城区、幸福生活的瑰丽画卷。

突破打造文体新阵地

城市的快速发展,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渴望拥有更加便捷的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2021年开春,好消息已经传来。大浪体育中心及文化艺术中心确定动工,预计2024年建成。

随着文体场馆建设提速,观澜体育公园、龙华文体中心、简上体育综合体今明两年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龙华热土将再添文体新阵地。

在全力推进13个大型文体场馆建设的同时,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开拓思路,创新思维,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基层文体设施,构建10分钟文体服务圈。

位于商业综合体内的大唐时代书香驿站,是不少市民休憩阅读的好去处。这儿不时会承办一些文化阅读活动,积攒人气和热度。一静一动之间,焕发着勃勃生命力。

“城市书房不是单一的阅读空间,我们以文化活动为牵引,为其注入活水,让其能流动起来。”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

过去一年,龙华区建成18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新增文化空间面积7000平方米,服务群众近40万人次。未来5年内,龙华还将进一步挖掘企业、园区、小区等社会空间,建设百个城市书房,实现城市书房龙华全覆盖。

为全力完善基层文体设施网络,去年龙华新增小型体育设施207套(件),建成社会足球场51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个,并全面建成街道和社区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点)。

跨域塑造品牌结出累累硕果

文化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不论是一件作品或是一个品牌,都不例外。

2021年,龙华区重点推进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度合作打造的乔十光漆画艺术研修院落地,这将是龙华继版画后又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过去一年,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龙华没有停止过创作和创新的步伐。

“平凡的人最感动,默默无闻不计功成。”围绕抗疫主旋律推出的原创歌曲《我的英雄》被收录于中唱集团联合中宣部、新华社打造的抗疫优秀歌曲专辑。

龙华区与深圳歌剧舞剧院共同创作的《烈火中的永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依托龙华京剧院打造的京剧原创作品《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新传》一经上演,随即引发轰动。

120项市级以上的文艺奖项荣誉,是龙华交出的一份亮丽成绩单。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深圳市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分别被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获评首批广东省一级美术馆,观澜版画基地被评定为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之一……厚植文化的土壤,曾播撒下的文化种子,如今一一在这片热土上开花并结出硕果。

创新公共文体服务新体验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探索和尝试。数字赋能之下,短视频、直播顺应潮流兴起,成为生活中的流行话题。

去年疫情期间,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托微信公众号“龙华文体云”创新打造一系列“云”活动,以全新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体旅游活动。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逐步展开线下文体惠民活动的同时,依然保持高频次的线上活动推广。

“抢到票了。”去年孟广禄京剧专场,不少票迷一饱耳福。引入开心麻花专业力量,带来了10场精品文艺演出。首场《婿事待发》抢票通道一经开放,1分钟200张票一抢而空。“我每场都想看,但是公益票实在太难抢了。”市民徐女士非常喜欢戏剧演出,获悉开心麻花在龙华展演,早早进入抢票页面,只待通道开放,立即抢票。

文体名家工作室、高端演出剧目引进龙华,让龙华市民得以在家门口饱享文化福利。

据统计,2020年龙华区累计举办文体惠民活动50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450万人次。

短视频和直播的呈现,需要流量来反馈。要打造“爆款”视频,需要从生产内容上下功夫。

2020年,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把唱歌、跳舞、运动、文化课堂都搬上了“云端”,通过发挥本土文体人才队伍优势,制作内容精良的短视频,带动了群众参与线上打卡活动。

不仅如此,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尝试打通公共文体服务横纵向发展,实现资源融合利用最大化。在对人才、场地双向开放机制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解决场地和队伍的难题。

人才汇聚,业态迭新,是龙华的文体事业发展中源源不竭的动力。近年来,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注重顶层设计,相继编制出台了《龙华区文化体育名家工作室扶持办法》《龙华区文艺创作扶持与获奖文艺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释放明确“引才”信号,以最大的诚意和最具吸引力的扶持政策招揽天下文体英才。

李宁、孟广禄、单霁翔、姜昆、申晓力、巴特尔、柳大华等一批文体名家相继引入龙华并成立工作室,开展文体公益性培训、进校园社区活动,通过发挥名家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为龙华区文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融合文体旅游跨界新发展

数字时代下的传统文体旅游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

日夜奋斗的龙华人,或许也并不了解龙华正在发生哪些极速的变化。这是一个熟悉的龙华,也是一个崭新的龙华。

春节期间,“云游龙华”主播带市民游龙华,引领一股旅游打卡新风尚。“龙华还有这么好玩的地方?”不少网友都诧异这个新发现。在主播的镜头下,“云端”畅游,大家发现了不一样的龙华。

过去一年,龙华区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数字赋能,让文体旅游加速跨界融合,持续深化发展。

“孩子沉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体验了一场别样阅读。”去年创意十二月期间,刘女士无意得知城市书房1510图书馆在土楼开展别样阅读活动,特地带孩子来体验。“文化+创意”为百年土楼注入了生命和生机,通过别样空间发挥出了人文价值。

在积极创建第四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同时,龙华串联“五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扩大龙华旅游宣传推广效应。同时,高水平举办文化旅游节、旅游宣传推广等系列活动,参加惠州文旅产业跨区域交流推介会、佛山文旅和网红经济融合发展峰会,提升龙华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据显示,去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经济增加值176.27亿元,创造营收882.95亿元;接待游客预计约23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8亿元。此外,还收获“新时代·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两项殊荣。

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林佳曼/文 记者 蔡维泽 陈建华/图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

在加速建设人文龙华、幸福龙华的道路上,龙华人始终步履不停。当前“双区”建设和综合试点改革方兴未艾,龙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区一届五次党代会谋划“十四五”发展的蓝图对龙华文体旅游的描绘是这样的:到2025年,“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到2030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新兴产业、时尚产业发展能位居世界前列”;到2035年“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彰显,高品质民生充分保障,打造城区文明典范。”

新起点、新征程,龙华文体人将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重点打造三个“城区”,全力推动龙华文体旅游事业再攀新高峰。

2021

重点工作

文体事业

(8项)

加强顶层设计

发布文体事业、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发展两个“十四五”规划;出台“十分钟文体服务圈”相关指引文件

加快大型场馆建设

推动大型文体场馆建设,发挥“政府主导+子项目合作”创新运营方式,引入“互联网+”场馆智能管理系统

丰富基层文体阵地

力争出台《深圳市龙华区文体公共配套物业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继续建设龙华城市书房;利用广场、公园、小区闲置空间,配建运动场地以及投放公益性体育设施

完善数字文体服务

进一步提升“龙华文体云”服务功能;推动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区、街道、社区三级总分馆体系数字平台建设;打破场馆运营壁垒,打造数字场馆智能管理系统

推动品牌文体活动升级

办好建党100周年文化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品牌及体育赛事品牌;打磨已有文艺精品;策划创作龙华区形象主题曲;依托新建场馆,承办粤港澳大湾区赛事活动;研究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电子竞技、马术、骑射等新兴、高端体育项目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

探索线上活动模式;办好文体公益培训、高端剧目演出、“全民健身月”系列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社区文化节;推动围棋的普及与发展;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全区文物建筑安全检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梅氏举人大院”建设项目选址;鼓励博物馆建立馆藏资源数据库和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智慧型博物馆;丰富“非遗文化周”活动内涵;开展博物馆、“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

构建立体化文体人才队伍

发挥文化名家工作室作用,开展高端文化活动;完善《深圳市龙华区文化体育名家工作室扶持办法(试行)》,出台《深圳市龙华区文化体育人才引进与培育扶持办法(试行)》,壮大高层次文体人才体队;定期开展文化志愿达人交流培训会,激活全区文化志愿服务新动力

文化产业

(4项)

1

促产业迭代升级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全年投入4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数字创意、动漫影视、文化旅游等;鼓励内容原创生产、公共平台搭建、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清湖文化产业园、数字王国、万众城时尚谷项目建设;争取新增1-2家市级文创园区,增加2万平方米以上产业空间

2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推动乔十光漆画研修院落地;举办龙华区“十大创意设计奖”与“文化产业十强”企业评选;办好第十七届文博会龙华区活动、创意十二月等重大文创活动;引进数字文化产业链头部企业

3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加快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创新旅游推广体系;积极探索虚拟世界与实体场景交汇之旅,塑造龙华文化旅游新名片;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产业联盟链、服务保障链、文旅监管链,构建“智慧体验、IP衍生、业态融合、全域发展”的一体化智慧文旅管理服务体系

4

做强“观澜版画”文化品牌

丰富特色文化街区内涵,构建“一村一馆一平台”发展格局;创作建党100周年版画作品,办好相关版画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入驻创作;提升文化惠民水平,推动建设国际化专业化艺术文创产业基地

文化行政执法

(2项)

1

提升政务

服务能力

优化文体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持续推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电子印章等“应用尽用”,压缩办理时限;逐步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的“四免”优化专项工作

2

加强

文化市场

执法监管

探索文化市场执法联动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制度建设;强化“评定等级、分级管理、定期检查、据实变更”动态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队伍建设

(3项)

1

全面加强

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

●持续加大治理力度

●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廉政意识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

打造适应“双区”建设的

文体干部队伍

●加强理论学习

●突出业务学习

●开展常态化交流研讨,增强工作效率与质量

3

队伍建设

●推动机关工作规范有序

●规范强化政务督查督办;规范政务公开;规范各项工作程序,提升行政能力和水平

回首“十三五”

风吹千帆举,江海万里春。“十三五”是龙华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留下了文体旅游事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履。

公共文体设施

突破性成就的五年

建成深圳书城龙华城、新增小型体育设施883片,建成5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个各具特色的龙华城市书房,运营文体公配物业32处、其他文化类场馆9个(图书馆8个、博物馆1个)

在建观澜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龙华文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市美术馆新馆、市第二图书馆、观湖文化艺术体育场馆在建

文旅产业

持续发展的五年

四大知名品牌永丰源陶瓷、观澜红木、大浪服饰、观澜版画

文创活动文博会龙华区活动、文化旅游节、“双十”评选

文旅融合推动中国围甲深圳队主场等落户龙华;建成华南首个风洞飞行项目;“龙华艺术乡村旅游线路”获评省级精品线路。

观澜版画基地与139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4千多名艺术家建立常态交流,累计有上千名艺术家曾入驻基地进行创作;被《环球时报》评选为“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并入选“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文体事业

跨越式迈进的五年

累积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20000场次

政策 《龙华区文化体育名家工作室扶持办法》《龙华区文艺创作扶持与获奖文艺作品奖励办法》

品牌文化音乐节、观澜河国际龙舟赛、国际网球公开赛、微型马拉松赛等

精品 《客家禧》《年会》等400余项本土文艺精品获国家、省、市大奖;《驼道》《黄河歌谣》等精品剧目

人才 李宁、孟广禄、单霁翔、姜昆、巴特尔、申晓力、柳大华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