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非遗生产性保护”高峰论坛举行 专家建言献策

编辑:杨维易2019-10-25 09:14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10月23日晚,第二届深圳非遗周闭幕式在深圳家具博物馆举行。图为沙头角鱼灯舞表演。

龙华新闻讯(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陈明子/文 记者 陈建华/图)10月23日,在第二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闭幕式系列活动中,举行了“非遗生产性保护”高峰论坛,国家级专家马盛德,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长杜佐祥,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等专家以及中国非遗保护联盟专家、顾问戴家林等人士以评议和互动的方式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在高峰论坛中,马盛德认为,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也是全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方。非遗产生于农耕文明土壤,要城镇化,也要传承文化。而在发展的进程中,深圳非遗并没有因为技术上的更新迭代而趋于没落或消失,反而越发有群众基础,人们对非遗的喜爱程度很高。

杜佐祥则以祥利红木为例,认为其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样和表率。“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关键在于让非遗活下去,让非遗‘火’起来。”因此,杜佐祥认为非遗要坚持继承,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非遗要发展,源于物质层面的支撑,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非遗的生产性过程中,要保持核心技艺不变,还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作为支撑和保障。另外,他认为市场运营模式也要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线上线下同时运作,才能更快促进产业的发展。

王程太认为,非遗目前需要“输血”和“造血”,政府扶持是“输血”,企业或传承人自身生产性保护是“造血”,两者需紧密结合。

戴家林在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理解上提出,非遗除了传承、保护和创新外,还对传承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传承人对各项技艺制作要有不断研究钻研的决心,达到艺无止境的目标,并将艺术道德行为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对非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和创新,满足新时代人们在生活中对非遗传承的需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