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寻访龙华古村落:上围艺术村的“村-城”突围

编辑:陶倩2019-01-01 15:39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1月1日讯(记者 杨维易 通讯员 何丽平)当古村遇上艺术,便迸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继大水田和鳌湖老村和艺术联姻而名声大噪之后,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上围老村也开始通过艺术谋求转型之路。虽然都是以艺术之名进行古村活化,但上围老村却选择了一条全然不同的路径。

同是艺术村,上围老村没有照搬鳌湖艺术村的经验。上围艺术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看重艺术,但不局限纯艺术;重视艺术家资源,更看重艺术家的创富能力以及与市场的对接。在龙华区政府和观湖街道的全力支持下,上围老村引进几十名艺术家和设计师进驻,众多古旧民房在艺术家和设计师手中重获生机。这一全新的艺术突围模式,成为深圳破解“村-城冲围”的生动样本。

古村“围困”之局

上围村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四百年前,是客家人聚居的村落。据史料记载,上围村始建于清朝,因钟氏、曾氏祖先率领族人迁入此地,在此开基立村,繁衍生息。之所以取名上围村,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三面环山,且位于山脚下,像个盆地,村前有樟坑径河经过,村落位于河流源头,上围村因此得名。

在城市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之下,位处偏远之地的上围老村也没有幸免。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渐渐淹没在现代繁华之中,面临重重困境。如今,上围老村仅剩50来栋破落客家老屋和6座碉楼,与村民新砌用于租赁的高楼杂存共处。

尽管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客家围屋的特色鲜明,但相较于其他更为古朴的旧建筑,上围老村建筑都较为普通,一般难以列入正式的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名单。而深圳普遍的产权政策,也没给这些老宅的维修留下合法开展的依据。像上围老村这一类的古宅,处于难以维修保护的境地。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红利,让上围老村的原住民捞到了一大笔财富。上围老村的原居民在富裕之后,或迁往外地或择地另建新房居住,原来的老村许多旧宅被闲置、废弃甚至坍塌,个别租给低收入人群居住。此前,老村内的旧宅多年闲置、废弃甚至坍塌,整个村庄都被垃圾封堵,隐患重重。老村的生态情况更是堪忧。上围老村内外道路和新房在四处疯长,樟坑径河源头水少了,污染也频了,村里明沟系统也因为漏排而散发恶臭。

上围老村的困局,也是深圳其他地方很多老村面临的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