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应民所呼为民谋利 为龙华发展献智出力

编辑:陶倩2018-01-26 10:02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关注民生,龙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访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推动项目建设。 杨俊峰 摄

 

龙华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现场。史蒙 赖志豪 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今在遍布龙华区的21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这八个大字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一年来,龙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向这八个字靠拢,人大工作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力量源泉深植于龙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1月25日,龙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进入第二天,龙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晓东受区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017年是龙华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元年。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强化自身建设,聚焦民生短板,充分发挥监督支持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

一年来,区人大工作步伐坚实,成效显著。积极创建深圳市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区人大组织体系、常委会机关建设、建章立制等自身建设快速完善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多点开花,代表积极参与视察、调研、接访、走访、议事、监督,关注重点难点、聚焦民生短板,强力推进政府工作大干快上。

2018年,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改革创新,在更高站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强化自身建设,筑牢履职根基:

争创市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2017年,对于全新设立的行政区龙华区而言,迅速完成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的机构组建、组织体系设置,建章立制,筑牢履职根基,是一件急切、严肃而又神圣的事情。一年时间再回首看,龙华区人大工作的开局扎实、规范且相当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为创建深圳市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龙华区规划建设21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进一步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代表工作机制。站点设置上综合考虑各社区历史沿革、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并科学统筹安排代表驻站,代表熟悉社情,居民点赞代表,推动了一批民生实事加快进展。

一年来,龙华区人大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常委会机关在“一室三委”的基础上,单独设立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形成“1+4”机构设置;2017年11月,6个街道人大工委统一揭牌,完善了街道人大的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建立每周培训制度,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2017年下半年共组织培训24场次,培训84课时,培训人员800余人次。

区人大事业开局元年,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建章立制,规范履职行为,共制定各项制度24项,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工作机制。

创新履职载体,“四位一体”发力:

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回应民生关切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一年来,龙华区人大常委会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规范履职。履职元年,区人大提高站位、创新谋划代表工作方式,融合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平台,与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为代表搭建了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四位一体”履职平台,广受群众好评。

——开办《代表在身边》电视栏目。去年在龙华频道播出的15期专题节目中,全过程展示代表推动解决民生实事,辖区交通、教育、医疗、工程项目建设等15项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经反映后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正面回应和积极解决。

——开办《民呼我应》新闻专栏。开启市民了解人大工作动态及代表履职情况的窗口。2017年在《龙华新闻》共推出10期专栏,成为传递代表声音,展现代表风采的重要平台。

——创建“龙华人大”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具备信息发布、资料查询和互动交流等多项功能,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与其他平台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有效链接。

——打造代表“线下”实体“接待室”。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建站以来,积极组织开展代表履职活动,收集社情民意。2017年共开展视察、调研43次,接访、走访118次,召开代表议事会5次、代表见面会19次,参加代表共660余人次。共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204件,已全部按程序向相关部门交办,其中172件已收到办理答复,32件正在办理中。

聚焦民生短板,强力推动解决:

助推交通教育医疗民政等事业焕然一新

交通、教育、医疗、民政等问题是辖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也是龙华区发展的短板。区人大常委会抓住这一突出问题,将推进改善民生作为2017年重点工作,持续关注,强力推动。

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针对辖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路网通行效率不高的现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交通拥堵专项视察,分析成因寻找对策。聘请专业机构对龙华交通现状分析研判,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科学指导监督工作。2017年,在区政府的积极整治下,共打通断头路7条,完成交通拥堵节点治理9个,推动重点道路工程建设6条,29个重点片区道路整治工程按计划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教育工作,提出首先要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解决教育的“温饱问题”。组织开展辖区医疗资源供给专题调研,推动政府加快项目建设。2017年重点监督了医疗卫生“七建四扩”项目建设,推进了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锲而不舍推动了区级中医院建设项目于2017年12月立项。着力推动养老院、救助站、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福利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增进民生福祉。通过,《代表在身边》栏目,人大代表推动解决我市幼儿园消防审批“领证难”问题,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于2017年10月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明确了不再将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作为消防审批的前置条件。

 

发挥监督职能,持续跟踪督办:

全市率先建立建议落实“满意度”评价机制

据统计,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142件,闭会期间收到代表建议5件。区人大常委会按程序将147件建议交由区政府办理,承办单位均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完毕。2017年6月、12月,代表分别对建议办理的答复情况和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评价,建议答复满意率为100%,建议落实满意率为88.4%。建立代表建议落实情况“满意度”评价机制是龙华区人大常委会的创新之举,旨在强化代表建议的有效落实,对于代表评价基本满意(13件)和不满意(4件)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专项督办。

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委决策部署,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有序推进全年重点监督工作,依法决定辖区重大事务,严格规范行使人事任免权,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详细列出了22项重点监督工作,多领域发挥监督支持作用,去年以来陆续开展加强执法监督、加强司法监督、加强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监督、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监督、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和监督,推动了“智能门禁”试点,让警务前端感知层触角有效延伸到居民生活区一线;推动加快已立项的15个文体设施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协调解决企业存在困难等。并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有关条例的调研,形成调查报告,为特区立法提供参考。

研究“堵点”“痛点”,力促补齐短板:

继续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区人大将深入研究制约城市发展的“堵点”和“痛点”问题,把推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这些重大民生事业,作为开展监督工作的着力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今年将继续推动学校加快建设。开展辖区原村小整体提升工程和特殊教育推进情况专项视察;持续加强对辖区学校建设、学位供给情况的监督,推进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等6所新校建设,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高端化发展,推动补齐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短板,促进辖区教育多元化发展。继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推动辖区各种重点医院新改扩建或前期进度。继续推动补齐社会福利短板,助推养老院、救助站、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落地。

2018年,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积极拓展代表履职空间,挖掘代表工作潜力,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把代表智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新动力。提出要提高议案建议质量、提高建议办理落实满意率;推动“人大代表议事会”成为联络站常态化的议事模式和促进问题解决的平台。继续办好“四位一体”履职平台,回应民生关切,讲好代表故事,发挥“明星代表”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