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未来五年

升格行政区 龙华再出发

编辑:陶倩2016-12-12 16:41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提要

建区之际,龙华已是深圳名副其实的产业大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出口总额两项指标均列全市十区之首,辖下人口超过200万。鲜明的产业与区位优势,让龙华新区在深圳四大功能新区中让人眼前一亮。

观察人士认为,龙华应依托深圳北站的商务中心功能,做大做强深圳中轴。 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坊间流传、期盼已久的龙华设区,于上周变成现实。

记者与新区诸多资深干部接触后发现,从功能区升级为行政区,比较一致地被理解为国家层面对于龙华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等区情实际的理解以及新区近5年建设成就的认可。

新区变行政区,显而易见的利好毋庸赘言。惊喜与振奋之外,龙华的管理者更多地关注着龙华区的走向问题。

近两年,创新驱动引爆中国,深圳作为创新样本的价值被重新认识。时不我待,深圳自我加压提出再造特区,并面向未来大力实施“东进”与“中轴提升”两大发展战略。

当此之际,龙华新区升级。在关注新区的观察人士看来,龙华受任于非常之时,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理当成就非常之功。

从功能区到行政区,同样的区情实际,不一样的使命与担当。龙华设区对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新的龙华区又将肩负起怎样的使命与担当?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

 

1 为什么是龙华?

龙华设区彰显的是国家对新区5年建设成就的认可,对深圳的高度期望

此番,龙华新区从功能区升级为行政区,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早在龙华建区后的第三个年头,新区升级为行政区的传言便在坊间四起。这不足为奇,亦在情理之中。

龙华新区位于深圳行政版图的核心位置,处于连接东西、承接南北的中心节点。建区之际,龙华已是深圳名副其实的产业大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出口总额两项指标均列全市十区之首,辖下人口超过200万。鲜明的产业与区位优势,让龙华新区在深圳四大功能新区中让人眼前一亮。

建区后,龙华快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在前三年里龙华新区净增人口逾60万人,人口总量逼近300万。

与庞大的身躯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作为“大部制”改革先行区,龙华新区管理机构高度精简,管理人力高度集约,区级公务员职数仅360余人,是行政区公务员职数的1/4到1/5。

新区一名资深处级干部亦向记者坦言,虽然位列新区,然而龙华从来都是向行政区看齐,改革、民生、产业领域均不甘于人后,自我期许甚高。

然而,设立行政区的传言几度起伏,却不见动静。因此,在传言近三年后终于获得国家认可,晋级行政区,新区不少干部颇觉“意外之喜”。

尽管管理资源紧张,但龙华不负重托。建区四年有余,龙华新区从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智造之区不断挺进,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1.2%提高至8%,2015年度达到163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建区之初的114家激增至702家,省市创新创业团队总数全市第二,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在采访中,新区多位资深干部对记者坦言,龙华设区彰显的是国家对新区5年建设成就的认可,对深圳的高度期望。

 

2 升级意味着什么?

管理资源将得到充实,精细化管理有望落地

从功能区到行政区,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是,管理资源的进一步充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望落到实处。

此前,囿于高度精简的人力资源,新区尽管持续以“5+2”、“白加黑”的高压模式投入工作。然而,相较于广袤的辖区面积、庞大的企业数量和人口规模,城市精细化管理事实上难以成行。因此,建立新区近五年,坊间对于龙华“小马拉大车”的品评,无论是社会建设与管理,还是经济发展,从未停歇过。

相比管理资源的充实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关注未来龙华区在政治生态的完善。

作为功能区的龙华,其架构设置也与行政区不同,没有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机关。

早在四大新区并立的2012年,就有一干人大代表建言“参考内地一些地区设立人大工委的做法,在新区分别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或可称联络委)”。

时任深圳市人大代表的杨剑昌指出,“人大在四大功能区没有设立专门的活动机构,导致人大在新区的基层工作出现缺位现象,也使居住于新区的人大代表履行职能出现错位的现象,即无法对本居住区域的事务直接实施监督或建言献策。同时,新区的领导机构也无法直接获得人大代表的智力支撑。这是新区各领导班子构架的重大缺陷。”

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新区只是功能区,但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实际上在本区域内行使着政府行政职权,是行政权力的延伸。同时,深圳市(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和法院、检察院相继在功能区设立派出所、工商所、国税所、人民法庭、检察室等机构。人大如何依据相关法规监督和指导这些派驻机构的工作,促进他们依法行政和高效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功能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龙华片区一名区级政协委员也坦言,四大新区的人大代表人数众多,仅仅依赖于宝安区、龙岗区人大组织活动,具有难以召集和不易深入探讨问题的现实困难,更不利于对代表所属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对此,与人大代表多有接触的新区干部深有感触,“原关外地区多年摊大饼式粗放发展,积累诸多安全隐患,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一直强大的监督力量。”

上述观点得到一致认同。新区一名办事处负责人直言不讳,人大政协的重设,完善了龙华区的政治生态,将成为龙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

 

3 如何重新自我定位?

观察人士认为,要跳出龙华看龙华,打造深圳新的城市中心,辐射珠三角

龙华从功能区升级为新区,网络上下,一片沸腾。

网友小邓v5自称要代表众多扎根龙华的市民欢庆:小马拉大车的龙华区终于名正言顺。更多的网友则表达了满满的期待。网友“FOXKPC”则寄望于龙华区,“卫生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希望再接再厉,与福田、南山看齐!”

“向福田、南山看齐”,网友们喊出的实际是对未来龙华区的更高发展目标的期望。

建区之初,龙华新区确立的是“两区一城”(加快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目标。今年1月初,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首度明确实施“中轴提升”战略后,龙华新区借势明确了“一城四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深圳北中心。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引领未来,如今,从功能区跃升为行政区,龙华将如何重新自我定位?

新区一位资深中层干部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龙华区并不是一张白纸,5年新区的发展史,得到了社会、上级、市场等各界认可,等同于为今日升级为行政区进行了5年的筹备。

“龙华区具有鲜明的优势,国内数一数二的先进制造基地,四通八达的区位,坐拥高铁枢纽。尤其是拥有一支非常高效、行政效能超过传统行政区的管理团队,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下,这支团队是新区升级后抢抓机遇不可多得的财富”,他认为,经过5年砥砺发展,龙华从“两区一城”到“一城四区”,正处在爬坡过坎、实现更大跨越的关键节点,行政区的设立可谓正当其时,令新区如虎添翼,天时地利人和,龙华应该有更大的担当。

此前,龙华新区行事相当低调,“总觉得不要拖后腿就行,更不敢提对周边的辐射带动”,现在,该干部认为,龙华应该将中心的区位优势转变为中心的担当和责任,尤其是在深圳市决策层提出“再造深圳”的关键时期,“龙华应该有先锋区的责任意识,才能不负重托”。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长期以来,深圳经济重心一路向西,先后崛起福田、南山、宝安,如今的东进战略正推动龙岗强势崛起。龙华新区地处深圳中轴中心节点,此前也以北中心自我期许,如今升级为行政区,龙华区的区位更加凸显,应抓住机遇,依托深圳北站的商务中心功能,背靠福田中心,做大做强深圳中轴。

更有本土观察人士对龙华“先锋区”的担当解读的更为直率和具体:未来的龙华区应充分实施中轴提升战略,从深圳北中心的自我期许再度跃升,打造深圳新的城市中心,辐射珠三角。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主任乐正曾分析指出,未来五年将是高铁经济真正走向成熟的阶段。未来五年,正是龙华区的黄金时期,依托高铁的同城效应,龙华作为深圳外溢经济桥头堡的地位将实至名归。

“我们总是讲要跳出龙华看龙华,但在多大时空范围内跳出,却值得深思”,龙华本土一名观察人士认为,过往龙华作为功能区,自诩中轴新城,基本立足于深圳城市中轴。如今借升级行政区之东风,加之高铁日益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应再局限于深圳北部一隅,应在珠三角范围内重新审视自身,“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高铁带动,龙华有实力成长为深圳又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广深港中轴的关键节点,辐射整个珠三角”。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