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见证樟坑径河的生态蝶变之路

编辑:陶倩2023-01-06 09:4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樟坑径河重新焕发生机。

樟坑径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坐落在樟坑径河上游的上围艺术村,现今演变成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园区。


一条河带着历史的烟云穿越至今,承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悠悠河水,川流不息,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岁月。

从黑臭水体,到碧水清流,樟坑径河历经了美丽蝶变,沿岸景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起追寻河流的脚步,听一听它的故事。

樟坑径河属观澜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樟坑径水库溢洪道,自上游依次流经樟坑径社区、新田社区、松元厦社区、观城社区、桂花社区,最后汇入观澜河。流域面积17.56平方公里,河长10.88公里。

红色历史

樟坑径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山秀水清樟溪过,英杰辈出客家村”,樟坑径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日寇侵略,保护家乡,樟坑径成立抗日自卫队、民运队等革命队伍。1941年,曾生、王作尧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樟坑径设立秘密交通站,其间樟坑径有陈观平、陈义妹、刘才等热血青年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同年,樟坑径自卫队协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顺利转运器材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挥部。祖籍樟坑径上围的马来西亚飞行员陈桂林、陈桂民两兄弟,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双双加入抗日战争,与日寇空中血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河流奔腾不息,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樟坑径革命烈士们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河流旧貌

曾是深圳最黑最臭的水体之一

樟坑径地处山岭之中,早些时候,溪流清澈见底,环境清幽,村落依山傍水,沿岸建起的一间间房屋,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情。

生态因水而兴,居民因水而乐,当水环境被破坏时,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危及人们的生活。随着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人口的增加,房屋越建越多,人们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使得樟坑径河污染加剧,成为深圳最黑最臭的水体之一。

数十年日积月累,近千方的黑臭淤泥,樟坑径河的生态系统近乎被破坏;大大小小污水口多达300个,河道臭气刺鼻,附近的居民都苦不堪言。

治水有方龙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一方水土,护一河清流,龙华水务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干、巧干书写治水新答卷,将黑臭的樟坑径河,成功逆袭为“幸福河”。

樟坑径河规模不大,治理难度却不小,除了黑臭问题外,如何保证河流长治久清是关键。专家团队通过对全河道的底泥进行分析,采用物理搬运方式将黑臭底泥清理后,运用技术手段恢复底泥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河流黑臭问题。

2018年经过整治后,樟坑径河从脏臭逐渐变得清澈,2019年至今维持水质达标的状态,还被评为2019年度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

重焕生机周边的生态景观迎来了巨变

如今的樟坑径河重新焕发生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周边的生态景观也迎来了巨变。

坐落在樟坑径河上游的上围艺术村,是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现今演变成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园区。缓缓流淌的溪流,与古朴幽静的上围艺术村相得映彰,仿佛两位老者,默默见证着城市的发展。

白鸽湖文化公园连接水系两侧分布的百年客家碉楼、祠堂、休闲广场等设施,形成以展现客家文化特色为主的公园,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人们不仅可以品味浓郁的客家文化,还能享受一水润园、自然雅趣的慢生活。

从黑臭水体到波光潋滟,从古老村落到沿岸风光旖旎,这是樟坑径河蝶变的故事,也是一座城成长的故事。樟坑径河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在未来也将为龙华的建设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

记者 丁小梅/文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