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海归翘楚在龙华续写新故事

编辑:陶倩2022-10-10 09:14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龙华,深圳历史悠久的侨乡之一。遍居世界各地的数十万海外华人华侨,虽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但时刻心系家国,铭记家族的“根”与“源”,百余年来一直热心支持故乡教育、医疗、公益等事业。

随着时代发展,一大批归侨侨眷、侨属、归国留学人员面对祖国的召唤,坚定对龙华这方热土的发展自信,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为龙华经济社会发展尽赤子之心,成为各行各业的杰出青年代表。

戴爱国。


传承创新讲好当代红木故事

走进位于福城街道的戴为生活馆,馆内一步一景,无不体现着艺术与美的韵味。这一座综合型中式文化艺术美学馆,由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友联工艺家私有限公司(戴为集团)总裁戴爱国精心打造,不仅承载着他亲手设计的红木家具作品,更给大众营造“慢生活”的从容体验。

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戴爱国,自幼便跟着父亲投身红木家具行业,从小耳濡目染,对红木家具设计一直十分痴迷,在上世纪90年代初,跟随父辈们从香港来到深圳创业奋斗,开办红木家具厂。

“如何讲好红木故事,吸引年轻人爱上红木,让红木更有传承力、生命力,是我们要思考的。”作为公司总设计师,他一直秉承“七分传承,三分创新”的设计理念,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红木家具新的时尚气息和文化内涵。

从2011年至今,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戴为红木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实力的高端红木家具品牌之一,不仅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产品更先后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杭州G20峰会举办地、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地以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地等影响力高地。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也满载美誉而归,戴为红木多次蝉联“中国红木家具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戴爱国也多次获得“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

与此同时,戴爱国坚持对中式传统文化的推广,推动品牌积极参与文博会、创意十二月等活动。他还经常邀请国际友人参观生活馆,让国际友人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魅力,成为中西文化友好使者的有力担当,让红木家具走向国际。

谈起龙华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戴爱国深有感触,对于龙华红木产业的未来发展,他更是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未来要往原创性、精致化方向发展,不断在工艺传承中创新,以精取胜。”在他看来,观澜红木里有故事,有力量,更有大有可为的篇章。

张文海。


匠心质造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无独有偶,龙华区政协委员、深圳市艺美联家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联红木”)副董事长张文海同样致力于在红木世界里诠释东方美学。

美联红木1977成立于香港,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作为进驻龙华观澜的第一家红木家具制造企业,它的迅速发展引来了100多家其他红木家具制造企业和配套生产商陆续进驻观澜,并汇聚了一条红木家具艺术街。

2008年,时年22岁的张文海在获得工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正式接手家族企业。“其实我当时选这个行业,也不单单是因为我父亲的原因,我自己也认为,这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为老字号企业,美联红木在选材、制作、雕刻等工艺中力求精益求精、注重品质,传承至张文海的手中,他利用自身所学,让美联红木多了一些现代的表达。但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张文海认为,有些东西一定不能改变,如延续千年的木工结构,绿色环保的清漆做法……方寸之间,匠心永存,这其中的工匠精神始终需要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海从回国接手红木家具生意后,便一直在计划建立红木艺术博物馆。经过两年多的筹建,2014年,红木艺术博物馆终于在观澜正式开馆,这让他十分引以为傲。整个博物馆的面积为15000平方米,藏品多达3800多件,种类涉及红木家具、木工雕刻品、书法、绘画等,选材涉及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黑檀、鸡翅木等各类珍贵红木。其中,大型红木家具《江山多娇》曾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入行十余年以来,张文海一直致力于弘扬红木家具文化。在他看来,红木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红木家具的展示空间,“红木文化传承,博物馆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但有载体还不够,也要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平台,通过和其他文化融合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托博物馆平台,张文海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化的文化活动:从举办多次文博会红木专项活动和首个文博会红木分会场活动,到连续四年举办中意文化交流活动……将红木家具文化向外传播,让红木家具文化走向世界,这是美联红木的发展目标,也是张文海的心之所向。

陈阳。


开拓未来期待走出自己的路子

对于老字号如何传承与创新、转型与升级这一新时代课题,在大浪时尚小镇,另一名踏入服装行业不久的90后年轻人也在思考。

2017年,结束近十年的留学生涯,龙华区政协委员、区海归协会会长、梵思诺集团董事长助理陈阳回到国内。但彼时,他并未马上回到父亲创办的梵思诺集团就职,而是进入一家商业地产企业从事招商工作。两年后,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陈阳回到家族企业中,和父亲“并肩作战”。

“老实说,其实一开始对梵思诺了解得并不多。”陈阳坦言,在挺长一段时间里,他有许多要适应和熟悉的地方。随着主持企业招商物业管理工作,引进新零售数字化平台,整合企业内部管理与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来,他对梵思诺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也对今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向各大供应链,尤其是面辅料商和设计师工作室广大招商,欢迎他们来进驻。我们打算把整个园区的产业集合中心化,让多元化的产品集合到梵思诺综合馆里面,让产业越来越丰富,文化越来越多元。”陈阳如是说。

在工作之余,陈阳也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国际人才交流。2021年底,龙华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正式成立,陈阳当选会长。在他的带动下,协会首批吸纳近百名海归人士作为会员,成员遍布信息技术、科研教育、医药卫生、软件安全等众多高新行业,超过81.4%会员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毕业院校覆盖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名的学校。

作为一名在深圳发展的香港青年,陈阳希望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利用区位优势,加强深港两地合作,将龙华的时尚产业推向世界,逐步适应国际标准,从而步入国际化市场的舞台。而谈及未来自我发展方向,陈阳期待“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走出自己的传承”。

李小龙。


讲好侨故事传承侨基因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秘书长、龙华区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龙华区侨联副主席李小龙出生在侨界大家庭,对“侨”有天然的亲切感,来深创业后又始终与“侨”保持亲密的联系。他说,作为一名受恩于“侨”的后辈,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和接力好“侨”的优良传统,做到“讲好侨故事,传承侨基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大家庭环境和父母工作原因,很早就接触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李小龙透露,“当时国内经济大环境还不是很好,但家里在海外的亲戚们不远千里,逢年过节总是时不时接济我们,所以从小对侨就有特别的感情。”

李小龙开始为“侨”服务,是从2000年接触到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开始的。“在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许多侨商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扶贫帮困,奉献爱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谈起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前辈们的善举,李小龙充满了敬意。2009年“深圳市侨界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成立以来,在会长区绮文的指导帮助下,李小龙各方面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不仅加入了中国致公党,还成为一名政协委员。

如今的李小龙总是以“侨家人”身份为荣,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乐于助侨。他说,作为一名受恩于“侨”的晚辈,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和接力好优良传统。

记者 陈欣 通讯员 郭宝华/文 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