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胡安坤2022-01-28 16:47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阅读和写作是张喆最大的爱好。
平时随手记下的笔记,是张喆创作的素材。
龙华新闻讯(记者 袁春燕/文 蔡维泽/图)“得这个奖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去年年底,首届“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在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举行,全国各地获奖作者纷纷赶往龙华,参加这个文学界的盛会。张喆也来了,此次大赛,她的散文作品《深圳北站》获得三等奖,这个结果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因为这个全国性的赛事,吸引了太多优秀作家,竞争激烈。但在内心深处,她也有一丝期盼——坚持文学创作多年,投稿无数,获得过大大小小百余个奖项,张喆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一定信心。
围绕着获奖的文学作品和个人奋斗经历,在上围艺术村龙华区文学孵化基地内,张喆侃侃而谈,在她看来,文学是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思想的丰盈不断推动着她向前奔跑,她在文学创作中获得快乐,也获得积极奋进的力量。
《深圳北站》获奖了
“五个多小时高铁到达信阳东站,我们再坐出租车回乡下……这样掐着时间坐高铁的生活片段,如此快速,在没有高铁之前,是我们做梦也没想过的生活。如今,却成为生活常态的一部分。”张喆的老家在河南信阳,从前乘坐大巴车,得22个小时才能抵达,而高铁,把时间缩短至5个多小时。高铁的速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深圳发展的速度。在张喆的字里行间,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打工史、成长史,也是龙华的发展史、奋斗史。
“我1998年来深圳,首站抵达当时的宝安公明。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在《深圳北站》一文中,张喆也详细描写了彼时乘坐火车的场景——狭窄的空间,到处都是人挤人,各种嘈杂声、气味混杂,构成了令她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画面。“火车到站后,我看到的深圳,是灰色的。”深圳给张喆的初始印象定格:灰尘满天、地面坑洼,又脏又乱。
“这跟我想象中的深圳大相径庭,可以这么说,那时的深圳虽已在改革建设,但是一切还没来得及华丽转身。一如那时的我们,天天三点一线,奔波在铁皮棚的工业区,加班加点,青春与活力日复一日在流水线消磨着。对于明天,我们一边茫然着,一边也在各自的命运轨道里勤奋地忙碌着。”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张喆所处的龙华,已是步入发展快车道的都市核心区,但那年还在三点一线流水线上的张喆,怎么也不会想到,20多年后,龙华会变得如此生机勃勃,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而在所有的时代发展产物中,深圳北站与张喆的距离最近,联系最深。
“深圳北站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捷、便利,这是以往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一如在时光的更迭中,这些年我们自身的变化。”对张喆而言,深圳北站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甩掉绿皮火车、大巴车返乡所产生的慢生活记忆,步入快速道的一个起点。“文章用深圳北站来命名,主要是因为北站就是深圳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显著符号,它是在深奋斗者回家圆梦的专列,可以让家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也代表着一种‘深圳速度’,把深圳、龙华推上与外界相连的新高度,持续为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添砖加瓦。”张喆如是说。
努力奋斗成就自我
如同城市飞速发展的轨迹一样,张喆的个人轨迹也因为持续的奋斗和拼搏不断发生变化。从工厂的仓管到文员再到主管,从单一的流水线到丰盈内心的爬格子,龙华在成长,张喆也在成长。
2003年,张喆来到龙华,一待就是近二十年。“当时我们所在的五金厂处于部九窝,大概位置就在深圳北站附近。”后来,因为开发建设北站,五金厂搬迁至观澜章阁老村,并一路发展至今,张喆也靠着踏实肯干的劲头,学电脑知识,学各种技能,一路拼搏,自我提升,当上了车间主管。在这期间,张喆也通过网络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
“2016年以前都是在网络上写一些文章,发表一下看法,曾连载过25万字的长篇小说《楼村的故事》和9万多字的《黑色的春天》。因老乡看到网文鼓励我线下投稿,我才有勇气线下投稿并参加各种征文比赛。”2016年下半年,张喆创作的《大美西涌》在《宝安日报》副刊《打工文学》(现为《宝安文学》)上发表,给予她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也让她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白天要上班,创作只能在晚上或者休息日完成,但喜爱足以抵御边工作边创作的辛苦。“多年的积累和灵感,在这几年集中爆发了。”五年多时间,张喆投稿无数,也参加过许多征文比赛,获得大小奖项百余个。围绕着打工、故乡等主题,张喆用文字记录着她的所思所想,见证龙华的发展、变化。
张喆说,这里不是她的第一故乡,但多年的生活,早让她与龙华彼此相融,她喜欢龙华,因为龙华是她生活、成长的第二故乡。
要在文学路上走得更远
文学充盈着张喆的生活,打开了她的视野。2018年,张喆加入龙华作协。以文学为纽带,她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大家切磋交流,令她的文学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会坚持写作,因为我的爱好就是码字和看书。即便我外出,我的思想也会围绕着文学创作去看山看水,看城市中发展的一切。”
获得“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三等奖,对张喆而言,是一种鼓励,也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起点和收获。近年来,她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格律诗我都会写一点,但是哪一种体裁都没有深入钻研过。接下来,我计划专注在散文领域提升和创作,先在一个文学体裁内学精学透,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未来的生活画卷,尽管不知道还会着色几许,但是在张喆看来,色彩绝对是缤纷艳丽的。随着龙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龙华文学也必定会繁荣发展。“龙华不仅仅是大家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地方,更是孵化和培养文学爱好者的基地。”张喆由衷希望,龙华能够继续加大对文学创作的扶持力度,让越来越多热爱文学的写作者能够扎根龙华、书写龙华,并且依托龙华文学的平台,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所有龙华本土写作者的心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