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雨燕”发起“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项目

“雨燕”发起“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项目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2-01-27 11:44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团队为肢体障碍者进行义诊筛查。

▲肢体障碍者完成矫形手术后,在病床上进行大数据测试工作。

龙华新闻讯(记者 吴雪平/文 记者 蔡维泽/图)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病床上,张宁波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进行大数据测试工作。她的左腿刚做完矫形手术,腿上还戴着矫形器。

张宁波来自广西凤山县,童年因一次摔伤后伤口感染导致左腿畸形,不能正常走路。在深圳慈善会·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资助下,她接受肢体矫正系统治疗,弯曲的左腿能打直了。“潘医生说,还要做1-2次手术治疗,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我就能恢复得跟健全人差不多了。”张宁波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从眼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在住院期间我还学会了大数据处理技能并上岗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等我的手术做好了,回到凤山的家里,估计大家都认不出我来了。”

张宁波是深圳慈善会·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项目的受益者之一。该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累计为11名患者进行矫形治疗,并在医院设立了培训室,为术后观察康复期患者开展技能培训、对接岗位资源,探索“康复医疗+技能培训+上岗就业”公益助残新模式,释放公益助残叠加效应,实现残障者利益最大化。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累计治疗270多人

深圳慈善会·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于2021年12月揭牌成立,由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雨燕”)发起,旨在探索肢残患者治疗、培训、再就业的保障体系,帮助残障者适应社会,促进残障者自身发展。

据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莹莹介绍,为进一步探索肢残患者治疗与肢体功能重建,帮助残障者减轻功能障碍,创新肢残医疗专科产学研,基金将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作为定点合作医院,联合“雨燕”发起“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项目。

“重塑未来”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先后为3000多名肢体障碍者进行义诊筛查,为270位受助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累计为11名患者完成矫形手术。这些接受肢体矫形手术的残障者大多来自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凤山县、东兰县,河源紫金县等地,治疗费用个人支出部分由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全额资助。

向昌谋,广西河池凤山县中亭乡六马村人,左胳膊变形弯曲,伸不直,使不上劲。他是龙华区残联在凤山开展“互联网+居家就业技能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学成后成为阿里巴巴云客服。2021年12月17日,历时5小时完成手和脚的矫正手术。“我这只手以前都不能动,弯曲得很厉害,现在都可以用力了。”向昌谋很高兴,虽然左手还固定着器械吊着绷带,但他还是努力动了动手指,展示自己的变化,“几十年的肢体畸形都能得到矫正恢复,真的非常感激张莹莹老师和潘医生,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拥有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向昌谋所说的潘医生,是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矫形与肢体重建外科负责人潘奇,香港中文大学创伤与矫形系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皇家医院创伤及矫形骨科访问学者,在全国各地开展残障人士肢体畸形与功能障碍的各类诊治活动十余年,其医疗团队在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潘奇博士团队做的矫形手术成功率很高。”张莹莹表示,其矫形技术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接受治疗前会经过筛查,确定可以通过矫形恢复的才纳入资助对象。接受治疗的肢体障碍者目前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效果。

▲肢体障碍者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接受治疗。

术后康复期帮助患者学技能再就业

经过筛查可做矫形手术的肢体障碍者中,有劳动能力的会优先列为资助对象。“我们将公益助残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中,让龙华区对口帮扶地区村民学技能再就业,实现致富增收。”张莹莹介绍,这些接受肢体矫形和重建的残障者大多来自对口帮扶地区,家庭比较困难,因为身体畸形,行动不便,大部分没有参加工作,也没什么技能。“重塑未来”公益项目设计时,就想着在矫形治疗的同时,帮助他们学技能、就业,从“根”上给予残障者对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做完肢体矫形手术后,患者还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或者衔接做下一台手术,整个治疗过程需要20多天,长的还需要两三个月时间。“在术后康复期间,他们没有经济收入,也闲着没事干。”张莹莹说,“我们将肢体矫形人员集中起来开展技能培训,培训的技能是一些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好掌握的技能,学成后直接上岗就业。”

为支持肢体矫形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医院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作为培训室。目前开展的技能培训包括苏绣、大数据测试等,苏绣主要面向心灵手巧的妇女,培训合格后,由“雨燕”对接企业派发订单,在医院或者家中就能完成手绣订单。大数据测试要求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基础,学成后对接岗位资源,通过一台电脑就能上岗就业。

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已经对接好岗位资源,确保能上岗就业。“目前在深圳已联系好1000个岗位,其中有家互联网公司提供了50个测试岗位。”张莹莹说,他们参加完培训,有的直接带着电脑在医院病床上上岗,有的出院后直接到企业上班,上班时可能还戴着矫形器械,也有的把技能带回老家,居家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残障朋友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承担起家庭生活开支。

让“医疗+就业”公益助残模式惠及更多人

据了解,“雨燕”多年来致力于探索残障者多元化就业,已有成熟开展培训项目20余种,35位专业讲师,开展茶艺、插花、咖啡、平面设计、3D打印、美甲、手机维修、电工、粤菜师、短视频直播、新媒体、非物质文化苏绣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帮助三千多名残障者实现就业。

张莹莹表示,今年,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和“重塑未来”公益项目将继续推进肢体残障人士救助工作,让更多的残障朋友“站”起来、“走”起来、“动”起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继续以治疗和就业帮助相结合,依托“雨燕”促进残障者多元化就业的优势,在医院开设更多适合残障朋友的技能培训,把更多的技能和岗位带给残障朋友,帮助他们通过就业自力更生,慢慢融入社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肢体矫形和重建可以让肢体残疾人重获新生,但这一领域相对偏门,懂得肢体矫正先进技术的医生寥寥无几。接下来,肢体矫形与重建专项基金将推动肢体矫形医学工作得到更多关注,计划成立一个肢体矫形和重建领域的研究院,专注该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同时加强对肢体矫形和重建领域医生的培养,把这一先进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骨科医生,惠及更多肢体残障人士。

张莹莹说,“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项目计划每年为肢体残障者做100台矫形手术,费用差不多要一百多万元,基金成立之初发起筹集的首批爱心捐款已基本用完。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支持基金和“重塑未来”公益项目,为肢体残障者群体的康复治疗、培训就业、社会融入提供帮助,让他们享有“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生活。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胡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