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福城街道推动辖区部分道路治理 市民出行更安全

编辑:陶倩2020-12-21 09:28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行驶在城市道路上,你可曾为“擦车”而过的电动二轮车或行人受惊过?其实,在车主抱怨的同时,不少电动二轮车骑车人也颇无奈——不是不想走非机动车道,而是很多非机动车道时断时续,或路与路之间的非机动车道衔接不畅,根本无路可走,走机动车道会快很多。

昨日,记者从福城街道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二轮车“上牌”,结合龙华区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行动,近期,福城街道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主动担责,大力推动辖区部分道路微改造,适当增设或拓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锐角相交”改造,“润物细无声”般的微调整、微改造,让行人和电动二轮车都有安全的路可走,带来的效果更是预期中的好,市民乐见。

“周六行走推进日”现场办公

为电动二轮车和行人谋“出路”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同设置,还有的道路连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都没有,出行不便、不安全,成为困扰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直击痛点,有的放矢。早在去年,福城街道党工委就将“交通治理”列入年度五大“硬仗”,交通微治理就直接聚焦到辖区的交通乱象治理上来,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是持续对辖区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特别是针对一些存在“锐角相交”隐患、非机动车道衔接不畅的路段进行微改造,引导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各行其道,减少出行隐患。截至今年9月中旬,辖区内9条交通干道因地制宜增设非机动车道,总长约2.5公里。

10月底,龙华区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打响。11月,龙华区启动了电动二轮车备案登记工作,非机动车出行日益增多,让电动二轮车“有路可走”成了必须加速解决的问题。

利用“周六行走推进日”,福城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现场办公,发现有的道路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当场联系社区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协商,“让”出部分空间规划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有的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过窄,就马上联系相关业务部门协调,在安全、合理的条件下向机动车道“借道”……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福城街道用接地气、贴民心的方法,为汽车、电车二轮车和行人都有路可走,构建更安全、更有序、更畅通、更和谐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迅速推进道路微改造工程

润物细无声效果立竿见影

记者了解到,在“周六行走推进日”中,福城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发现辖区道路亟须提升道路安全品质的有4个点位,街道相关部门迅速跟进,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人民路康明路路口至龙华区供电局路段,在具备条件的路段用护栏隔出1条车道作为非机动车道。


——人民路:向机动车道借道串联起非机动车道

人民路康明路路口至龙华区供电局路段,东行方向约600米,缺失非机动车道,与人民路现有非机动车道无法衔接,沿途人行道宽窄不一,窄处不足1米,人行道中间还设有路灯杆,行人只能侧身通过,电动二轮车无法通行。

为解决该隐患,根据道路状况及保障2条机动车道正常通行,在具备条件的路段用护栏隔出1条车道作为非机动车道,较窄的路段降低人行道,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设行人非机动车道,改造后的非机动车道用透水混凝土铺设,提升通行舒适性。在人民路东行方向,成功串联起一条600多米的非机动车道,打通“梗阻”。

悦兴路右转人民路路段,设行人非机动车道,进行“锐角相交”改造。


——悦兴路右转人民路路段:设行人非机动车道进行“锐角相交”改造

悦兴路右转人民路路段约100米,此处T型红绿灯路口附近,原为高网围住的停车场和绿化花池,无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行人及非机动车因此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隐患极大。

为消除隐患,拆除2处花池,停车场向内压缩约2米,加装护栏,用透水混凝土铺设行人非机动车道,车道宽约1.5米;同时在右转位置,进行“锐角相交”改造,设置无障碍通道,连贯非机动车道。

福前路悦兴路路口,铺设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福前路在保障2条机动车道正常通行前提下,压缩机动车道宽度,拓宽人行道,改为行人非机动车道。


——福前路:拓宽行人非机动车道连贯福前路与新丹路非机动车道

福前路桔塘工作站至乐厨食品有限公司路段,长约300米,无非机动车道,原人行道狭窄,部分人行道入口处不足50厘米,不具备无障碍通行条件。导致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通行。

为解决该隐患问题,根据道路状况,在保障2条机动车道正常通行前提下,压缩机动车道宽度,拓宽人行道,改为行人非机动车道,保障宽度不低于1.4米,改用透水混凝土铺设,在转角处进行无障碍处理,使福前路与新丹路的非机动车道连贯起来。

——福前路悦兴路路口:铺设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福前路悦兴路路口位置,车道窄,人行道缺失,商铺门前乱停车严重,行人只能走机动车道,安全隐患大,行人通行困难。

目前,利用商铺门前空地及部分绿化地,铺设人行道,保障行人通行。

“微改造”却能发挥“大效果”,实现“大民生”。记者走访发现,以上多个路段的改造,都不用大拆大改,而是从细微处入手,“润物细无声”般的微调整,带来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市民乐见。

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奚雷雷/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