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望天湖的传说》创排的幕后故事 从零突破勇挑战

编辑:陶倩2020-09-02 08:2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望天堂的传说》的彩排现场。

8月28日晚,由龙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民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文联、民治股份合作公司、深圳市会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龙华区大型原创非遗活化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在深圳少年宫剧场正式首演,这是深圳第一部创新传承非遗文化的儿童歌舞剧,第一部源于龙华本土文化的原创儿童歌舞剧,第一部真正以儿童为主体演绎的儿童歌舞剧。从零突破,乘风破浪,惊艳绽放,日前,记者也采访了该剧的制片人和导演,倾听幕后的“艰辛”,展望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滋养文艺创作,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从100字的记载到上万字的剧本

“望天湖的传说”是龙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望天湖的传说》儿童歌舞剧创作组正式成立,并完成小演员海选。按照计划,剧本定稿后,就马上进行排练,力求用完美的演出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特别的礼物。但疫情“打乱”了计划,精心挑选组建起来的创作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法线下讨论。“云端讨论,云端创作。”钟姝丹导演介绍,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将屏幕当成办公桌,用网线连接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一次次头脑风暴。六易其稿,《望天湖的传说》在6月底正式定稿。翻阅《民治村史》,关于望天湖故事的记载只有百字左右,而最终成稿的《望天湖的传说》剧本有上万字。

在打造这一儿童歌舞剧前会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创作了青少年普法工程舞台剧《猴哥让我再想想》,在国内多地巡演,也走出国门表演。如果说《猴哥让我再想想》是结合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人物,剧本有着吸引观众的先天优势,容易引起观众共鸣,那么取材于龙华本土神话故事的《望天湖的传说》则需要从零突破,将观众几乎完全陌生的故事打造得引人入胜。

“有挑战也意味着有机遇。”会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望天湖的传说》制片人裴晴表示,自己曾有疑问,这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从哪里来,我们的文化归属感从哪里来?而对于裴晴和团队的人来说,寻找答案的途径就是挖掘本土文化,扎根本土文化去创作。让大家欣慰的是,首演结束后陆续收到观众真挚反馈。“看完特别感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特别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归属感。”“走在民治片区就想到望天湖,看到白石龙就想到白曲龙(剧中人物),我们要守护好、宣传好我们的望天湖。”

60个“零基础”儿童惊艳演绎本土文化

“向最困难的地方走去,到达时会收获最闪耀的宝石。”回顾《望天湖的传说》的“诞生记”,会发现剧组一直在给自己设置“难题”,并想方设法破解“难题”。《望天湖的传说》有60位儿童演员,这个数量在业内是编排的高难度,而这60个孩子都来自民治辖区各学校,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所有人都是零基础,没有舞台话剧表演经验。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我们也可以在全市挑选优秀演员,可以选择有舞台表演经验的孩子,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钟姝丹介绍,从一开始挑选演员,剧组就很坚定,用民治儿童演绎民治本土文化,儿童能最大程度融入戏剧艺术中,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剧组也邀请国家一级编导、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周固坚担任总导演,从未受过专业舞台剧训练的小演员在短短两个月里激发了表演潜能,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而“民治”“望天湖”在他们心里有了不一般的意义。

不仅在“演员”选择上给自己找“麻烦”,《望天湖的传说》从音乐、舞美、舞台服装甚至是一张海报都争取做到“极致”。钟姝丹介绍,孩子们60套量身定做的角色造型服装,都是能工巧匠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首演结束后,不少观众还意犹未尽,主办方也收到了许多真挚的赞美和评价。“不说再见。”裴晴表示,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还将继续打磨该剧,争取在全国巡演。也希望该剧目表演可以加入到文化惠民等活动中,让更多市民来观看、来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希望可以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IP,我们正在朝这个梦想努力。”裴晴说。

记者 王雪敏(受访者供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