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多措并举创新人才培养

编辑:刘晓宇2020-06-27 09:21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闻提要

近年来,深圳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小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近年来,深圳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小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特区新一代青少年。

今年年初,2019年度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结果出炉,在全国评选出的400余名小院士中,有108名来自深圳。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的评选中,深圳的入围人数始终名列前茅,这正是深圳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成果。

-规划引领 -

整体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是教育界的难题。在中国,学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现象。然而,在深圳,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动手能力出众已然成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这得益于深圳一直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领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小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创新“三轮驱动”,积极构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育人模式。

教育发展,规划先行。此后,深圳市教育局陆续出台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体育、科技教育等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素养。并以此为抓手,全面开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同时,启动“四个一”(即百部名著、百部电影、百幅名画、百首名曲)进校园活动,此举是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名师名家进校园,让中小学生能够与大师大作近距离接触,真切体验艺术作品的真、善、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育德,更好地推动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为了改变过去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市教育局还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学生综合素养阳光评价指标体系。市教育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对全市学校抽样开展了“阳光评价”测试,将“阳光评价”测试与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电子档案相衔接,初步构建起“阳光评价”体系。我市还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的“重要观测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将适应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极大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先行示范 -

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深圳经验

2019年,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中,深圳申报的8所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获奖,居全省最多,更为重要的是,还涌现出一批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先锋高中学校。课程成就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落实到相应的课程当中。近年来,深圳教育在课程改革、学校特色等方面成果丰硕,课程校本化程度高,学校正在从千校一面向一校一品转变,努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圳市“走进好课程”现场观摩活动。

早在2015年起,深圳正式启动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项目,共培育1000门以上“好课程”,极大丰富了课程选择性。通过优化进一步提升课程创新性、实施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更好地发挥课程自身建设及其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7年,新的一批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项目评审结果揭晓,项目建设实现迭代升级,从全市评选出了13个学校课程体系优化项目、7门精品课程优化项目和60门特色课程优化项目,并给予资金资助和专家专项指导,支持这些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实施、评价和课程文化,整体提高学生素养培养的实效性。截至目前,“好课程”项目相关成果已经获得4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引领深圳中小学的创新人才培养。

曾获评为课程体系优化项目的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认为——

真正的好课程,要全力迎接'新学习方式',开发'新方式的新内容',从学生的立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呈现更有创造力的学习生态。事实上,深圳校园里悄悄发生的变化,正深刻地印证这一观点。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中科院先进院的博士正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验,带领学生们感知科学的魅力。“博士课堂”是该校在中科院先进院支持下打造的高端科学课堂,中科院先进院为学校配备了以年轻领军科学家领衔的科学导师,开设有趣的科普相关课程,带领学生开启科学之旅。而在深圳中学,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共建创新体验中心,把创客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之中。

课程的开发不仅仅在学校内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各类企业资源丰富,智能技术全球领先,汇聚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新技术优势。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课程资源,提升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深圳教育探索构建课程供应新机制,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中小学“好课程”遴选和委托开发工作,将好的课程资源引入学校,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库。在深圳教育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更多的学校通过项目带动,将各种企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多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氛围。

基于“好课程”项目的持续实施,形成实践探究、社会活动和跨学科类等特色课程不断扩充,构建起与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相对应的四种课程形态,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探究课程、职业课程,为中小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

-重点突破 -

新型学习方式得到普遍应用

2019年10月,深大附中探究性小课题开题报告会如期而至。来自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翼振副研究员、刘长坤副教授以及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杨文副教授应邀出席并对课题进行点评和建议。本次开题的小课题有19个之多,主题丰富多样,有的对化学兴趣的,有的关心手机应用程序年龄限制和分级的,有的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的关心深圳民生工程的,各课题的主持人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拟探究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研究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课题的创新点及可行性等做了精彩的汇报。

深圳基础教育领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自2015年开始,市教育局就创新性地推出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项目,共研发评选近2000项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主要集中在科技发明制作、社会公共问题、生命健康与成长、自然科学实验、动植物习性观测以及人文艺术六大方面。据记者了解,大规模举办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活动属国内首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促进自我发展、增强团队领导与合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深圳学生创客节(2019)开幕式现场。

此外,根植于深圳科技创新的沃土,创客教育在我市中小学蓬勃开展。市教育局实施优秀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创客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周期资助优秀学生社团和学生创客室,制定了《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这些项目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发挥出积极作用。基于中小学生小课题研究、优秀学生社团建设、创客实践室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得到了普遍应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刘晓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