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黄定根:引成熟医疗经验去东兰

编辑:陶倩2019-11-29 08:46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黄定根为广西省东兰县人民医院骨科开展第一例关节镜新技术。

人物档案

黄定根,在龙华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临床一线岗位已坚守19年,他专于业务、注重学习、重视科研。在临床实践的同时,通过不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阅读科研相关书籍等,撰写专业论文8篇,专著1篇,承担及参与科室多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医院年度优秀个人,2018年获得对口帮扶优秀个人,曾两次代表医院参加区急救操作比赛并获得二等奖,是中国医促会深圳市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康复委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而言,就是以救死扶伤为根本,尽心履职履责,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刻苦钻研医术,在医务工作中保持谨慎再谨慎的态度,牢记自己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42岁的黄定根已在龙华区中心医院临床一线岗位坚守19年,在创伤骨科领域练就一身好本领。19年来,他不忘“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牢记“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一个个忙碌无眠的长夜中、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艰难手术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去年,他不远千里,辞别妻儿老小,加入到医疗扶贫行动中去,将一身好功夫好本领带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改变了当地医院习惯采用截指短缩肢体的旧观念。

19年练就一身本领

让无数双手重新“动”起来

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不论患者的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黄定根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生动诠释。

2019年春节前夕,再上两天班,工厂就要放假,家在外地的郑先生早早买好了车票、年货,满心期待准备回老家过年。未料,厄运在此前先找上了他,在工作车间,郑先生被高速运转的机器碾压,还没来得及反应,手就已经被机器“咬”成两半,血肉模糊。见状,同事立即将郑先生送到龙华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经诊断,郑先生的右手毁损严重——右手五指完全离断,手掌部皮肤软组织撕脱。怎么形容?就是“伸手不见了五指”。靠双手吃饭打拼的伤者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右手,顿时感到万念俱灰。

得知消息的黄定根,二话不说,立即带领准备下班的显微外科团队连夜奋战,紧急开展手术,为伤者郑先生抢出一段“黄金时间”。手术下午5点多开始,到凌晨2时许结束,经过8个多小时努力,医生终于成功接活五指,恢复右手的外观,给患者尽可能保留了手部功能,提高了伤者日后工作、生活质量。

由于手部结构复杂,治疗难度大,手术要求的精度高,每一场类似的肢体重建的手术都是对医生专业技术的考验,黄定根能让无数双手重新动起来,为患者创造可能和希望,这一身功夫,他练了19年,从未放下。

“2003年,那时正值特区改革开放后加快建设的年代,观澜地区出现很多家私厂、五金厂、模具加工厂,也出现许多工业意外,最多见的莫过于手外伤,被机器卷入、碾压、切断,受伤方式复杂多样,结局都可能是面临失去有用的双手,导致伤残。”他回忆,能拯救双手的,就是手外科医生,但当时手外科医生资源相当匮乏,“很多医学生不愿意选择手外科,因为一台手术一般需要10个小时以上,复杂的达到二三十个小时,没有毅力是无法坚持的。”大量的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诊疗,白白错失了抢救双手的“黄金时机”而导致终身残疾。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治,当时参加工作不久的黄定根义无反顾地加入手外科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手外科医生。大量的病例也成就了他在手外科的“黄金年代”和高超的技术,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肢体重建再也不是难事,医术精湛的他为患者带去了更多希望。

把好经验带到东兰

改变当地截指短缩肢体的旧观念

按照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统一部署,龙华区对口帮扶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和凤山县。在这场全方位帮扶的脱贫攻坚战中,龙华区卫生健康系统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地需求,多措并举推进医疗扶贫工作。在这场医疗扶贫工作中,2018年4月,黄定根接受医院委派,辞别妻儿老小,赶赴广西扶贫一线。在往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驻点在广西省东兰县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医疗帮扶,把创伤骨科的好经验带到了东兰县。

到岗后,黄定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过,当地医院骨科医护人员不过五六个人、骨科技术理论水平薄弱、医疗设备缺乏、许多在深圳看来是常规的手术在这里都无法开展,“断指再植”这种手术必须坐四五个小时车到南宁、河池等上级医院才能展开,黄定根看在眼里,心里颇为着急。让他更着急甚至难过的是,当地大多数老百姓碰上手外伤如断指,几乎是习惯仅简单包扎,就嚷着回家干农活,老百姓脑海里没有“断指再植”的概念,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难如上青天,想也不敢想”。

对黄定根来说,守初心、担使命,是要在日常医务工作中尽责、困难面前敢负责,多干事、干成事,不负当地百姓的期望。对口帮扶期间,为改善这种情况,黄定根积极在当地医院骨科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对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及救治工作的认识,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起到学、传、帮、扶作用;坚持每天巡査病房;一旦碰到重大手术,便亲自上台,手把手指导科室年轻医生。

期间,黄定根为广西省东兰县人民医院骨科开展了第一例关节镜新技术及多例手外伤皮瓣修复手术,推广显微外科技术,协助当地年轻医生提高手外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当地医生的手显微外科技术,并捐赠自己购买的手显微器械一套;发挥他在断指再植及各种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技术,改变了该院以往采用“截指短缩肢体”的旧观念,为病人保全了肢体,带来更多希望。另一方面,为让更多当地老百姓知晓“断指可再植”及术后注意事项,黄定根积极参加当地医院的义诊活动,免费帮助当地居民开展疾病筛查、手术治疗、体格测量、健康教育等,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黄定根还清晰地记得在当地医院开展第一例关节镜新技术手术的情景——当时,当地医院刚购置一台国产关节镜,“有了设备,我们就能开展部分微创手术,比如对山区老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的常规治疗。”关节镜技术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和尽可能早的运动回归的效果,当地医生不会做这类手术,他就手把手教;设备不够,就向其他科室借用。“当时这例手术是为一名70多岁老人做的,他主诉关节肿痛,膝关节无法弯曲、不能下地干活,当地医院没有磁共振术前检查手段,我们只能凭经验查体判断患者为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撕裂,为病人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行膝关节镜滑膜清理+半月板部分切除骨质增生清除手术,术中仅用两个0.5cm的小切口,手术创伤小。2天~3天后老人就能下床走路,膝盖弯曲自如。”黄定根说,很难忘掉老人当时露出的惊喜、纯朴的笑容。

如今,虽已回到了深圳龙华,黄定根仍心系东兰,一直与当地年轻骨科医生保持联系,展开远程指导,“想让更多好经验惠及当地老百姓”,不负于初心之旅,不负于人民群众。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