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一村一策”塑造一批城中村“新地标”

编辑:陶倩2019-08-09 08:10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一批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兼具的特色新村,已经成为中轴新城新的风景。

青山绿水环绕,上围村的小小街角也成一景。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 陶倩 通讯员 于兴华 连金洲 林金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18年开始,龙华区全面打响城中村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圳市龙华区“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分3年时间,分步骤完成33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从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生活污水等10个领域入手,下大力、出实招,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业崭新环境。

记者了解到,2018年完成136个村、2019年完成136个村、2020年完成67个村,治理总面积约1433.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2018年总投资44亿元,2019年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2020年计划总投资约21亿元。2018年实施综合治理的136个城中村,截止今年4月底已全部达标,完成治理面积约565.15万平方米,其中,2个村获评全市首批优秀城中村、2个村作为全市首批健全完善城中村物业管理工作试点村、7个村通过第三批优秀项目评审。2019年实施综合治理的136个城中村,目前已全部完成立项,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剩余67个城中村也于今年年初提前启动,正在积极推进立项工作。

作为全市首批优秀城中村的大浪街道黄麻埔村和下横朗新村,在全市率先完成10项标准治理任务;在综合治理经验的不断推广下,一批城中村治理项目逐步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如今,三年整治攻坚战过半,成效已然显现,一座座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文明新村在龙华区陆续绽放,整治、建设、管理、蝶变,一批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兼具的特色新村,已经成为中轴新城新的风景。

活用“加减乘除”法则,“十大治理”破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别说美化绿化较少,就连村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跟不上。同时,城中村搭乱建较多,道路拥堵难行,“脏乱差”、基础薄弱等老大难问题十分突出。”一位负责城中村治理工作人员如此说道。

近年来,龙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特别是掀起市容环境与管理秩序“双提升”行动,为龙华城市面貌带来了质的变化。今年召开的龙华区一届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开展“拆、建、绣”行动,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和品位,今年要再完成13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为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落实治理成效,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活用“加减乘除”四法则:在构建责任体系上做“加法”、在优化项目流程上做“减法”、在强化治理效果上做“乘法”、在加强联动协调上做“除法”,探索城中村综合治理新路径,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全区六街道还成立专门办公室,以“一村一小组”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加强对各街道办的行业指导,确保行业治理实效,每两周召集开展一次巡查工作,每月汇总通报工作进展和实施进度。

“这儿原来基础设施特别薄弱,既没有符合规定的消防安全设备,也没有便民便利的配套管理服务。经过一番城中村综合治理,不仅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规范了出租屋和人口管理,而且还完善了配套公共服务、健全了市容环境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一改从前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城中村”模样,已然蝶变成了设施齐全、基础完备的宜居新城。居住的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自然也好了!”一位居住在新围新村多年的村民由衷感叹道。

这只是龙华区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缩影。为切实提高城中村基础设施水平,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积极开展“十大治理”行动,力求全方位、无死角破除老旧城中村“基础”难题。即包括社区治安治理、消防安全治理、用电安全治理、燃气安全治理、食品安全治理、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十项治理内容。

在“十大治理”行动的推动下,各大城中村逐步提升村内环境,统一广告牌、外墙立面装饰,加强村内鲜活色彩,充分连接市政道路,加设盲区监控系统,提升空间感与安全性,切实为村民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一村一策”:城中村“蜕变”文化、幸福“宜居新村”

在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龙华区各部门、各街道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着力推动城中村的特色化发展,为城中村治理注入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元素,塑造了一批城中村“新地标”,推动越来越多极具特色的城中村加速崛起。

曾经濒临废弃的观湖街道上围老村,如今化身上围艺术村,成为龙华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走进坐落于观湖街道的上围艺术村,街道宽阔整洁,花木高低错落,民居白墙红瓦,墙画通俗易懂……焕然一新的城中村,既彰显着时代的特色,又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村民们纷纷赞叹:“现在村里变净了、变绿了、变美了,咱村民比城里人过得还舒坦。”在上围艺术村的打造上,区城管部门着力清理与拆除并举,村庄环境得到改善;美化与文化结合,村庄变靓变美;硬化与绿化并行,村庄品位得到提升。通过“文化+创意+旅游”的创新融合之路,提升文创实力、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和旅游吸引力,打造文旅融合的龙华区城中村治理新模式。

经过综合整治的观澜街道蚌岭新村和谐家园。


在观澜桂花片区治理上,依托本土文化成片打造特色城中村,以客家文化为核心元素、以观澜河景观为载体,结合周边社区公园,把桂花新村、赤花岭新村、贵湖塘新老村等5个城中村打造成滨河文化走廊,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摇曳水光中客家风情便扑面而来

经过综合整治的大浪街道新围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新围新村是大浪街道最大型城中村之一,楼宇总计304栋,居民达3万人。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从一开始,新围新村的整治就是一块硬骨头。问题导向引领着新围新村的改造,大浪街道从城中村五花八门的管线入手,着力整治乱拉乱接、老旧线路和弱电管线,共计完成了15235.3米的管道敷设;全村电气管道治理42997米,共4490户开通燃气管道入户。此外,村内布置了236个监控探头,新建了集中停车场,真正做到让居民住得安心、行的舒心、吃得放心。

经过综合整治,民治街道民乐村美丽蜕变,从全区的门户成为了龙华的“门面”。


与新围新村一样,民治街道民乐村也经过了一场从内到外的蜕变。民乐村地理位置优越,是龙华区南面门户,吸引了7万人在此安居。2018年起,民治街道按照市、区城中村治理计划安排,大力推进民乐村整治,村内安装144个监控探头,建设微型消防站两层1座,完成电气管道治理52000米,共12086户申请开通燃气管道入户。如今迈进民乐村,虽四处熙熙攘攘,但环境整洁,十分有序。不久前,民乐村被选定为今年深圳市“扫黑除恶”专项现场会的召开地,其工作得到了巡视组的高度肯定。


龙华街道清湖新村干净宽敞的道路与整齐划一的楼房相得益彰。

油松老村是广府排屋式古村落,传统民居多建于清代中晚期,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民居出现漏水、墙体破烂的迹象,改革开放后原居民大多已搬迁。为了保留老村记忆,保存老村印迹,龙华街道拟在已完成的综合治理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以居民生活和孩童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旧村留旧、以旧复旧,建设历史文化墙,延续历史记忆;通过空间节点的“微改造”,实现街心公园与上油松村的无缝连接,活化城中村灰色空间;通过对老旧街区立面重塑,改善街景,创造出行友善、更有吸引力的街区;通过塑造“体验+”文教科普课堂并注入教育服务配套设施,致力于将上油松村建设成为传承历史、关切当下的儿童友好型文教宜居城中村。


福城街道狮径二组新村休闲娱乐小广场升级改造后。

“社区+物业+业主”的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正在福城破题。因历史发展原因,福城存在大量“外卖地”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对此,福城不断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外卖地”小区自治模式。以纠纷多发的某小区为例,小区业主曾多次就水电费、停车位等问题上访。街道领导带领综治办、城建科等相关部门到一线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社区领导班子带头逐家逐户登门走访,做好业主思想工作。社区定期在该小区开展共建活动,广泛吸纳有爱心的业主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服务的“黏性”,让业主感受到“熟人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正向价值取向,将矛盾纠纷转化为社会正能量。

接下来,龙华区将在全面加快33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进度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的城中村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后的后续管理,进一巩固整治成果,力争取得长久性胜利。

积极推进城中村物业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社区工作站、村集体股份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逐步构建政府支持引导、居民自主管理、多方良性互动的“共治共管共享”新格局,努力将城中村建设成为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文明新村,切实提升城中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特色化。坚持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十大方面治理,在有效改善城中村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围绕重点片区发展建设,积极挖掘探索城中村本土文化、周边产业、自然环境等特色资源,以点带面打造城中村综合治理样板和精品,系统带动辖区城市面貌和品质实现全面提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