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9-07-15 09:08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唐祖斌与义工伙伴护送腿脚不便的旅客乘坐高铁。
开栏语中轴新城逐梦而行,龙华榜样闪耀龙华。
近年来,龙华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孕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他们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彰显了“龙华精神”。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汗水书写了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如同一盏盏崇德向善的明灯,照亮了社会,更温暖了许许多多的龙华人。他们的事迹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为广大龙华人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引领推动社会文明新风尚。
聆听榜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与时代同行,与榜样同行。今日起,本报正式推出“龙华榜样”系列专栏,深入挖掘、全方位展现这些榜样的事迹,通过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生动事例、一个个真善美的鲜活故事,激励全体龙华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凝聚起高质量打造“六个区”的强大精神动力。敬请垂注!
“英雄难过梅林关。”这句话被许多深圳人熟知,而唐祖斌的义工生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唐祖斌在北站高铁A1出口处U站为旅客提供指引服务。
12年前,唐祖斌带着十多名义工穿梭在繁忙关口,维持秩序、指引道路。骄阳烈日,一顶有些陈旧的红帐篷是他们最耀眼的标志。
12年后,唐祖斌走在人流熙攘的深圳北站,这里已经形成“U站+U彩爱心家园+S站+爱心指引台+爱心问询台”立体化服务体系,每天超过100人次义工在此服务。
12年巨变,梅林关渐渐成为历史,从荒山野岭建起来的深圳北站,日均客流量已超50万人次,成为深圳一扇新窗口。但有些东西似乎没变,每天第一个到岗位,打印报名表、组织签到、安排岗位、巡查岗位……这样的义工带头人工作,唐祖斌日复一日地做着,不知疲倦。
12年来,民治义工从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超5万人。其中,由唐祖斌牵头建设的深圳北站义工服务模式更是声名远播,慕名讨教的队伍纷至沓来。
心
11年坚守春运一线老义工遥念炉火旁的对话
去过深圳北站的旅客,对“红马甲”的笑脸和细致服务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不夸张地说,在北站,每走100米,你就会遇到一个义工,他们个个是北站通,能第一时间为你答疑解惑。而唐祖斌则是这群义工的带头人,像大哥一般树立榜样,关心他人,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一声“唐老大”。
“最开始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没想到一做就是这么多年。”唐祖斌清晰记得民治义工服务中心成立的时间,2006年9月14日,起初,整个民治只有数十名义工,自己则是第二小组组长。“义工要做什么?”当时,不少人对义工的概念很模糊,唐祖斌则在想,义工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于是他带领组员驻扎繁忙的梅林关,当时,义工人数有限,有人一值班就是一整天,中午就蹲在附近的草坪吃盒饭。
条件艰苦,大家却乐在其中,徐玉杰就是从梅林关一路走来的“老义工”。她说,“唐老大是个好榜样,这些年,他都是第一个到岗的,春节也没有回家,我们就跟着他,把服务点当成另一个家。”如今,徐玉杰在工作日要带孙女,到了周末,她依然坚持来北站服务。在北站,还有许多这样的“老义工”。
从2007年起,唐祖斌连续11年春运没有回家,坚守在一线。“义工服务看似简单,但有许多工作要协调,也有突发情况要解决。”唐祖斌觉得这样的坚守是义不容辞,在最忙的时候,自己不能离开。在他的带动下,大年三十的民治义工服务依然不打烊;大年初一,义工们在北站拍下团圆照向旅客送上新年祝福。
当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时,唐祖斌心里还有一个“小团圆”梦,每年抽空回老家,或者带父母来深圳住一段时间,他也和儿子、女儿约定,每年至少要来北站服务40小时以上,
“我们在四川老家,冬天的时候喜欢围在火炉边烤火,摆摆龙门阵,聊聊家常。”唐祖斌说,到了过年时,就会特别想念那个场景,我记得在火炉旁,父母会和我们讲家训,讲过去的故事。“孝、俭、勤、忠。”唐祖斌牢记这四字家训,他希望自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2019年春节,是唐祖斌第一次给自己放假,父亲离世一年,他心里牵挂着母亲。
新
不断创新挖掘服务需求在深圳窗口树立服务标杆
“2011年,深圳北站高铁正式通车,一开始旅客还很少,周边也很荒凉。义工们还一起去东广场种树,不时就去给树浇水。”唐祖斌回忆,随着梅林关慢慢退出历史,民治义工的主阵地开始转移到深圳北站,起初,北站的旅客并不多,民治只在此设了一个义工岗位,一天服务几百人次。
如今的北站,已经是另一番模样,高铁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周六日北站的义工服务活动名额,像春运的火车票一样难抢。”目前是暑运,每天在北站服务的义工达200人次,义工中不仅有老面孔,还有许多学生来服务,由老义工“一带一”指导。来北站服务,成为许多义工心中一件自豪、有成就感的事。
为什么北站义工服务能开展得这么有声有色?唐祖斌说,要做一天义工容易,要让一群人坚持做10年义工不易。而在北站,就有许多做了10年以上的义工。“成就感。”唐祖斌认为这是关键,每天上岗前都要有培训,服务过程要开展督导,除了常规性义工服务外,还要开展特色服务,让义工发挥所长。近年来,唐祖斌组织年轻志愿者成立外语服务队,制作北站双语服务指南。每年春运,“暖冬大礼包”行动也让义工发挥所长。
“不断观察,不断学习,我进步,义工们也一起进步。”每天早上6点多,伴随着高铁汽笛声,唐祖斌出现在深圳北站。从办公室走到地铁站,再走到北站东广场、候车大厅再到西广场,然后原路返回。熟悉的路,唐祖斌走得饶有兴致,边走边发现新需求、新情况。依然是最初的那个想法,“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如果一个旅客从环中线或者龙华线下地铁,准备转乘高铁,站在嘈杂人群中,不知往哪个方向行动时,可以在人群中锁定穿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会迅速给你指出准确的路线。搭乘电梯到达东广场,你若需要充电或者其他服务,尽管到U站去。U站虽外形小巧,但功能齐全,免费为旅客提供雨伞、手机充电、电话报平安、急救药物等服务。
走到进站口一样有志愿者,他们会指引你“刷脸”进站,第一次体验也不用害怕不懂。如果你还带着孩子或老人,进站后,你可以进入候车大厅中间的U彩爱心家园休息,这是全国所有汽车、火车站唯一一座从旅客需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服务的爱心家园,老人、孩子和孕妇等特殊重点旅客都可以在这找到专属休息区。需要义工陪伴进站的特殊旅客也可以在此联系义工。
唐祖斌在民治街道民新社区宣讲垃圾分类。
辛
朝7晚7周末无休唐祖斌被称作“最年轻”的义工
唐祖斌今年54岁了,却把义工伙伴们笑称是“最年轻”的义工。每天早上7点前到北站,每天晚上7点后回家,周末也从不放假,他还是龙华区人大代表,需要走访社区了解民情民意,协调部门解决问题。每天事务繁多,唐祖斌却做得非常有劲,步子迈得快,语速也快,脑子不停地转,多线处理工作,比年轻人都要有活力。
除了这些工作,唐祖斌经常会接到各种求助电话。唐祖斌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资源,前几年,民治一位植物人的家属找到他,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帮助。唐祖斌联合辖区一医院义工队每周都去给他检查身体,一坚持就是3年,直到这位病人离世。“太多太多了,很多事情没刻意记下来,有缘分遇见了,有能力帮忙的,我们就帮一把。”唐祖斌说。
实际上,看起来永远活力满满的唐祖斌也有一些“艰难”时刻。“唐老大,你该歇歇了。”这是不少民治义工心里最想对唐祖斌说的一句话,前年春节,唐祖斌在春节站岗到正月初八,父亲因病入院,白天唐祖斌坚持在北站带领义工服务,晚上则陪护父亲。义工们也劝他休息,但唐祖斌心里还是牵挂着义工工作,当时的他说,“现在还处于春运期间,如果马上放下北站的事,内心会有牵挂。”因此在父亲病情稳定后,他和爱人商量好昼夜轮流照顾,白天自己继续上班,由爱人在医院陪护,自己下班后再赶往医院。
此前,由于长期工作劳累,用眼过度,唐祖斌右眼视网膜出血,眼睛几乎看不见了,紧急入院做了手术后,他还没休息几天又回到岗位上。“现在眼睛还是有些模糊,没办法,年纪大了,恢复慢,但不影响工作。”唐祖斌笑着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在北站才安心。也正是唐祖斌的带头表率作用,民治义工团队特别齐心,总能一呼百应。
唐祖斌为北站义工进行岗前培训。
欣
义工年龄从10岁到80岁大家把做志愿者当成快乐事
5万名义工,111个义工队(组),超过200人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23人被评为深圳市百名优秀义工,12人被评为广东省级五星级义工。2016年民治义工服务中心荣获广东省“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8年民治义工服务中心被团中央评为“2017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深圳北站“U彩爱心服务”荣获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五部委授予的2018年春运“情满旅途”活动运输服务品牌称号,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2018年11月,“U彩服务,伴你同行”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深圳市2017-2018年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这一个个数据背后也有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唐祖斌和记者一一分享。梁金兰奶奶已经80岁了,依然还每天从家里走路来北站服务,几年来攒下多本高铁服务笔记。这几本笔记的内容做得有多细致呢?你只要和梁金兰说一个乘车时间,她马上“检索”到具体车次,并准确地告诉你走哪一个检票口能最快到车厢,为匆忙赶路的旅客节约时间。唐祖斌也劝过梁奶奶,年纪大了,要量力而为。但梁奶奶说,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她很满足。于是,唐祖斌为梁奶奶安排了相对轻松但又能发挥作用的岗位。
还有一对夫妻档义工,王继芳和王培双,两人在民治居住10年多,都是“五星级义工”。此前,王培双确诊患有白内障,越来越怕见到日光,但他还是坚持戴墨镜在马路口劝导交通。唐祖斌了解到夫妇俩都没有工作,难以负担手术费,马上通过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开展专项募捐活动,为王培双送去了爱心善款。手术成功后,夫妻俩又双双上街一起举起文明劝导小红旗。
唐祖斌感慨,在被大家叫做“唐老大”的日子里,收了许多正能量的反馈,也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自己舍不得离开这个团队,即使在身体不适时,也想尽快回来,和大家一起穿上红马甲,对道谢的市民说一声“不用客气”。
龙华新闻记者王雪敏/文蔡维泽/图
人物档案
唐祖斌,民治义工服务中心主任、龙华区人大代表。2006年以来,他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是龙华区义工圈里大家熟知的“唐老大”。他见证和参与了民治义工从不到50人到如今已经超5万人的历程,在他的带领下,民治义工服务中心被团中央评为“2017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深圳北站“U彩爱心服务”荣获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五部委授予的2018年春运“情满旅途”活动运输服务品牌称号,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唐祖斌本人也曾获得“广东省五星级义工”“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百优义工”“龙华区第一届闪亮龙华人”等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
工作生活需要更多“唐老大”
5年前,我还是一名实习记者的时候就采访过唐祖斌,当时正值春运,他和我详细介绍春运的义工服务安排有哪些亮点,我们在北站进站口前的广场边谈边走,当时觉得这位义工的步速和语速都很快。心里想,原来义工工作也是很忙的。
这5年来,我接触、报道了不少义工和志愿者项目,也见过“轰轰烈烈”后“昙花一现”的,深感坚持是最可贵的品质,能坚持是因为足够热爱,能坚持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无疑,唐祖斌足够热爱这份事业,也有一颗创新进取之心,让志愿者之火越烧越旺。
民治的义工都亲切地叫他一声“唐老大”,和我说,有“唐老大”在就很安心。采访中,我感受到“唐老大”不仅是他们心中温暖有爱、任劳任怨的大哥,更是一位难得的学习榜样,他总是在思考、在总结、在进步。有位义工从全职妈妈当了社工后,周末也会来北站服务,她说,在这里,总能激发自己新的工作灵感。而我每次采访完唐祖斌后,也常有类似的感触,他在义工领域的坚守和创新,是否也能使我的本职工作有所突破。
我想,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唐老大”,在繁杂事务中坚定自我、鼓励他人的“唐老大”。或许,我们也可以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唐老大”。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