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区7月突发事件研判:预防花斑蚊 警惕登革热

编辑:陶倩2019-07-01 10:08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陈宏标)为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有效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和危害,龙华区疾控中心每月召开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会议。

疫情风险提示:7月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提示,龙华区需特别关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关注水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提请相关专业部门加强监测和应急准备。

防控重点人群:东南亚往来人员(尤其是柬埔寨),三岁以下散居儿童、托幼儿童、老年人及孕妇。

龙华疾控提醒:除各相关部门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外,市民和集体单位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前往有登革热疫情的地区旅行或工作做好防蚊措施,建议穿长袖、长裤、长袜,减少暴露机会,使用含驱蚊氨的专业驱蚊剂;如前往疫源地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若患蚊媒传染病需在专门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直至康复。

②定期检查,清理清除环境中积水容器及其他蚊媒孳生地,家中不储存雨水、积水淋植物。发现家中有带银白色花斑的黑色蚊子更要警惕。

③近两周深圳市流感指数为Ⅲ级(较易发生),提示全市仍处于流感流行期。流感、水痘等病例建议居家隔离治疗,避免去人员密集、密闭不通风的场所;

④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复课制度,及时规范隔离病例;对校园中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流感、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麻疹等相关疫苗,减少发病风险,减轻病情危害;

⑤建议健康教育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重点宣传细菌性食物中毒和DON引起中毒的预防。

⑥市民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的习惯,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登革热“杀到” 记住这些防范小知识

本报讯(龙华新闻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陈宏标)此前媒体公布,6月13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登革热权威预警信息。当中提及,当前广东省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截至6月12日,广东省18个地市今年共报告240例登革热病例,包括9例本地感染病例,231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其中柬埔寨占到近7成。在深圳,目前已知有54人“中招”,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6月21日晚,在全省登革热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龙华区卫生健康局紧接着召开龙华区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清醒认识当前登革热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从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有效遏制登革热疫情暴发;强化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机制,切实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持续深入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每年4月举办“清洁深圳月”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为主的统一行动、每周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抓好疫情处置和病例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治”;积极宣传发动,广泛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和技能,大力营造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良好氛围。

昨日,记者也从龙华区疾控中心获悉,今年登革热疫情同期较去年高发,主要的输入地是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根据周边疫情情况及近期蚊媒监测结果,龙华区再次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可能性极大。同时,据透露,进入汛期以来,龙华区加大了区域蚊媒监测力度,监测显示龙华区蚊媒密度已经连续3个月呈上升趋势,为此区疾控中心、区爱卫部门一起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加强登革热应急监测、蚊虫高密度区域的消杀处置。

同时,龙华区疾控中心接连面向全区临床医生和市民群体发了两份有关登革热的预警信。在面向全区临床医生的预警信中,阐明近期龙华区存在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提醒医生在接诊疑似登革热症状的病人的处置方法;在给市民的一封信中,龙华区疾控中心详尽阐明登革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强烈呼吁市民一同动起来,找清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避免被蚊子叮咬。

■相关链接

登革热临床表现和流感“长”得很像

龙华区疾控中心提醒,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像流感。一般会发烧至40℃以上,并伴有头痛,眼后疼痛,恶心、呕吐、腺体肿胀,关节、骨骼或肌肉疼痛,皮疹等几种症状。

在易感人群中,宝宝感染登革热的风险较高,另外孕妇、老年人、肥胖者也容易中招。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

登革病毒分4种血清型,一般来说,第一次感染时,大多数人症状并不严重,康复后就会对该种血清型登革热产生免疫抗体。但如果之后再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则可能导致重症,严重的可引致休克、器官衰竭等。所以,以前得过登革热的人尤其要小心,退烧后不一定安全还可能更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发病3-7天后,有的患者的体温下降了,实际上却可能是病情加重,因此要及早注意下面这些“报警”信号:严重腹痛、持续性呕吐、牙龈出血、呕血、呼吸急促疲劳、不安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这些灭蚊防蚊小妙招

建议市民在家用起来

龙华区疾控中心指出,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孳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在龙华区的传播媒介为室外常见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子,白纹伊蚊雌蚊吸食被感染人员的血液,获得病毒并在蚊体内繁殖,再经叮咬传染给他人。

而传播登革热的蚊虫喜欢孳生在有积水容器中,如果这些小积水如果不及时清理,就成了伊蚊孳生的最佳场所,所以不要只顾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才是根本。建议市民动起来做到以下几点:

◆家中的水养植物应3-5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水养植物改为土培更佳。

◆对于花盆底托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应每日清除其中积水。闲置的盆、缸、碗、杯等建议倒置。

◆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吃掉水中的虫卵和幼虫,杜绝蚊虫孳生。

◆家居周围环境亦要保持干净,请勿乱扔乱倒垃圾,瓶罐废弃前要倒干净里面的积水,垃圾袋需密封等。

◆将杀虫缓释剂投放于难以清除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车库积水井等)中,可在一定时期内(约15天)起到持续灭杀蚊卵的作用。

市民外出游玩

要做足个人防护

同时,出去野外游玩,尤其是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尤其是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民,要做足个人防护:

●穿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将驱蚊剂喷在头、手臂、腿部等裸露部位,一般每2-4小时需要补喷一次。

●租住卫生条件好、蚊虫少的宾馆。

●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孳生蚊子的地方。

●一般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出门。

●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及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游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