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指挥长陈维奇:九成多的火场伤亡系遇险境火 扑救应等待时机

编辑:2019-04-03 09:15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新闻提要

陈维奇表示,历史教训显示,90%以上的火场人员伤亡都是由于误入前述高危环境灭火、遭遇“险境火”造成的。每次灭火作战时,火情不明要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切实增强森林消防队员安全意识,提高自身避险能力。

近日,山西沁源、北京密云、四川凉山州等地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尤其是3月30日晚发生在四川凉山州木里县的森林大火导致三十名扑火人员牺牲,令人心痛。

人们都祈愿悲剧不再重演,但森林如何防火、灭火;火场之中,危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又该如何逃生?一名合格的森林消防员需要经过哪些培训,哪些历练?

针对上述问题,4月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三级指挥长陈维奇。

陈维奇表示,新招录的森林消防员要先接受一年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学习急救技术等。一颗火星、一个烟头就能引发一场灾难,最好的“灭火”是预防。

据陈维奇介绍,“险境火”最伤人。90%以上的火场人员伤亡是因为遭遇这种火所致,比如针叶林内发生的火灾。扑救时,要等待时机,能避则避。

致命的三种森林火

陈维奇表示,森林灭火的专业性强,火场环境险恶,瞬息万变,扑救人员时刻都在面临着生死考验,是国际公认的高危高难行业。而每一种森林火灾的危险性都很强,但相对而言,险境火、上山火、树冠火等更加危险。

“险境火”是峡谷沟谷、向阳山坡平缓地凹陷处、石崖峭壁、风向多变的乱流区发生的火灾,以及密度大的人工针叶林内发生的火灾,变化剧烈。

尤其纯针叶中幼林中发生的火灾,其火势方向多变,极不易控制。

扑救“险境火”,一定要等待时机,能让则让,能避则避,同时开设防火线,建立安全避险区或撤退线路。

陈维奇表示,历史教训显示,90%以上的火场人员伤亡都是由于误入前述高危环境灭火、遭遇“险境火”造成的。

火借着地势和风势,向山上蔓延,会形成“上山火”。此时,火势猛烈,危险性大,难控难灭。

而迎风、朝阳的“上山火”就更可怕,极易形成强烈的局部热对流和“火爆”。

陈维奇表示,如果迎着“上山火”灭火,可能受其伤害。

树冠火是密林内的地表火遇到强风,燃烧到树冠引起的。往往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伴有飞火发生。

陈维奇表示,树冠火一般无法凭人力直接扑灭,主要是靠选择有利地形开设阻隔带,断开其燃烧通道,灭火效果才较好。

防火:死看死守,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森林里的一颗火星、一个烟头就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陈维奇表示,最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要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各地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对重点部位死看死守,切实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同时做好卫星热点和火险预测预报。

陈维奇告诉澎湃新闻,相关统计显示,我国95%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农事用火、燃放烟花、祭奠烧纸、野外抽烟、儿童玩火等。

陈维奇提醒,切勿乱丢烟蒂,不在山中、林中用火,应该是每个人铭记的法则。

而一旦发现森林中有火情,普通民众在没有专业人员组织指导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与火灾对抗,应及时避险,并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警。

他说,各级森林消防队伍、航空消防飞机和地方专业扑火队要靠前驻防,一旦发生火灾,坚决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每次灭火作战时,火情不明要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切实增强森林消防队员安全意识,提高自身避险能力。

救命的训练:新招录,先要训一年

陈维奇告诉澎湃新闻,经批准录用的森林消防员,要先接受一年的专业培训,主要是按照《森林消防队伍教育训练大纲(试行)》实施;然后按照《消防救援衔条例》,授予相应的消防救援衔。

据他介绍,消防员要接受的培训内容以救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急救技术、救援安全管理概论、救援装备操作及维护保养、灾害心理辅导、灾害现场医疗组织指挥、紧急救援概论、救援队伍建设、救援装备概论等内容。

陈维奇表示,要通过不断加强队伍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建设力度,在扎实打牢单个人员体能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森林消防员的火场紧急避险训练,适时组织开展与消防、地方扑火队等力量的联合训练演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队伍整体灭火实战能力。

而普通公众遭遇森林火灾时,陈维奇提醒,人们除了及时报警,还应尽可能远离火源及树木等可燃物进行避险,而河流、湖泊、沼泽、裸土或植被稀少的地方相对安全;切忌顺风跑,因为顺风则始终在大火的威胁之下,很容易被火追上,应该选择侧风向路线逃生。

此外,陈维奇提醒,人们撤离时应尽可能用湿毛巾或者湿衣服捂住口鼻,保护好呼吸道,防止吸入浓烟窒息。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周围是低矮稀疏的草丛,身上又带有火种,可以快速烧出一片开阔区域,然后进入这一烧过的区域避险,因为此处已经没有可燃物,相对安全。

如果上述避险方式都来不及或者无法实施,受困人员应捂好口鼻,就近寻找植被较少或无植被区域,迎火快速冲出火线。(吴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