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五彩周末”传统文化大讲堂第12期观湖开讲

编辑:杨维易2018-09-29 12:01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闻提要

深圳新闻网9月29日讯(记者 胡安坤 通讯员 王闯 墨荷)9月28日下午,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主办,龙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观湖街道办事处协办的龙华区2018年“五彩周末”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传统文化大讲堂第12期,在龙华观湖文化艺术中心4楼多功能厅开讲。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宏海教授以《深圳文化谱系:认识脚下这片热土》为题,生动而深刻的讲述了深圳的“前世今生”,近两百人聆听了杨宏海教授的精彩讲座,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自己更加了解深圳,热爱深圳了。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初建墟。当地客家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古城史、大鹏古城史,还有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杨宏海教授指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总会有她的历史脉络,或者有她的文化谱系。深圳从南中国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作为深圳人,如何认识脚下这片热土,如何在回望百年中国的历史中,去梳理深圳的文化谱系,在深圳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

杨宏海教授表示,深圳地处南海之滨,历史上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大约在清康熙年间,因“迁海复界”,大批客家人进入深圳,逐步成为当地人口最多的族群。作为历史上的深圳移民,客家人靠山面海,勇于开拓,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与商业经济。近代以来,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或历史转折关口,客家人都能挺身而出,敢为人先,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融汇西方文化,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杨宏海教授生动地说,鹤湖新居等清代客家建筑,就是建于两百年前的“京基大厦”,见证了历史上深圳客家人的艰苦创业的业绩。他从客家人迁入深圳后的拓荒创业,到面对西风东渐时的开放包容,到赖恩爵参与抗英的九龙海战,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起义,曾生领导东江纵队点燃南中国抗日烽火,到袁庚在蛇口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等,从近代以来五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及其生动故事,揭示了深圳百年的辉煌历史。最后,杨宏海教授以艾青的诗句作为结语送给大家:“为什么我的双眼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土地爱得深沉”。讲座结束时,在场听众再次对杨宏海的精彩讲座报以热烈掌声。

人物链接:

杨宏海:文化学者、文学研究员。曾任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文化深圳》、《深圳文化研究》、《打工文学纵横谈》、《客家诗文》等多部,参与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祖国,深圳对你说》等作品与论著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协《文艺报》“理论创新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1996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先后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评为“深圳市杰出专家”、“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批准,成立深圳文艺名家工作室之“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