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梦婷2024-09-04 09:17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顺利竣工验收。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一期)内部场景。
龙华新闻讯(记者 金璐/文 蔡维泽/图)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工务署获悉,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顺利竣工验收,为下一步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医院位于龙华街道龙观东路101号,为人口密集区旧城改造医疗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栋医技住院楼、一栋后勤综合楼、一座污水处理站及相关配套工程等。通过拆除、新建和改造,医院从原有的300张床位扩增至1000张床位,项目投入使用后,该院将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市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打造“生命绿岛”缓解停车难题
记者获悉,项目以“生命绿岛”为设计理念,在极其有限的场地内竭尽所能地营造丰沛的绿色生态空间,致力建设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科教结合的综合公立医院。
根据该设计理念,项目通过建筑形体围合出约2000平方米的中央花园,行人通过南侧入口广场进入院区,经景观台阶,就可到达“生命绿岛”。同时,贯穿一、二期建设的医疗街沿中央花园布置,一侧设置医疗功能及各等候空间,这里通风良好,采光充裕,与中央景观产生互动,置身其中拥有移步换景的良好体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忧虑紧张感,提供全新的医疗体验。
项目将病房每层优化为双护理单元布局,令门诊、医技功能各单体相连,以此获得更大单层面积,并提高利用率,保证医疗空间使用的高效性与灵活性,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建筑立面设计延续生态理念,陶铝百叶设计使得建筑整体色彩和尺度更加温暖、具有亲和力。屋顶绿植不仅提高了隔热性能,还能收集雨水,通过主动式技术减少能耗及用水,并提高室内舒适度与洁净度。
停车难、堵车久,是令医院和就医市民都头痛的问题。对此,项目在医院升级改造中特别给出解决方案。一是通过智慧机械停车设计,增加医院停车位数量。为实现智慧停车,项目设计了5层地下室,除负一层是功能科室,其余几层都是停车场用地及配套用房,通过智慧机械停车设计,在同等车位面积下增加建筑停车位数量。二是形成立体交通模式,缓解医院入口处交通拥堵问题。项目利用场地高差,形成立体交通。地下层半室外空间巧妙地将机动车落客区人流引入院区内的半地下层,减少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缓解医院入口处交通拥堵。同时,采光天窗的设置为地下落客区引入充足的自然光,使地下落客区成为充满生机的半室外空间。
以“巧施工”手段解决“难施工”问题
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位于繁华闹市,且面临多种复杂工况,地下室结构施工难度极大。为此,项目采用“智能分析”手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布置模拟,识别场地布置风险点,合理布置材料堆场、规划交通线路,解决周边邻近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场地狭小、平面组织难度大等施工难题。同时,也通过BIM技术模拟拆撑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及过程技术指导,在保证地下室结构施工安全高效完成的同时,输出工艺教学视频,做到了宝贵经验的保留与传承。
项目住院楼地上连廊架空高度32.7米,为解决常规支模体系施工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建设方创新性地在房建项目中采用贝雷架施工工艺技术,利用BIM技术进行贝雷架施工方案模拟,将“321型”贝雷片,在18米、24米高度处分别搭设跨度为15米的支模平台,替代传统落地式支模架体系。
医疗工程机电管线较传统管线更加错综复杂,为解决机电管线易碰撞、净空尺寸难满足等施工难题,项目运用BIM技术进行深度分析、精确模拟,并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分析,优化线路模型,做好“穿针引线”规划。
据悉,在项目BIM技术实施阶段,通过运用国产BIM插件进行快速翻模、节点放样、深化出图等工作,在提高BIM技术实施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准确性。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管理系统,项目利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平台,进行BIM资料上传、项目文件管理、变更管理等,将BIM运用从单体建筑模型扩展到整个项目的管理,给予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实现管理方式的优化、协同、高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