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跟着《老单走龙华》鉴赏本地非遗瑰宝

跟着《老单走龙华》鉴赏本地非遗瑰宝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4-08-30 09:26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云义骑射。

▲微刻画。

《望天湖的传说》。

观澜客家山歌。

大船坑舞麒麟。

客家糯米酒“娣黄酒”。

麦金画。

日前,文旅推介短视频《老单走龙华》全网开播,短视频以独特视角展现了龙华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变迁,旨在传承和弘扬龙华区的文化精髓,同时增强龙华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老单走龙华》系列短视频中展现了多个龙华非遗项目。目前,龙华已认定的非遗项目有15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区级非遗项目8个。

这期《朋友圈》,让我们跟着《老单走龙华》的镜头,回溯龙华历史的记忆,看龙华今朝璀璨的非遗瑰宝。

国家级非遗项目

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

在中国民间,每逢佳节,总有舞蹈表演。在广东地区,常见的有醒狮、舞麒麟和舞龙等,都是在表达岭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船坑舞麒麟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极好地传承了客家民俗,又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除了传统舞麒麟特点外,大船坑舞麒麟还有攻防武术的影子,共八个套路,十套拳术及十二套刀、棍、叉等武术表演。大船坑舞麒麟的音乐也具别样特色,采用鼓、铜锣、铜跋、唢呐等乐器现场演奏,与舞麒麟的动作、套路配合相得益彰。加上打击乐的融合,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市级非遗项目

麦秆(麦金)画

麦秆画源于古代中原地区,已有千年历史。而龙华区的市级非遗项目麦金画则是麦秆画技艺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分支。精通多项传统手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何俊刚,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工笔白描、刺绣、剪纸等其他工艺,形成具有独特技法与风格的“麦秆(麦金)画”。

制作一幅麦金画需要了解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刨、刮、烫、拉丝、剪、刻”等数种工艺,再学会盘丝、交叉、聚点、镶嵌等复杂的手法,技巧、耐心、专心、恒心、细心缺一不可。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客家山歌大多是七言四句、五句为体,当地人称为“四句板”和“五句板”。山歌以当地客家人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为主,融合《诗经》赋、比、兴的手法,恰到好处,让人惊叹不已。除此之外,观澜客家山歌形式多为自叹自唱,也有邀请对唱或齐唱,韵律以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唱腔以地方客家话为行腔,传达了客家人丰富的情感。

区级非遗项目

“娣黄酒”

客家糯米酒,对客家人而言,并不陌生。逢年过节,总能看到它在走亲访友的宴席中出现。因为酒精浓度低,口感偏甜,客家糯米酒深受大部分客家女性喜爱。

区级非遗项目“娣黄酒”酿造技艺源自大浪街道。在大浪有不少客家村落,当地客家人逢年过节、婚嫁喜庆、祭祀典礼之时,都会酿造糯米酒,代代相传。

泡糯米、蒸米、晾凉,加入发酵所需的酒饼和红曲、酿制,等待成品出炉。整套流程下来,得一瓮好酒至少需要50天的时间。酒香四溢客自来,随着“娣黄酒”非遗项目的“走红”,越来越多人得以品尝这份龙华味道。

“望天湖的传说”

“望天湖的传说”来源于《民治村史》记载中的一段仅有百余字记录的美丽传说,为区级非遗项目。2019年龙华区推出大型魔幻3D非遗东方神话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让“望天湖的传说”从文字记录衍变成一部可视、可听的舞台剧目。剧目讲述小海螺带领水族同伴们与白曲龙斗智斗勇,保卫家园的故事。展现了龙华先民团结勇敢的品质,也折射出深圳特区开拓进取的精神。

微刻画

微刻画是指在微书与微画的基础上,融汇单刀浅刻的技法,将万象天地裸眼刻画于方寸之间,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微型雕刻的完美结合,也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精细微小的一个门类。

微刻画的创作,不仅要讲究刀法的轻重缓急,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意在刀先,情在刀中,做到“宏观在宇”,方能“微观在握”。其高度在“精”,难度在“微”。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作者付出巨大的心血,不仅需要天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坚韧不拔的毅力,更需耐得住苦行僧般的寂寞。

云义骑射

云义骑射由第一代创始人祝喜全结合中华传统骑射三式“分鬃射“”对镫射“”抹楸射”创编而成的具有“快“”准“”狠”特点的完整骑射技艺,其有六式,分别为“出囊怒射”“流星追月”“意识射”“连珠射”“神龙扫尾”“箭转乾坤”“拔刀射”。“云义骑射”作为用于实战、狩猎及传承的技艺,突出满开弓、紧放箭、目无瞬势、身勿踞坐的骑射要领。

1994年,“云义骑射”第二代传承人把“云义骑射”技艺带到了深圳,为后来传承发扬奠定基础。当前,云义骑射已传承第五代,“以让中华骑射强大起来”为目标,云义骑射正在深圳不断发扬光大。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林佳曼/文 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图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孙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