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梦婷2024-06-24 10:50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聚力百千万工程,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资料图片)
3年前,龙华区49名优秀年轻干部接过帮扶“接力棒”,带着帮扶真情奔赴河源市紫金县。三年来,他们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重要使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充分借助深圳力量,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助推紫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并在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中获县级结对关系“优秀”评价。
提升紫金“含深浓度”
实现紫金高质量发展
距龙华区200公里外的紫金县,绿意盎然,茶香四溢。如今,这片质朴的土地上,充满着浓浓的“深圳味儿”:学校、医院里,有来自深圳龙华区的教师、医生,为大家授课、看病;政务服务大厅中,有龙华区提供的受理终端一体机;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中,有0.8平方公里龙华区直接主导开发建设的“园中园”……
撸起袖子,卷起裤管,帮扶干部们将深圳干部的能力、作风、水平带到紫金,全面调研走访,摸清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分析优势和短板弱项。一时间,“无奋斗·不龙华”激荡在紫金大地,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氛围空前高涨。
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龙华对口帮扶紫金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提出“彰红史,推动红色苏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强茶业,助建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兴教育,推动委托办学年年各项指标上红榜;融文旅,推动黄塘镇成为体育休闲产业的新网红;结对子,探索龙紫共建产业园新模式;抓碳汇,推动两地实现‘绿富’双赢”等六项重点工作,并深入推进,加速紫金“融湾”“融深”进程。
产业发展能够增强区域“造血”能力,指挥部聚焦“建园区、引项目、优环境、强配套”四大任务,高标准规划建设“反向飞地”——河源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积极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业务“跨域通办”,推动龙华紫金业务对口部门“结对共建”。目前,在龙华可通办紫金的100项业务,在紫金可通办龙华的143项业务。专项支持1000万元建设中国最大的蝉茶交易集散地和集文、商、旅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中国蝉茶(紫金)交易中心;建设茶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茶产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紫金产业园累计引进落户项目115个,合同总投资581亿元,新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龙华积极推动紫金教育加速“融深”“融湾”,探索委托办学改革,“全口径、组团式、融入式”对老区教育进行全方位帮扶,推动紫金教育大突破、大进步。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连续两年“三率一平”(优良率、及格率、低分率、平均分)稳居全市近三百所学校第一名,紫金中学本科率再创新高,使紫金教育做到了三个“回”:教学质量“回升”、教育评价“回暖”、紫金生源“回流”,受到广大老百姓好评和认可,并获评“2022年广东教育宣传十大关键词”“2023年深圳市帮扶协作示范项目”。
激活“红+绿”丰富资源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地方特色,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指挥部深挖紫金“一个全国唯一”“四个全国最早之一”红色资源,依托“红屋”等20余处革命旧(遗)址,提出了制作一个高标准的红色苏区项目全域规划设计方案、成立一个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研究会、组建一个高层次的党史专家团队、举办一次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促进紫金高质量发展大会“四个一”工作思路,助推“红色苏区保护利用项目”成为当前立项投资最大的产业帮扶项目,助力紫金打造红色引擎。更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紫金文旅资源,谋划紫金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在去年7月召开“保护利用红色文化促进紫金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约的14个优质文旅项目,计划投资额达45亿元,为紫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紫金县森林覆盖率达76.7%,是全省第三大生态林业县。龙华和紫金积极推动“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合作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零碳产品、双碳人才培养等项目,并在紫金县22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同步开展碳汇试点工作,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将紫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绿富”双赢,为紫金在一片绿意中增添一抹亮色。
3年匆匆而过,龙华帮扶干部们在紫金县一笔一笔勾勒出“重点镇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一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清晰轮廓。未来,龙华区也将持续创新,推举典范,与紫金携手共进,为紫金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激情和希望。
龙华新闻记者 金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