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朱鼎耀:从高尔夫运动出发推动深港合作不断深化

编辑:刘晓宇2024-06-17 10:38内容来源:深圳晚报

新闻提要

朱鼎耀

1978年改革开放,我的父亲朱树豪成为第一批跨过罗湖桥到深圳投资设厂的香港企业家。他带领我们从纸品工业跨入高尔夫及休闲旅游领域,1992年开始正式发展观澜湖休闲旅游区。我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在深圳扎根发展,从高尔夫运动出发,共享深港合作的广阔机遇和舞台。

口述时间

2024年1月31日

口述地点

深圳市政协文史馆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朱鼎耀

1976年出生于香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任观澜湖集团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副主席、中国高尔夫协会特邀副主席,并在深圳、香港多个体育社会组织担任职务,涉及高尔夫、电竞、足球、排球等体育领域,在推动深港体育交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无论是投资选择、创业勇气、办赛魄力,父亲都给我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

追随父亲脚步

顺应国家发展选择事业

我自小就被父亲送去加拿大读书,成长求学经历主要集中在海外,假期返回香港。印象中第一次来深圳,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破土动工不久。那时的深圳不论经济规模还是市容市貌,跟香港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许多沙尘滚滚的工地。有许多香港人来到深圳寻找发展机遇,深圳人的热情、勤奋也感染了我。

往后每一次来深圳我都是兴奋的,因为这座城市在不断变化,生机勃勃。

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889年,香港高尔夫球会成立;1984年,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才对外开放。香港的高尔夫事业发展要比内地早近百年。跨入高尔夫及休闲旅游领域,父亲的商业战略眼光是超前的——在深圳、东莞交界处的一片垃圾填埋场上创立观澜湖集团,从一片荒山到风景如画,建起了世界级的高尔夫球会及综合休闲度假区。

1995年11月,第41届高尔夫世界杯在深圳观澜湖开杆,这项被誉为“高尔夫奥林匹克”的世界顶级赛事首次来到中国。

还在申办前,父亲就宣布要在第一座竣工的球场上举办第41届高尔夫世界杯。球场没建好,却要去办一项世界顶级赛事,我们所有参与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或是压力太大,父亲的两个合伙人中途退出,父亲带领着团队日夜加班赶工,直到比赛前夕,球场建设才告完成。那时我还很年轻,但那一幕我记得非常清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海内外观众多达4万人/天,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赛事实况转播,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历史!

无论是投资选择、创业勇气、办赛魄力,父亲都给我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

我的个人兴趣、专业选择都与家庭事业和环境息息相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我转入汉堡学院学高尔夫管理,后加盟PGA(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总部进行学习。在PGA工作时,我与“老虎”泰格·伍兹成了朋友。

▲2011年,朱鼎耀参加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

邀请“老虎”访深掀起高球旋风

2001年秋天,我应父亲要求准备回国,学成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泰格·伍兹来深圳观澜湖参加高尔夫球挑战赛。

那时的泰格·伍兹,头顶一年四夺大满贯赛事桂冠的光环,被视为“世界高球第一人”,正是如日中天之际。但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泰格·伍兹取消了海外比赛。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泰格·伍兹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决定开启中国之行,来到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和港澳台及内地的职业选手展开挑战赛。这是泰格·伍兹在“9·11”事件发生后第一次离开美国本土来到海外参赛,海内外媒体对此争相报道。泰格·伍兹的名字,从此在中国高尔夫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老虎”的到来,掀起了高尔夫球旋风,港澳及内地球迷蜂拥而至,只为一睹球王风采,大有踏破观澜湖之势。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几乎全是拿着球包的高尔夫爱好者,相对偏远的观澜一下子涌入了3万多人,酒店爆满,很多球迷甚至住到了市中心区。一夜之间,大众对高尔夫的认知和接受度剧增,粤港澳的高尔夫群众基础迅速扩大。

泰格·伍兹到来之前,观澜湖已经举办了相当多的赛事,极大提升了球会的赛事运作能力,但世界对中国高尔夫、对深圳观澜湖仍是相对陌生的。泰格·伍兹的到来是最好的一种宣传,不仅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知名度,也让世界认识到,深圳是一座高尔夫产业飞速发展的体育休闲胜地,还让世界对中国高尔夫市场、对中国高尔夫球迷、对深圳观澜湖有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与“老虎”的缘分也一直在续写着,他此后又来到深圳、海口观澜湖,每次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01年,泰格·伍兹在深圳观澜湖参加挑战赛。

深圳大运会火炬手,对我来说是一份特殊且珍贵的荣誉,那枚火炬现在还珍藏在我的办公室里。

努力不是为了利益 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多年前有句话叫“中国高尔夫看广东,广东高尔夫看深圳”,深圳的高尔夫事业、产业发展是全国起步最早的,最早立项的高尔夫球会、最早将高尔夫纳入高等教育的学校、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会等都在深圳。

经过近30年发展,深圳的球场密度、俱乐部数量、协会丰富程度、业余球队数量、打球人口、赛事体系完备程度都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

这期间,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高尔夫的红火离不开民间的广泛参与,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参与高尔夫运动,高尔夫文化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高尔夫球不再神秘。多年前先生出去打球,太太和孩子往往被冷落在家,这是我们一早就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观澜湖集团大力发展女子和青少年高尔夫赛事和培训,同时搭配吃住游购娱等产业板块,让四代同堂一家老小都能有所去、有所乐。

我的另一感受是,青少年的参与度在逐年提高。观澜湖球会的张连伟球场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近乎免费开放,各类青少年赛事的级别在逐步提高,培训内容也会根据需求一步步丰富。令人兴奋的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女球手殷若宁,创造香港高球历史的许龙一,中国高尔夫国家队陈顾新等,都是在我们青少年赛事体系里成长起来的球手,与观澜湖有着深厚渊源。

努力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利益,更是为了社会责任。我们还在不断尝试各种新赛事新合作,给青少年球手、业余球手提供更好的赛事交流平台,帮助他们一步步走上更宽广的国际舞台。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如期通车,广深港进入“半小时生活圈”,深圳和香港更是实现“一刻钟生活圈”。伴随着深港交流愈发频繁,壁垒逐渐打破,深圳与香港高尔夫事业、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合作发展,越来越多的深圳人、香港人可以轻松往返两地高尔夫球场,感受不同果岭的独特韵味。越来越多热爱体育的香港人来到深圳参加官方、民间组织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走进体育场馆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职业联赛,深港两地双向奔赴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一变化表明深港人民正逐步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

成为大运会火炬手是特殊珍贵的荣誉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办。经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批准,高尔夫球首次正式成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观澜湖的世界杯球场和维杰球场成为赛事举办地。与深圳大运会的故事,是我人生中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

2005年深圳申办大运会之际,我们邀请到钢琴家郎朗在可容纳6000人的深圳体育馆举办“为深圳喝彩”音乐会,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代表、深圳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和深圳市民一起出席音乐会,共同为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加油喝彩。

2011年3月11日,“迎大运 世界高球巨星中国行”活动在深圳观澜湖举行。我还记得第一次踏足中国、曾经带领欧洲队赢得莱德杯的高球巨星山姆·托兰斯告诉我,当他得知是为深圳大运会做公益活动,未多考虑就立即同意了,他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后辈。

我们还邀请了彼时的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及夫人到访深圳观澜湖,深圳的体育设施、深圳观澜湖的规模配套和深圳人的热情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深圳的发展成就,展示深圳举办大运会的实力,不仅为深圳大运会宣传造势,还在国际上获得充足的曝光度,取得了不错的正面效果。

我们的世界杯球场和维杰球场是经典球场,承办过多场国际赛事,充满传奇色彩。大运会开幕前,高尔夫球单项主席及技术代表提前来到观澜湖考察,他对球场状况非常满意。我们与深圳大运会执行局的合作也很顺利,比赛得到了充分保障。

直到现在,我仍清晰记着传递深圳大运会圣火的那一天。那是2011年5月15日,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前下起了小雨,好在雨水对火炬传递影响不大,现场的大学生们热情不减,挥舞着手中的彩旗表达参与的喜悦。

9时50分,毛毛细雨刚刚停,我们在8公里的路线上开始传递大运圣火。我是52号火炬手,高举燃烧着的“虹”在道路上奔跑的那一刻,心中的荣誉感至今难忘。在深工作奋斗数十年,我早已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这么多年来在深圳工作发展,让我切身感受到深圳所展现的蓬勃朝气、所蕴含的发展机遇,是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

加强深港体育交流 互学互鉴增强认同

体育是一门世界性语言,是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名片。过去数年,深港体育交流是我重点关注的领域。观澜湖集团作为行业领袖,高尔夫是我们推动深港体育交流的重要发力点,每年有数不清的大小高尔夫赛事在观澜湖举办,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观澜湖高尔夫马拉松大赛已举办了21届,总共有超10万人次高尔夫爱好者在观澜湖十座不同风格的球场畅打。我们开创的业余高尔夫超级联赛、大湾区业余球队联赛,不仅吸引深港两地的高尔夫爱好者,还有很多天南海北包括海外的球手。

高尔夫之外,我也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办赛模式——举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球青少年赛、深港两地飞盘邀请赛、滑板嘉年华等活动,一手发展湾区城市业余赛事,一手加强青少年体育交流,趣味、时尚、年轻是这些赛事的重要特征。网球青少年赛、深港两地飞盘邀请赛连续五年举办,大小比赛涵盖成人和青少年,总参赛人次近2万;滑板嘉年华举办四届,每届观众达到上万人次。深港两地青少年可以以体育的名义,互学互鉴,结下友谊,增进认同,成为好球友、好伙伴、好兄弟、好姐妹。

从群众体育到竞技体育,从专业体育机构到各大高校体育,我希望深港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集聚的优势,以体育为纽带,推动赛事、人才、资金、技术双向流动,加强深港人文更紧密务实合作,涌现出更多新颖的合作模式,唱响更动人的“双城记”,增加大湾区城市体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办专业体育论坛是我另一个工作重心,比如近些年打造的“Sports Connects”论坛,港澳和内地的体育专业机构和大咖共聚一堂,大家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业内交流和港澳资源互通效果。

成为政协委员 为深港合作做更多贡献

2021年4月,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深圳市政协委员。新身份于我而言,让我坚定了为深港合作事业做更多贡献的决心。

为助力深圳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我提交了多份有关深圳体育建设的提案,包括《综合运用体育产业和高端赛事影响力,增加深圳国际知名度》《关于拓展“体育+”范畴 继续提升深圳全民健身热度》《关于加强大湾区城市赛事联动,助力深圳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关于以体育为平台 把深圳打造成青年活动聚集地的建议》等。体育是平台,我期待深圳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体育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增加深圳体育事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023年2月13日,我在深圳市政协港澳委员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深港澳更紧密合作 打造大湾区体育盛事之都》的演讲,提出在深化深港澳合作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行业论坛、全面开展大湾区城市业余赛事等观点。现场气氛热烈,我的观点也得到了与会领导、委员的普遍认同。

深港双城生活中,我也会参与深圳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比如深圳读书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时装周等,有机会就去现场观摩,这些活动在不断启发着我。2024年1月我提交了《发扬非遗传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寻根之旅》的提案,希望通过“非遗+”各项活动,潜移默化间让更多香港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实现多层次的感受、多元化的体验、多角度的了解、多频次的融合。

深圳与香港的关系,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期待更多香港年轻一代 主动与内地发展接轨

以前深圳观澜湖被称为“香港人在深圳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两地互动的方式要么是企业家来投资,要么是来度假。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到深圳就业、创业、生活。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人员流动的密集程度都更高了。

深港的交流合作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两地的合作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正不断开放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在加快建设,这都是香港创新人才创业发展的绝佳平台。如今在河套,已集聚17名海内外院士专家,80多个港澳创新创业团队,500多名具有港澳及国际背景的科研人员,近千名创新创业青年。两地的产业对接、人员往来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可以说,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大门越开越大。

我相信只要有青年人的主动参与,共享祖国发展的广阔机遇和舞台,深港合作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期待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一代主动让自己的人生事业选择与内地发展接轨,走向更精彩的未来。

[编辑:刘晓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