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龙华文物鉴定师郑汉彬:每件古董瓷器都具有不同的时代意义

编辑:陶倩2021-11-16 16:20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每一件藏品都具有时代性,并且不同的保存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痕迹。”近日,在龙华北站社区南贤广场,28年间收藏了600多件古董瓷器的收藏家郑汉彬告诉记者,每一件藏品都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他喜欢细细体会其间每个朝代的文化兴败。从南宋的龙泉窑太平有象盖罐,到汉代印花陶、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小杯、铜锣洗,身为一名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的郑汉彬对每件藏品的历史和特点如数家珍。他还打算建一个私人博物馆,让更多人可以从中了解这些凝聚着古老文化的艺术品。

第一件瓷器藏品:铜锣洗

如何从一名古董爱好者到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陶瓷类)?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郑汉彬回忆,小时候家里有很多老物件,他经常拿起把玩便爱不释手,这让他对这些看似陈旧却具有历史沉淀的物件产生了兴趣。

1987年,郑汉彬凭着制作铜门的手艺在深圳打拼,在建材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古瓷器,并被其精美的外观和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雍正皇帝即位之后进行改革,这个铜锣洗做出来就是为了嘉奖有功之臣的。”郑汉彬的第一件收藏品叫铜锣洗,因其形如铜锣,故名“铜锣洗”,这件藏品胎质坚硬细腻,胎体厚薄均匀,造型端庄大气,釉色肥美。据郑汉彬解释,这件藏品还有金盆洗手的寓意。

“铜锣洗出品之时,正是清代的制瓷业被推向了更高水平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从每一件藏品里窥见历史的发展阶段,这也是郑汉彬痴迷于收藏的原因之一。

郑汉彬收藏的汉代青瓷(缥瓷)。


藏品时间跨度长,对古瓷器情有独钟

“我的收藏品时间跨度很长,从商周到清朝都有。”有着30年收藏经验的郑汉彬,就算在做生意时,也不忘研究古陶瓷。在他的定义中,清代以前的为古陶瓷,清代以后的是现代瓷。

汉代青瓷也叫“缥瓷”,郑汉彬最近新入的藏品缥瓷便来源于汉代,这个“像鼎不是鼎”的藏品其实是个盛酒器,瓷器上有汉代的谷芽文,极具汉朝的时代特征。郑汉彬本来就对汉代印花陶和原始青瓷有着独特的感情,于是很快便决定将这件藏品收入囊中。“汉代从刘邦过后,就产生了三国纷争,没有皇帝,只有诸侯,这件缥瓷就是当时诸侯用来盛酒的器皿。”相比较于价值而言,郑汉彬更看重历史赋予藏品的时代意义。

五大窑口的瓷器艺术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对古瓷器的欣赏和研究是古玩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共同追求。据郑汉彬介绍,宋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宋瓷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饮茶流行;二是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三是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海上形成了一条“陶瓷之路”。

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据郑汉彬介绍,龙泉窑包括两种含义,即哥窑和弟窑,在现在的浙江龙泉,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个青瓷窑系,南宋时处于鼎盛时期。哥窑的特征是有开片,即瓷釉的裂纹,这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因裂纹的不同形状和大小,而赋予各种名称,如百圾碎、鱼子纹、蟹抓纹和冰裂纹等。

“龙泉窑为什么沿口是没釉的?因为要提高产量。”每当有朋友问郑汉彬这个问题,他就以自己收藏的南宋龙泉窑太平有象盖罐为例进行解释,壶口两边和壶盖的里外都没有釉,盖在一起烧制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能让它们更加闭合。盖子上方有只小象,寓意太平盛世,故称为“南宋龙泉窑太平有象盖罐”。

郑汉彬收藏的清代珐琅彩小杯。


对文物和收藏存敬畏之心

“从古瓷器里可以窥见经过自然规律的发展,它们最终会转化而产生老化痕迹。”郑汉彬对文物和收藏存敬畏之心,因为他觉得,这种匠心智慧里包含着许多非人为可控的因素。“瓷器的保存环境不同,老化痕迹也不同,古瓷器最终的裂纹呈现与自然规律的发展有着紧密关系。”

讲完瓷器的宏观,郑汉彬又以越窑青瓷香熏为例,通过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微观下自然老化的痕迹,“里面有食盐的晶体和气泡,这些百年前的地下盐与瓷器烧制为一体。”

与经过上千年沉淀的古瓷器一样,郑汉彬认为,收藏也要经得起寂寞的考验。从开始的喜欢到热爱,再到现在成为自己的事业,如今的郑汉彬对古玩市场的前景充满希望。他经常与同行交流、互相展示藏品,分享各自对藏品的认知,还在抖音开通说瓷节目,讲解和传播古瓷器知识。郑汉彬表示,如果博物馆对某些藏品感兴趣,可以交流展览或捐出,让更多人来参观和了解历史、领略这些藏品的美。

对于新入门的收藏爱好者,郑汉彬说,陶瓷收藏文化博大精深,秉承多问、多看、多听、多摸、少买的宗旨,不要一看到喜欢的藏品就下手,更不要想着靠买陶瓷赚大钱。他建议大家要耐心,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谈及自己的私人博物馆,郑汉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收藏爱好者一起交流和分享,让古瓷器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记者 李秋妮 通讯员 芒果 文/图

■声音

郑汉彬:

收藏是一种文人雅志

面对美好的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平和之心、优雅之心,才能彻悟收藏之道。

许多几经磨难、历时长久而独有的藏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借助藏品,我们可以感受“秦时明月汉时关”之空感,品味曲水流觞之韵致,重温“清明上河”之昌盛,再会“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阳欲上时”之盛况,也能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悲壮场面,发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诸多奥秘,体察师处造化中得心源的无限意蕴。

收藏是一种文人雅志,需要藏家以优雅的心境去品味收藏的文化和乐趣。收藏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实践的磨练,尤其要通过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来接触实物甚至不耻下问等等来形成自己的见识。博物馆是承载历史最直接的地方,从大的说它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从小的说它是一点一滴的记忆,对国家而言它代表一个国家轮廓,民间藏家也应担负起收藏民族记忆的责任,因为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瑰宝,因历史赋予它们深厚的文化积淀,传递到五湖四海发扬光大,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智造。龙华新闻记者李秋妮整理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