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张仕元:扎“根”龙华结出丰硕果实

编辑:陶倩2021-09-02 09:22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老党员档案张仕元,男,龙华区民治向南村人,1948年出生,1976年入党。1965年8月,在宝安县人民医院参加第一届农村赤脚医生培训班;1985年至1996年,担任龙华镇民治村支部书记;1996年8月起,担任龙华镇政府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退休。

对74岁的张仕元而言,龙华这片土地是他这一辈子都绕不开的地方。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入党、在这里为群众办实事……无论是将近20年的从医生涯,还是办教育、修道路,携手乡亲们一起致富,张仕元把“根”深深扎在了龙华这片热土,一路坚守入党时的初心,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为龙华谋发展结出了一颗颗丰硕果实。

开办医疗站为乡亲送医送药

在贫穷山村生活的张仕元,童年度过了缺衣少食的日子。从小刻苦读书的他,只上了一年初中,便因家中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到林场种树挣工分。

1965年,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年仅17岁的张仕元作为民治11个队(自然村)的唯一代表,被选派到宝安县人民医院,参加宝安县第一届农村赤脚医生培训班。在完成几个月的学习后,张仕元回到村里开办了只有他一个人的医疗站,开启了近20年的从医生涯。

作为赤脚医生,张仕元一边劳动一边看病,报酬是计工分,半年后改为半脱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求医村民逐渐增多。一年后,根据大队的要求,张仕元又改半脱产为全脱产,全日在医疗站上班。医疗站的条件很艰苦,张仕元白天坐诊,下午和晚上出诊,不论风雨天还是酷暑日,背上药箱,骑上自行车,他便出发,奔波于11个队(自然村)之间,为村民送医送药。

张仕元坦言,那段日子很辛苦,经常睡不上一个好觉。但每次看到乡亲们身体好转,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慢慢地,张仕元的医术在乡里口口相传,坂田村、油松村等周边的村民也时常过来,找张仕元看病。直到张仕元担任民治村支部书记后的4年间,他仍坚持行医,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兴建新校园为下一代筑牢教育根

1985年,作为当时民治村党支部最年轻的党员,张仕元被推选为民治村支部书记。从村医到村党支部的带头人,随着身份的转变,张仕元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能为乡亲们做的实事也更多了。

由于自己小时候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张仕元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担任支部书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谋划民治村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张仕元说,民治小学属村办小学。追溯历史,最早是1952年,由培根学校与龙腾学校合并为望樟学校;1963年扩建砖瓦房,校址即现在的民治小学;1964年,横岭、民乐、白石龙几所学校合并,正式改名为民治小学。

因为时隔20多年,本就简陋的民治小学校舍已成危旧建筑,根本经不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等恶劣环境的侵蚀。张仕元实地考察校舍危情,马上写报告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很快有了解决方案。

1986年,经宝安县人民政府征地办公室批准,征用向南村水田两亩土地作为小学建校用地。校址确定了,建校经费只有财政资金还远远不够,张仕元发动支部党员、民治籍港澳同胞、村民等积极捐资,加上镇政府划拨的资金,兴建了一座三层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新校园,一举解决了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1993年,始终重视民治村教育的张仕元又有大手笔,通过村委投资340万元,在民治小学原址兴建了一座五层教学大楼和一座六层高20套房的教师宿舍,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听着校园里的琅琅读书声,张仕元仿佛看到了民治村未来的希望。

开启梅林坳携手打开致富门

当时的张仕元一手发展教育,一手发展交通。虽然与原特区内仅一步之遥,但山路难行的梅林坳像一道天然屏障,成了阻碍龙华发展的“绊脚石”。“要发展就一定要劈开梅林坳!”张仕元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后,打通梅林坳成了龙华人的发展共识。

1983年,龙华人齐心协力,自己动手开山劈岭,打响了开通梅林坳的第一炮。但由于资金及人力等原因,仅修通一条5米宽的简易马路,只能通行手扶拖拉机和单车。

两年多后,龙华人又一次感到此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于是在1986年第二次修路,在原路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施工,一条5公里长、7米宽的水泥公路终于修成。拓宽的道路可以通行普通车辆,从此村里人可以“坐汽车到深圳了”。可以说,张仕元参与并见证了梅林坳的两次开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特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委市政府从特区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决定斥巨资在梅林坳修建沟通特区内外的高速公路。1996年,梅观高速建成通车,此路穿过民治辖区,经梅林坳直通福田。

三度开启梅林坳,致富的大门终于向龙华人敞开了。那个年代,恰逢“三来一补”经济在宝安全面铺开,张仕元紧跟发展步伐,在很短的时间内,筹资兴建了第一工业区。随着港商冠华胶花厂、利丰五金制品厂、中华真空电镀五金厂等五家工业企业进驻工业区,民治工业发展的序幕就此拉开。不久后,又开发建成了第二工业区,并在当年引进七家外商企业。随之而来的还有第三工业区,民治的工业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治经济突飞猛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张仕元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退休后的张仕元一直居住在龙华,亲眼见证的龙华巨大变化让他时常感慨。他期待着,一代代龙华人继续用实干干出新辉煌,结出更多发展硕果。

记者 徐蔚昕/文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