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王成孝:党龄“50+” 耕耘北大荒廿六载

编辑:陶倩2021-06-30 09:38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党员档案王成孝,男,1941年1月出生,1960年3月入伍,1964年6月入党。1966年转业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与北大荒垦荒。1992年退休,后定居深圳龙华。

已退休30年的王成孝,身体还很硬朗,说话声音洪亮。2012年从黑龙江迁居深圳不久,他就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了深圳。他虽然退休已久,但一直热衷于为群众所关心的事情奔走,积极参与各种党支部举办的活动。

转业投身开发北大荒

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小县城的王成孝入伍。在部队的6年,王成孝刻苦训练,积极肯干,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几乎每年都获评“五好战士”,并于196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6年3月,王成孝从部队转业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事业。王成孝拓荒的第一站,是抚远市抚远镇。“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哀草和苇塘。”当时的北大荒荆莽丛生,野兽出没,沼泽遍地,渺无人烟,一大片土地上连个房子都没有。

来到抚远镇的第二年,王成孝把妻子也接了过来,二人夫唱妇随一起开垦荒地。

见证北大荒沼泽变良田

作为垦荒者中的一员,王成孝转业后的20多年,都在北大荒度过。他在亘古荒原上风餐露宿,战天斗地,亲眼见证了北大荒沼泽变良田的过程,用青春热血把荒芜的北大荒开垦为如今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后来,王成孝跟随营队转战兴凯湖农场。这是我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基地,王成孝刚调过去时,农场多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农作物。

由于兴凯湖农场是种植水稻的天然基地,农场进行了改革,引进最新种植水稻的方法,利用湖泊的水资源对水稻进行天然灌溉。有了新的种植方法,水稻的产量因此也有了大大提升。“从以前四五百斤的产量到后期高产1300多斤。”王成孝说,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经济效益逐渐向好,农场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升。

晚年生活充实幸福满满

1992年,王成孝退休,但并没有真正“闲”下来。生命在于运动,而动起来,就是王成孝每天最大的乐趣。退休后,王成孝开始活跃在各大文艺队伍中。“农场里组织的秧歌队、腰鼓队、大合唱,我都参加过。”2012年,王成孝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黑龙江,来到深圳龙华和女儿一起居住。打定主意在深圳与女儿共住的他,很快就把党组织关系迁到了深圳,把深圳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刚来深圳时,就住在民治。那时候的民治环境还没那么好,没多少房子。”王成孝说。不过,他坚信,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这些城区的面貌肯定会日新月异。

如今,他是大浪门球队的队长。提起门球队,王成孝也倍感自豪,当初门球队的场地迟迟未批复落实,为了实现辖区老人打门球的强烈愿望,王成孝多次写申请上报情况,积极联系沟通各部门推进门球场的建设,为丰富大浪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没那么快能发展起来。”王成孝亲眼目睹国家一步步发展腾飞,语气中很是感慨。在投身北大荒的早些年,他曾经有个愿望,那就是能活到60岁,工资从36.5元涨至60元。而今,他已到杖朝之年,退休工资数千元,那个小小的愿望早已经实现,儿女孝顺,在深生活幸福美满。

记者 袁春燕/文 蔡维泽/图


[编辑:陶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