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视觉PHOTO

首页>龙华视觉

龙华“十四五”总体部署和发展蓝图发布

龙华“十四五”总体部署和发展蓝图发布

来源:龙华新闻 发布日期:2021-06-28 09:43 龙华网字体:T|T | 有人参与评论

在沿河路与观天路交会处的“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标语。

北站国际商务区。

“十三五”时期,是龙华区实现从功能新区到行政区的历史性转变,向着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奋力前行的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上周五,龙华区发布《深圳市龙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根据国家、省、市各项方针、政策、规划进行编制,是龙华区“十四五”时期的总体部署和发展蓝图,是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和实施各项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

站在新起点“十三五”时期龙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规划纲要》为龙华设立了远景目标。到2025年,都市核心区地位全面巩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0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区,跻身世界一流城区之列;到2035年,数字龙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引擎,都市核心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区范例,阔步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最前列;到本世纪中叶,数字化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区。

《规划纲要》回顾了龙华“十三五”发展情况。

首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龙华2020年GDP为2492.86亿元,比2016年增长34.3%,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二、三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55.93:44.05变为2020年的48.41:51.5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跃升为51.5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4%,电子信息产业2020年总产值超过3356亿元,获批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上市企业新增18家,达27家;商事主体新增26.6万户,达42.3万户;百亿级企业、上市企业、总部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其次,创新水平显著跃升。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新增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67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累计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25家;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高新技术企业达2734家,全市排名第三;专利授权量超过1.59万件,全市排名第四;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深入实施“龙舞华章计划”,认定高层次人才1097名。

再次,城市面貌大幅改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6年的49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破千亿元,年均增长19.5%;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轨道6号线龙华段、4号线北延段建成开通,现代有轨电车客流强度全国第一。次干道及以上路网密度达3.16公里/平方公里。贯通环城绿道49.4公里,公园总数达137座;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5%,23条支流和131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得到治理。完成33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累计治理14.3平方公里、3.6万栋楼栋。空间保障力度加大,释放土地17.2平方公里。

第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面推进实施294项民生实事和4066项民生微实事;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每千人口病床数达2.46张,国家级医学团队数量增长2倍,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高标准改造和建设社康中心84家;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市首个5G智慧书城——深圳书城龙华城建成开业,市美术馆新馆、龙华文体中心等项目进展加快,建成56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会就业、保险、救助、福利等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养老床位380张,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9万多套。

第五,社会治理亮点纷呈。打造首个中国社会治理基层观测基地——北站社区;创建全国首个“社工村”,创新“党建+科技+治理”模式,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政务服务满意度全市第一,政务公开连续三年获“金秤砣奖”,《数据账户资源共享应用规范》通过国标立项,上升为国家标准;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中名列第五。

承担新使命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龙华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立足“都市核心区”战略定位和新兴产业高地、时尚产业新城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到202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建设“三位一体”数字龙华方面,一是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全力构建资源整合、要素融通的数字经济生态。二是建设数字城区,打造未来城市试验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发展更有质量、运转更聪明、治理更科学、生活更美好的未来城市,努力打造全球颠覆性技术策源地和未来城市发展试验田,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全球标杆城市。三是推行数字治理,打造智慧治理示范区。搭建最广泛的连接、构建最精准的算法、探索最立体的应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方法手段。加快智慧龙华“城市大脑”建设,构建“互联网+综合和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全面应用,打造各类“智慧+”创新试点示范。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示范区,培育数据驱动、跨界融合、共创共享、公平竞争的数据要素市场。

在建设湾区中轴新城方面,一要构建“一圈一区三廊”空间格局,二要提升六大重点片区发展能级,三要加强市域内协同发展,打造深莞合作样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要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在打造创新引领的高技术产业化高地方面,要打造国际前沿技术与产品产业化创新示范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地;协同南山、光明、松山湖等,形成贯穿“源头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的完整产业创新链,把龙华打造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环境。

在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厚植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现代服务业赶超破局。

在形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格局方面,要通过加快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率先激活劳动力市场等方式,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龙华试验田”;通过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建设全球创新网络节点等,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升级版等,打造国际一流数字化营商环境。

在筑造更有温度的民生幸福家园方面,将侧重建设一流现代化教育强区、打造健康中国“龙华样本”、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

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要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体强区工程,实施文化气质塑造工程,壮大文化体育产业。

在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龙华方面,则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生态控制线,践行“绿水青山”发展原则,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营造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生态城区。

在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标杆方面,要打造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打造基层治理龙华模式,打造社会融合的龙华样板。

在建设安全韧性龙华方面,要加强城区生命线系统建设,夯实城市安全基础,加强“平安龙华”建设。

记者 金璐(资料图片)

“十四五”关键数据

到2025年,新增产业用房规模超过720万平方米。

到2025年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5个省级创新中心,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人,省、市创新创业团队30个。

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达到100家,力争上市企业超过50家。

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2.454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不低于9.7万个;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58所以上,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不少于8所。

到2025年,千人病床数达到3.36张以上,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90%。

到2025年,新增筹建公共住房3万套,新增技能人才6万人以上,新建1家区级普惠性托育机构,每个街道建成1家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托育机构。

到2025年,人均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3平方米,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83平方米。

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加2-3市级文化产业园;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达78亿元以上。

到2025年,建成135公里的全市首条环城绿道,65万平方米体量的国际一流北站绿廊,打造一批景观水域。

到2025年,力争全区公园总数超过180座。

到2025年,管网雨污分流率达100%,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区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25微克/立方米;建筑施工噪声重点区域整治率达到80%以上。

到2025年,龙华区常住人口达到268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以上。

到2025年,燃气化率达到70%,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达90%;保障安全优质的城市供水,基本实现全区直饮。

到2025年,创建5-1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


分享到:

来源:龙华新闻 编辑:陶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