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探索存量土地开发新模式,保证城市发展空间需求 完成土地整备约236平方公里

编辑:黄春才2021-06-25 10:03内容来源:深圳晚报

新闻提要

创造了城市发展奇迹的深圳面积不足上海、广州的1/3,不足北京的1/8,未来深圳发展空间在哪里,一直备受关注。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6月2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创造了城市发展奇迹的深圳面积不足上海、广州的1/3,不足北京的1/8,未来深圳发展空间在哪里,一直备受关注。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次次的探索尝试,土地资源稀缺的深圳走出了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以有限的空间资源承载了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第31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深圳立下了2035年的城市愿景: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新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诞生,更加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力争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圳的山

规划山地林地资源启动绿色发展引擎

如果我们能有鸟儿的视角,这座城市会给我们展示出另一个模样——

街区中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将很难再聚焦我们的目光,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地成为这座城市的显著标志。

这其实是一座山林与街区互相拥抱的城市,重峦迭翠,森林资源丰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森林覆盖率近40%,森林面积7.8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09万立方米,林地面积6.72万公顷,现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8个,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5种类型,其中陆域现有自然保护地25个,海域现有自然保护地3个。

自西北向东南,绵延的山地宛如这座城市的脊梁,而梧桐山则是城市之脊的最高处。它的主峰海拔虽然不足千米,但与城市主要街区的相对高差依然让它的身姿尽显巍峨挺拔,成为名副其实的鹏城第一峰。

人们通过对这座山持续加以保护,使其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绿化和环境发展的重要支撑。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也是野猪、豹猫、小灵猫、果子狸、猕猴、蛇雕、蟒蛇、平胸龟等多种野生动物的乐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区域,也是深圳最重要的自然教育资源储备地点。梧桐山无言,但所有深圳人都知道,它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但对于深圳山地林地保护工作来说,梧桐山只是一个缩影。建市以来,为优化塑造生态空间格局,深圳系统梳理、精准识别了城市的自然要素本底,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森林入城”在这里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梦想,而是这座城市的放眼可见的特色风貌。

圳的海

树立蓝色国土观念,海洋规划利用保护

作为城市的蓝色国土空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260.5公里长的海岸线(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也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从粗犷低效用海到因海而兴,向海而盛,深圳积极拥抱蓝色发展机遇,努力推动这艘“蓝色巨轮”以“深圳速度”扬帆起航。2018年,《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应运而生,这是深圳基于自身规划、国土、海洋三合一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优势,率先在全国开展的陆海统筹规划。海洋专家认为,这一规划是用国土空间规划的手法来做海岸带的规划。

从海岸带往外延伸,深圳先行试验,将深圳湾大桥以东约23平方公里海域范围列入深圳市政府禁渔区。多年的保护使得深圳湾区域自然生态景观明显好转。如今,鱼群聚集跳跃,候鸟齐飞已成为这里的常态。不少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徜徉,享受大自然的奇妙景观。

科学规划结出经济硕果。2020年,深圳首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绩单显示,深圳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占全市GDP值约10%,成为深圳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四梁八柱”已经建立,海洋产业“三二一”结构更趋稳定。

在构建“四梁八柱”的基础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瞄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坚持系统谋划、重点发力,以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为抓手,制定印发“十四五”行动方案。深圳将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高水平完成海洋新城、海洋博物馆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和现代化渔港群,大力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事业蓬勃发展。

圳的城

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未来。在中国,您可能很难再找到一座像深圳这样,极度稀缺的空间资源与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矛盾如此突出的城市。

在深圳的城市规划者看来,这是一种倒逼。

倒逼,使得深圳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新的经验。2012年,深圳率先进入了以存量土地利用为主的深度城市化阶段,面对存量土地开发难的全新挑战,深圳率先探索了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存量土地开发新模式,保证了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需求。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整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土地整备约236平方公里,共拨付土地整备资金约652亿元。

土地整备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了用地保障。它促进了产业升级,有效保障了光明科学城、大铲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国际低碳城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它完善了城市功能,落实了龙华中学高中部、光明高中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规划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用地,以及龙岗区第二中医院、龙岗第四人民医院等综合医院用地,并为轨道四期、外环高速、国际会展中心、中山大学(深圳)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它推动了社区转型,消化了约150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解决了4.1平方公里征返地历史欠账,原村集体与政府、市场共建了家园环境、共治了社会环境、共享了发展权益,真正融入了城市化进程;它提高了生态质量,完成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22.8平方公里土地征转,收回生态用地75平方公里,保障了坪山河流域、茅洲河流域等治水工程,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它解决了历史问题,完成原特区外96所村办小学名单中93所以及名单外11所村办学校土地房产遗留问题的处置,共涉及用地面积223.75公顷,安排给社区留用土地约50公顷,既破解了原特区外村办学校改扩建的难题,增强了原特区外基础教育学位的供应能力,又盘活了股份公司的资产,保障了社区的利益,消化了一大批违法建筑指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自然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底,依据生态格局统筹生产生活布局,率先建成绿色低碳、美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深圳的未来,已经清晰可见。

[编辑:黄春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