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晚高峰平均时速26公里以上 拥堵指数低于其他一线城市

编辑:施冰冰2020-09-03 08:59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新闻提要

根据高德地图实时监测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榜》,自7月23日深圳恢复限行外地车以来,深圳的城市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稳定排在全国第20至40名之间。

近几年来,深圳拥堵指数低于其他一线城市。图为沙河西路玉泉立交路段。深圳商报记者 廖万育 摄

原标题:全市晚高峰平均时速26公里以上

深圳拥堵指数低于其他一线城市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9月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根据高德地图实时监测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榜》,自7月23日深圳恢复限行外地车以来,深圳的城市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稳定排在全国第20至40名之间。其中,7月30日18时(晚高峰),深圳拥堵延时指数为1.62(意即市民由于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是正常状态下的1.62倍),排名全国第41,低于其他一线城市。这一排名已是近年来深圳的正常水平,“全国最不堵的一线城市”可谓实至名归。

一线城市的交通压力大,治理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始终把治堵作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发挥“智慧”力量,秉承“绣花”精神,联动社会各界,创建精细化和科学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打造城市治堵的“深圳标杆”。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建立交委“宏观治堵”、交警“微观治堵”并行的互补机制。深圳交警在宏观交通管理上和交委积极协同配合,参与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路网设计完善;在微观交通管理上,提出了“工匠精神”和“工程理念”,建立“微治堵”机制,创出了多个“全国第一”。

2016年8月,深圳滨海大道实施了采用绿色标线的全国首条快速路HOV车道,2人乘载车辆占比从9.10%提高为26.23%,滨海大道平均每小时可多运送870人。

2017年4月,国内首条由“遥控护栏+灯控”组合的会“走路”的潮汐车道在深南大道实施,使西进口道高峰小时通过流量增加14.1%,治堵效果显著。

在智慧化治堵方面,深圳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基层民警和民意云平台汇总群众意见,联动滴滴城市拥堵大数据平台,输出每年全市前300名交通拥堵道路的排名和各行政区划的交通拥堵指数,作为后续治堵选点工作的数据支撑。做好“一张图”指挥,配合交警铁骑的“最快双腿”,实时应对突发拥堵情况。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深圳的交通愈发畅通。近3年来,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26公里/小时以上,全市因交通秩序所引发的交通拥堵占比已由2010年的31%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根据百度、高德地图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交通拥堵程度在全国排名第8。经过努力,过去几年,深圳拥堵指数基本保持在全国第20至40名之间。

道路畅通了,群众心里的路也就通了,幸福度和归属感自然提高。

[编辑:施冰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