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20-06-02 08:43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何新生(中)在社区基层坚守长达九年。
《社区手记》通过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和曾经的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解密了“网红”社区背后的故事。
提到北站社区、北站党群服务中心,何新生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从记者到社区党委书记,从怀揣社区梦想,到一点一滴把想变成了做,并逐一实现,这个过程,何新生花了9年时间。
近日,何新生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社区手记》,94篇文章围绕党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共建共享、立德修身、基层呼声、时事杂谈、人生随笔八个章节展开。何新生说,这本书虽然只花了一年时间形成文字,但社区基层治理这本“书”,他写了9年。
“社区虽小,舞台够大。”如果可以,何新生说他愿意一辈子把社区这篇“文章”写下去。
从“社区手记”到《社区手记》
2019年北站社区的社区报上开设了一个专栏“社区手记”,由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执笔,每隔20天出版一期,内容皆是他在社区多年来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做之事。正是有这个专栏,才成就了《社区手记》这本书。
记者:《社区手记》出版的背景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何新生:“社区手记”是自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视察北站社区工作之后我在社区报上开设的一个专栏,主要是把我这几年来在社区基层工作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通过报纸这种载体和平台,加强与社区居民、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
记者:您是如何做到素材积累并坚持每期写下去的呢?
何新生:我是政务记者出身,跑新闻时,会接触到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等问题,这就促使我学习和思考相关知识和问题。到了社区后,我从一个思考者变成了一个实践者,开始把我以前所思考的事情,放在社区实践,这些实践的内容,就是“社区手记”的素材来源。
专栏的开设,对我是一种督促。白天工作多,没有时间写,大部分都是利用晚上或周末来写。不过因为每篇文章篇幅不长,且这些素材都是第一手素材,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社区治理难在发动群众参与
提及基层党建或者是社区治理,何新生有太多太多想说的话。这些年来,北站社区坚持该坚持的,创新能创新的,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如果问何新生,基层治理最难难在何处?他的回答是:“如何发动社区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记者:您能谈谈您是怎么理解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的吗?
何新生:前几年我们口中的社区治理还不叫社区治理,叫社会建设。现在,社会建设的主题变了,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强化了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导作用;以前的社区服务中心名称也变了,变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同样都是服务,但后者更多是告诉居民,服务是谁提供的,惠从何来?
基层党建工作要回到我们的初心,从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出发,去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谋求幸福美好生活,这样,党心才能深入民心。
记者:您能通过事例谈谈社区基层治理给社区带来的变化吗?
何新生:社区的变化,不光是体现在新建一幢楼、一条路,新开一个公园等这种有形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变化。
如北站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就开始做社区报。社区治理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社区居民参与,要居民参与,得让他们拥有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这“三感”,这是社区治理工作的灵魂所在。社区报的创办和坚持,为培养居民“三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楼长协会。北站社区没有原住民,人口流动大,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的热情很低。为了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议事中,北站社区创新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于是有了楼长协会解决城中村三线(网线、电话线、电视线)私拉的问题。
楼长们通过罗伯特议事规则,引进第三方投资机构,投资了800万元挖地下沟,实现了三线下地和光纤入户,对愿意开通光纤入户的房东还给予返利。三线改造工程让创业花园成了全区首个实现没有“蜘蛛网”的城中村。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居民自治的力量太大了。
连续8年坚持办《北站社区报》,连续7年举办关爱“空巢”儿童暑期快乐营活动,连续6年举办“走群众路线”,连续5年举办学生义工营活动,连续4年举办书香社区活动,连续3年举办社团文化节,连续2年开办老年大学,开展共享会项目1年。这就是我们北站社区的“87654321”,这些活动,带给居民的更多是无形的改变。
记者:多年来的基层治理经验,您觉得最难难在何处?
何新生:最难之处就在于如何发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以前强调的是社会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现在的基层治理强调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良性互动。在这个问题上,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是救,社区是防。这场疫情防控战役,社区功不可没。
此次疫情防控,北站社区第一时间打破原有的工作架构,推出“1+6”扁平化指挥体系(一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六个片区指挥部),整合社区170余人,进入六大片区指挥部,同时发动党员志愿者1600多人次、“共享会”会员1200多人次、社会组织600多人次投入到战“疫”行动中,这就是群众参与的力量所在。
记者:社区基层治理常做常新,要持续完善和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就需要破题创新,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何新生:怎么创新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所有基层工作者加入到思考和创新的队伍中来。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亟需破解,比如社区里的“特殊群体”怎么关爱?城中村“脏乱差”怎么破题等等,都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开动脑筋,创新求变,把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
愿意一辈子在社区干下去
9年前刚到社区,何新生说,社区是一个舞台,他可以在这里实现很多梦想。那么9年后,北站社区是否变成了他最初设想中的那个美好社区的模样?何新生笑了笑说:“现在的社区,比我想象中的更好!”
记者: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深扎社区耕耘多年,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何新生:在社区这么多年,我切身感受到,在社区做些事,能改变一个社区,改变社区里的人,哪怕这种改变非常小,也是值得的。
记者:现在的北站社区,是你曾设想中的美好社区的模样吗?
何新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北站社区,比我最初设想的社区要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能来北站社区,是对北站社区党委莫大的激励和鞭策,也给北站社区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激发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建设的热情,以及对社区的自豪感。
记者:您的9年给了社区,那么接下来,您的初心还将坚持吗?社区梦还会延续吗?
何新生:在社区,有干不完的事情,而我在社区也还有许多需要继续去推进的工作。对我来说,社区对我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很愿意一辈子继续在社区干下去,把社区这篇“文章”写下去。
记者 袁春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