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陶倩2019-11-01 08:4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房运良向记者展示他创作的客家山歌曲单。
客家山歌传承人房运良(左)与山歌爱好者廖伟坚即兴演唱客家山歌。
歌唱,是人民抒发情感、心声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客家山歌,源远流长。这种最初在山野传唱的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逐渐被更丰富的歌曲形式所取代,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如何抢救客家山歌文化,使其代代传承,成为了各地客家山歌非遗传承人迫在眉睫的大事。市级非遗项目观澜客家山歌的传承人房运良,也有此担忧。
兴起集体智慧口头流传
对客家人而言,唱山歌是一项普遍技能。人人都能来两句,关键是愿不愿意唱,想不想唱。不用特别去学,也无需音乐天赋,只要肯张口,山歌的旋律就自然而然地从嘴边流淌出来。
房运良今年已经80岁了,随着年龄渐长,他也很少唱山歌了。从十五六岁唱山歌开始,他一直在为观澜客家山歌代言、传唱。
观澜客家山歌以观澜本地语言为依托,歌词大多是七言四句、五句为体,当地人称之为“四句板”和“五句板”。
最初山歌由田间而起,是集体创作的体现。“观澜客家山歌就是当时的人上山劳作,男子对着女子唱山歌,女子回应,一唱一和而形成的。”比房运良小8岁,同样是一名山歌爱好者的廖伟坚说,山歌最初就是情歌,是男女青年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观澜客家山歌有其本土特色,其中较为显著的是清唱和即兴演唱。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在任何场景,都能张嘴即唱,而且歌唱主题也是贴合场景变化的。当然,客家山歌的传唱者们也会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生活场景写词,这些歌词多围绕劳动、生活以及年节民俗,文字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
房运良和廖伟坚都有不少自己创作的山歌歌词,这些歌词在观澜本地山歌的旋律衬托下,构成独特的音韵特色。
“久唔唱歌忘记歌,久唔行船忘记河,久唔读书忘记字,久唔见面忘记哥。”像这样的观澜客家山歌的集成有两千多首,说中带唱,唱中带说,灵活自由且又朴实无华。这些山歌通过口头流传,被人熟知、传唱,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不过别看演唱条件似乎简单,但要做到唱词押韵,有情态,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采访过程中,房运良和廖伟坚就给记者演示了什么叫张嘴即唱的特色观澜客家山歌。
变化从大众流传到小众传唱
房运良还记得他年轻时,深圳人喜唱客家唱歌的热闹场景。从1959年开始,房运良的工作职位几经调动,不管是在老师的岗位,还是担任观澜樟坑径上村的生产队长,抑或罗湖环卫所所长,即使房运良的工作环境变了,但唱山歌的心没变。“那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唱山歌,有时候会举办山歌比赛,深圳各处的山歌爱好者都会来。”山歌,其时作为传唱度较高的一种歌曲类型,是大众普遍喜爱并且流行的一种歌曲类型。
但时代的发展同样推动着音乐文化的阔步前进。随着种类丰富的歌曲类型出现,山歌传唱的范围逐渐缩窄、变小。
不久前,廖伟坚参加了一个客家山歌比赛,获得了三等奖。这个奖项没有带给他欣喜,反而让他感到愤慨。让廖伟坚觉得不公平的是,他演唱的观澜客家山歌与其他各地山歌同台比拼,但其他山歌均是带乐器伴奏,旋律节奏自然是清唱曲调所不能比的。
一旁的房运良在劝慰廖伟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有些人喜欢有伴奏的山歌,有些人则喜欢观澜本地的客家山歌,不好比较。”
变,是不可逆的趋势。传唱观澜客家山歌的人越来越少。在樟坑径上、下围,熟练咏唱山歌的,也不过就是房运量和廖伟坚。当然,还有一些人喜爱客家山歌,并愿意来学、来唱,但这些爱好者普遍年龄偏大。廖伟坚有两个歌友,一男一女,都十分喜爱观澜客家山歌,“但是他们的年龄也有五十多岁了。”
破局多方努力让客家山歌走得更远
观澜客家山歌的传承,关键在于欠缺年轻的新鲜血液充实山歌传唱的队伍。但这并不容易。房运良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对观澜客家山歌已经不感兴趣了。
为了找寻传承人,观澜街道办多方努力,找寻年轻人传承这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不久将着手新一代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传承,需要勇于延续的精神,也需要一份对观澜客家山歌的热爱。这位仍在幕后的备选人,据闻是观澜本地的年轻人,热衷于这种文化之间的传承,也愿意扛起这一份重责。这也让观澜街道和房运良看到了希望。
但这一束传承的火苗依然微弱。考虑到观澜客家山歌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观澜街道办也希望分两步走的方式对客家山歌进行传承。
“一方面,我们要保留原生态的观澜客家山歌,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考虑对山歌进行创新性改良,可以在现有的客家山歌基础上,增加伴奏,以一种新的山歌演绎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观澜客家山歌。”对于传承工作的后续开展,观澜街道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从以往无需刻意找寻传承人,人人都是观澜客家山歌的传唱者,到如今传唱的声音越来越少,房运良不是没有感慨,但似乎也无能为力。传承,是继承,也是守望。对于观澜客家山歌的延续和发展,房运良也在守望,守着这一份自己珍之重之的观澜客家山歌情结,寄希望于年轻一代努力推动,把观澜客家山歌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记者 袁春燕/文 陈建华/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