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杨维易2019-10-21 08:11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梁嘉(右一)在上围党群服务驿站调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开栏语
近年来,龙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形成不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龙华经验”。各街道也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模式。今日起,本报将连续三天刊发六个街道“一把手”专访报道,“解密”各街道的基层治理亮点。敬请垂注!
具有上围特色的“一引领两示范三联动”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模式;九路群防群治队伍汇聚成平安建设的强大“观湖行动力”……如今,在观湖,党建的触角已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观湖街道不断创新特色,基层治理工作落地开花。近日,本报记者专访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嘉,听他讲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观湖模式”。
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升级
今年4月4日,一场集结了1600余人的协同共治平安建设行动在观湖拉开序幕。这项工作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观湖行动力。正如这个名字所示,切切实实反映了彼时初到观湖不到一个月的梁嘉在基层治理上的“行动力”。
街道作为基层,如何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成为初到观湖任职时的梁嘉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在基层治理中,“平安”二字更是永恒的主题,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梁嘉关注到,观湖辖区有群防群治力量约1600多人,人数不少,但遇到紧急情况往往各自为战、层层上报,不能有效快速集结力量进行处置。特别是各支队伍限于职责,对日常巡查或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苗头性事件等缺乏有效途径协调处置,导致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梁嘉坦言,群防群治队伍的专业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如何把辖区群防群治队伍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工作合力,是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有鉴于此,以“党委领导、街道吹号、统一指挥、分级分类、部门联动、快速精准”为抓手,着眼于“行动力”建设的协同共治平安建设模式在观湖落地了,推动平安建设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升级。
梁嘉将“观湖行动力”称之为街道的一场“自我革命”,致力于通过开一个大会、整合一支队伍、构建一个系统、组织一次检阅、形成一项调研成果“五个一”实现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统筹整合群防群治队伍,打造一员多职、一职多能、多能合一的平安建设体系力量,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压降辖区警情,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远期规划是:拓展共治空间,逐步将企业、物业小区和学校等群防群治力量纳入协同共治平安建设范围,扩大社会工作者、义工志愿者、楼栋长、物业管理、保安人员等各类别各层次社会人员参与度,整合社区、网格范围内的视频监控、智慧用电监测系统等平安建设的社会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供给侧”视角看基层党建
“做基层工作,要以党建作引领。”这是访谈中,梁嘉多次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分不开,而基层党建也需要考虑“供给侧”,要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将党建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为老百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梁嘉向记者透露,目前,观湖街道党建“生态树”培育工作正在酝酿之中,这将是党建系统化引领治理现代化的一次观湖实践,预计今年年底前启动。
梁嘉介绍道,此次党建“生态树”系统工程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理念,充分汲取党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等土壤养分,逐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观湖开花结果。观湖党建“生态树”,由土壤、根系、树干、枝桠、树冠、果实等环环紧扣,系统生成,将社会和各个层面、群体人生的不同阶段、观湖街道基层社会不同形态串联起来思考并加以引导,形成一个良性运行的基层治理生态系统。其中,“生态树”的枝桠便是六个独特的“党建+”实践路径,以社区党委引领社会各方力量,为居民提供各种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比如,润城社区的“党建+关爱”,松元厦社区的“党建+家风”,一社区一亮点,加速形成“生态树”的特色模式。
“生态树”覆盖少、青、中、老,全链条把人生每一个阶段串起来。在梁嘉看来,这是在人生各阶段最需要的时候,党组织便适时出现,将养分输进去,使得党建工作去空心化,更加实体化,让老百姓产生更多共鸣,有更多的获得感。最终,党建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正如梁嘉所言,如今他带领着观湖班子成员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上践行着初心与使命,在观湖这片热土上探索实践更多“观湖样本”。
龙华新闻记者 徐蔚昕 文/图
典型案例:
观湖街道坚持“三级联动”
打造城中村党建“试验田”
上围老村是一个有着4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从破败的老村,到如今闻名全国的“艺术桃花源”,上围艺术村的蝶变不是偶然。变化的背后是观湖街道坚持街道、社区、城中村党组织三级联动,在上围艺术村试点探索打造城中村党建试验地的生动实践下结的果。成功的探索实践吸引前来取经的考察团源源不断,上海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委党校等前来专题调研,仅今年上半年便有延安、牡丹江、吉安、东莞等全国各地20多个党组织前来考察。
■党建引领统筹多方资源
在上围艺术村的改造过程中,观湖街道始终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方方面面的工作。围绕上围的治理,观湖街道党工委抓好总体规划指导,把好“方向盘”,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艺术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党建引领城中村建设方案,调动各职能部门资源服务艺术村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搭建了社区党委-艺术村各党支部-各社会组织及第三方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1+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围绕“党建+艺术+公益”理念,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党群驿站,建立上围艺术村党建宣传栏,并在樟坑径绿道上延伸建设2个党群服务V站;建设人才服务平台,对上围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建设凸显“党建+艺术+人才”理念的主题艺术人才公园;对艺术村现有的存量用房进行综合整治,统租运营。
■社区组织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社区党委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发动机”。社区党委统筹领导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引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艺术村建设,引导群众成立上围艺术村自治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委员会议,收集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集中商议梳理,形成会议纪要,抄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事务大家谈、治理大家议、决策大家定”的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社区管理的机制。
艺术村党支部践行“一线工作法”,成为“助凝剂”。由艺术家、社工组成的上围艺术村党支部成立后,随时随地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向社区党委提交社情民意,提升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凝聚了人心,形成“有事找党员”机制。耿俊华便是其中一员。他于2016年底搬入艺术村,是最早入驻艺术村的画家。在打造艺术村的过程中,耿俊华发现,在党委的领导下,市容环境的改善、融洽氛围的营造与自己的期望相符合,因而他积极地提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
■党建阵地带动特色活动
随着上围艺术村建设日益向好,不同社会组织向艺术村汇聚,开展服务。去年7月,上围艺术村社会组织联盟理事会宣布成立,汇聚了深圳市福田现代社工事务所、上围艺术协会、樟坑径社区麒麟队、龙华区社区体育协会、党员志愿服务促进协会、樟坑径社区春晖志愿者协会及老年舞蹈协会等八家社会组织。
各社会组织以“党建+艺术”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要阵地,充分运用改革开放党建文化长廊、听音室装置艺术、摄影室错视空间、同心驿站、党群服务驿站、环保可移动绿道党群服务V站等服务场所,协同举办了党建沙龙、党课讲座、社区共建共融宣传、志愿服务交流、书法进社区、音乐交流、环保骑行、亲子教育、红色助学、周末红色影院、梧桐山艺术小镇艺术家与上围艺术家交流等数十场特色活动,有300余名党员、艺术家、驻村单位和居民参加了活动,积极发挥了党建阵地平台作用。龙华新闻记者徐蔚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