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2448公里串起山海城林!深圳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

编辑:施冰冰2019-06-28 10:04内容来源:晶报

新闻提要

深圳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

 

 

罗湖淘金山绿道7月1日将开通试运营!日前,晶报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美丽深圳”发布《智慧绿道初体验!淘金山绿道给您发了运动指数!语音精灵聊天气!》一文,对这条智慧绿道进行了初体验、大探秘。据介绍,淘金山绿道的智慧化建设已完成互动终端、WiFi覆盖、气象预报、智能语音精灵、智能监控人流摄影机的安装调试,初步实现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体验、智慧运营”的目标,让人耳目一新。

提起绿道,深圳人当然不陌生。深圳绿道始于2010年,目前已建成长度约2448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不是走在绿道上,就是在去绿道的路上,已经成为深圳的一种生活日常。而深圳首个绿道建设的地方标准——《绿道建设规范》也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对原有绿道管理规定的完善和补充,为绿道建设者、管理者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文本。

骑行5分钟可到达社区绿道

经常走深圳绿道的市民会发现,深圳绿道充分利用特色山水资源,将山林海岸串联起来,沿途既有城市风光,又有田园美景,使市民在都市中就能与自然亲密接触。

据悉,深圳市在规划建设绿道时,选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是特别注重结合深圳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例如深圳二线绿道,建设中以“二线关”变迁为主线,辅以绿道驿站、休息平台和景观节点的建设,是都市与山林之间的绿色廊道,绿道上昔日的岗亭、哨所、铁丝网和石板路,讲述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

如今,在不断对绿道建设进行完善、提升的过程中,深圳绿道已经形成了符合深圳特色的鲜明特点:不仅绿色低碳,注重人文品质,而且还特别在意精细管理和便民服务,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的全过程都以“为民服务”为主线。

记者获悉,经过多年的建设,深圳绿道网已成体系: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省立绿道……深圳绿道网串起城市的山、林、城、海、河,给市民生活提供了绿色福利,也为城市构筑绿色休闲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测评显示,深圳在中国内地非常适宜步行的城市中位居第一。

10年之功,深圳建成广东最密集绿道网络

绿道网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深圳市于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目前已建成全长约2448公里的绿道网络和382个绿道“公共目的地”。其中,省立绿道长度为354公里,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总长度为2094公里。深圳绿道密度超过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

据悉,深圳在建设绿道网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相结合;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交通建设相结合;与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相结合;与提升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绿道网建设具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首先,《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将全市974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实行严格保护,为绿道网的规划建设留足了充分的空间。其次,深圳市“公园之城”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市政公园和社区公园,为绿道网的建设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外,深圳市还编制了与绿道网密切相关的系列规划。例如,《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为绿道网的节点选取和规划走向、落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深圳市慢行系统规划》和《深圳经济特区步行系统规划》也体现了绿道建设的理念和内容,为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圳市紫线规划》则选取了55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紫线”划定,可通过与绿道网的结合和串联,丰富深圳市绿道网的内涵,更好地展现深圳地区的岭南特色和客家风情。

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体系成型

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绿道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可分为三种:一是区域绿道(省立),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二是城市绿道,指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三是社区绿道,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道,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那么,绿道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结合珠三角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料的特点,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的不同,珠三角区域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其中,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溪谷、海岸及山脊线建设,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护和培育珠三角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旅行;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的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

据了解,早在规划建设之初,深圳就确立了以区域绿道为骨架,城市绿道为支撑,社区绿道为补充,形成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体系。

市民建言

绿道沿途应增加垃圾桶有的入口指引不够明显

“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深圳的许多绿道、香港的绿道以及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绿道,我都去走过。总体来说,我觉得深圳的绿道建设得很好,个人甚至觉得比香港地区、新加坡的绿道都要好。”家住福田区的市民秦家宁告诉记者。

正是基于多年行走绿道的经验,秦家宁对深圳绿道建设提了一些建议,他认为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他说:“一是希望山野绿道沿途能够增加一些垃圾桶。感觉现在有些绿道沿途的垃圾桶偏少,不太方便,素质较高的市民会拎到有垃圾桶的地方丢弃,素质较低的可能就随手丢弃在绿道旁的草丛里了;二是希望能够长期组织志愿者清理山野绿道沿途。尽管大多数市民素质较高,但是仍不时有一小部分市民走绿道时把垃圾丢弃在绿道旁,需要清理;三是希望对于少部分野外较危险的路段,可以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加装视频监控等,加强安保工作,保障行走绿道的市民的人身安全。”

在龙岗区中心城居住了近20年的市民叶志生,经常组织亲友举行走绿道等户外活动。他认为,目前深圳绿道建设本身已经比较完善了,不过有的入口指引仍不够明显。“以广东省立绿道2号线大运段为例,龙岗区的大运体育公园内,并无相关指引标识导向绿道入口。平时,经常有亲友打电话询问我某条绿道的入口在哪里。”因此,他希望从公交站、地铁站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开始,设置指引标识,引导市民前往附近的绿道入口。

作为晶报快走活动的组织者,晶报机关党委委员、党务主管、工会副主席郑春华经常带队走绿道,近年来几乎走遍了深圳各知名绿道。他建议:“希望绿道口能够增加停车位,绿道两旁多种些树用来遮阳,同时要增加洗手间。”此外,他希望增加对绿道的宣传,让更多的市民知道深圳有这么好的绿道。

他山之石

美国纽约:绿道建设大打“亲民牌”

纽约将城市绿道与公园系统紧密联系是一大特点。坐落于曼哈顿中心地带的中央公园是美国最早的城市公园,如今纽约已形成了由7个主要城市公园相互联结而成的城市公园廊道。另外,绿道建设中打出的“亲民牌”更为其赢得了好口碑。比如,绿道建设中对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的使用需求的考虑十分人性化。在不影响自然景观和其他游人使用的前提下,曼哈顿的Highbridge公园和皇后区的Cunningham公园通过和城市山地车协会合作,在园内建设了开放的标准化山地自行车道。

新加坡:绿道连接现有绿地、公园

新加坡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四级体系组成,其中公园连道计划相当于“绿道”,在公园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公园连道计划,将不同的公园和绿地连接起来,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这种以线串点,通过绿色廊道连接城市现有绿地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土地面积有限的新加坡,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英国伦敦:由绿道延伸到绿链

英国的绿道叫“公共小道”。所有的“公共小道”都适合徒步,供骑自行车的只有一部分。伦敦还延伸发展“绿道”理念,形成了包含不同类型绿色通道的“绿链”。伦敦将“绿链”变成了一条能控制城市无限蔓延的绿色生态长廊,规定城市的发展只能在“绿链”中,通过高密度的绿化措施,增加开敞空间的可进入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完善伦敦城市的绿地框架和自然保育。现今,伦敦周边已经建设了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市区的7倍。

日本:绿道串联名胜古迹

在东京等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政府仍然舍得在市中心修建尽可能多的绿道,一方面为身心疲惫的市民提供健身、游玩、放松的平台,另一方面又通过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密如蛛网的绿道还将大城市和卫星城市串联起来,使卫星城真正对大城市起到疏导作用。日本绿道网设计得异常精巧,多沿河修建,道路不宽,但树木花丛错落有致,30年以上的大树也随处可见。走在绿道上,仿佛成为“画中人”。城市绿道还担负着为定居或路经城市的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重任。

德国: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结合

德国鲁尔区大型工厂企业密布,而通过持续推出的7项绿道计划,原本灰蒙蒙、乱糟糟的工业区,摇身一变为污染减轻、景色优美的宜居区。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就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改善旧工业区及旧城区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区内空气质量,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法国:绿道分区使骑车徒步互不干扰

法国人最热衷跑步和骑车,故绿道在设计时就做了专门的考虑。许多滨海城市沿着海岸修建的绿道往往宽至10米,中间以白线划开:一半路面供跑步或散步,另一半则供骑车,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在繁华的首都巴黎,所有名胜都由密密的绿道串在一起,于奢华中又透着几分田园风味,令游客更为迷醉。(晶报记者罗俊杰/文 徐庆东/制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