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同心协力汇众智,履职尽责谋良策

编辑:梁盈豪2025-01-15 14:04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一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二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三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四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五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六讨论组分组讨论现场。

1月14日下午,出席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了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各分组讨论现场,政协委员们热情交流,气氛热烈。政协委员们表示,报告内容精炼、要点鲜明,全面多角度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政协工作,清晰勾勒出2025年工作蓝图。大家纷纷表示,新的一年,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龙华新图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讨论组

发挥出海联盟作用 助企深耕国际市场

“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协助资深科技工作者们更有效地发挥专长,为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善用龙华区‘产业出海联盟’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效能,助力企业进一步开辟海外市场。”1月14日下午,龙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第一讨论组现场气氛活跃,与会政协委员纷纷发表见解,积极为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区政协主席熊佩锦参加分组讨论。

“聆听完上午的报告,深受启发。”区政协委员付德梅表示,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既具战略高度,又贴近实际,为今年工作制定了详尽规划,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提供了明确指引。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结合个人专业优势,努力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区政协委员王兆生和李雪松对中小企业法治建设表示关注。他们提议,应关注中小企业在法律援助方面的需求,可以与律师协会开展合作,组织专业律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顾问和援助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去年,龙华区成立了‘产业出海联盟’,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助力出口型企业更好地发展。”区政协委员李孝剑和龙翔对出口型企业的成长特别关注。他们建议,要充分利用龙华区“产业出海联盟”平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同时加强涉外法规培训,提升对外宣传力度,大力支持、帮助出口型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来自科技界的区政协委员詹帅指出,报告中强调了区政协聚焦发掘科技人才潜力,积极提案建言,促成了全市首个区级老科协组织的成功落地,为科技领域的“银发智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建议,要继续支持“老科协”这一“银发智囊”平台,持续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资深科技工作者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龙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龙华新闻记者 吴春华 通讯员 高佳佳 蔡锶琳

第二讨论组

抓住发展“风口” 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

1月14日下午,在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中,第二讨论组对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展开热议。区领导覃跃良参加分组讨论。

当前,出海历练被视为企业进一步做强的必经之路,“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行业共识。聚焦“企业出海”,多位政协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区政协委员肖倩认为,企业应“搭船出海”还是自身寻求机遇?对待“出海”问题,不少企业仍在“观望”,且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特定专业领域人才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肖倩希望龙华区能提供更多人才培养渠道以及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地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关于“出海”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区政协委员吴远泽认为,可以联合本地职业技术学校、中文学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教学,助力海外企业培养懂中文也懂技术的当地复合型人才。

区政协委员郑福东围绕保障产业工人权益的主题,提议在住房方面给予专属保障,“产业工人现在面临的是个人技能与企业、产业未来发展需求是否相匹配的问题。尤其对布局‘出海’的企业,更需要这方面人才来支撑。”郑福东希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给予产业工人关注和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用好人才。

当前,数字经济处于“风口浪尖”,为企业以及区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区政协委员欧贤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对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深刻影响。他提议龙华可积极抢抓机遇,占据产业发展先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动能。

区政协委员张治强则表示,要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发展“风口”,除政策方面的扶持外,企业的技术革新也至关重要。他呼吁尽快成立课题组,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为龙华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把脉问路。

区政协委员潘玲玲尤其关注低空经济,认为龙华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推动制定行业标准以及配套管理细则;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引进并发展产业链上的关键龙头企业;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依托科创、金融优势,加快吸引社会资本和头部企业集群;四是拓展应用场景,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在物流、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纪乃丹 蔡锶琳

第三讨论组

培养多元化消费场景 拉动文旅消费市场

1月14日下午,龙华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第三讨论组现场气氛热烈。政协委员们围绕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进行热烈讨论,集众智、聚共识、谋发展。来自各界别的委员纷纷为区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点赞,对政协2025年即将开展的工作充满憧憬,倍感振奋。区领导陈贤彪参加分组讨论。

区政协委员李康表示,今年很多委员的提案十分关心龙华文旅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也让全局工作人员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要以文润城,擦亮龙华鲜明底色;以文兴业,绘就龙华活力亮色;以文化人,彰显龙华显著特色;以文惠民,让龙华居民有更实的归属感、更强的幸福感、更多的获得感。

区政协委员李哲哲表示,龙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尚之城,大浪时尚小镇成为龙华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针对如何拉动龙华的文旅消费市场,她建议,要培养多元文化活动消费场景,加深群众对时尚购物之地的龙华印象,例如,“以购带游”,联动时尚中心举办时尚购物节的活动,带动周边文旅市场;举办亲子游活动,多元化发展时尚文旅经济。在交通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时尚商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关注便于“一老一小”的交通出行方式,满足该群体出行需求,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促进消费。此外,她还建议,要深挖潜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浪时尚产业规划建设,聚力推进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郭瀚齐、倪卫朱表示,龙华文旅品牌众多,建议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高端文旅IP,既要进行接地气的形象包装宣传,还要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打造具有鲜明龙华地域特点的文旅IP。除了在时尚行业领域打造新的文旅消费增长极,也要在演艺行业、体育行业、影视行业等诸多领域同步培育更多文旅品牌。

龙华新闻记者 宋彪 通讯员 丘婧莹 蔡锶琳

第四讨论组

积极助力企业成长 推动停车场资源共享

1月14日下午,在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第四讨论组,政协委员们针对报告内容各抒己见。区领导王志毅、王卓民参加分组讨论。

区政协委员罗莺建议,要营造更为开放、包容、宽松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化财税支持政策的落实,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大文化传播力度,运用短剧、短视频等新型宣传手段,将关键节点的时间轴浓缩为易于传播的视频内容,传递龙华的正能量。

区政协委员张俊良提出,要广泛团结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充分利用龙华区历届港澳委员联谊会的平台,加强沟通交流,推动龙华与港澳地区在更广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港澳委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积极建言献策,双向推进,凝聚共识,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龙华区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祁加树提议,加大对鹭湖片区的规划与建设力度,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强化对医疗器械企业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医疗企业入驻龙华,推动龙华医疗产业集聚发展。

区政协委员陈晓君建议,文体旅游部门应积极研究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利用龙华的地理优势,争取更多市级重点文化活动在龙华举办,打造龙华独特的“文化符号”。同时,鼓励多元资本投入龙华文化市场,鼓励公众参与文化发展各个层面,构建具有龙华特色的“粉丝经济”。区政协委员区震江也建议,在精品旅游路线的基础上丰富故事内涵,实现不同旅游路线的联动,并设立有趣且具吸引力的打卡点,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宣传,讲述好龙华的旅游故事。

潘勇、陈展鸿等多位区政协委员关注到城中村停车难及电动车乱停放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停车管理相关办法,为停车位不足的城中村和小区建设更多便民停车场。例如,可以借鉴观湖街道的智慧停车经验,灵活利用办公与生活区域的停车场地资源,推动停车场所共享,为居民提供更多停车便利。

龙华新闻记者 陈欣 通讯员 关楠楠 高佳佳 蔡锶琳

第五讨论组

统筹多方资源 推进“每周半天计划”

1月14日下午,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第五讨论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委员们做足功课,针对积极履职、教育发展等领域,提出不少真知灼见。区政协领导黄红清、戴一川参加分组讨论。

区政协委员钟志辉认为,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紧扣发展大局,彰显政协担当作为。接下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着力彰显统战的智慧力量,支持党外人士建言资政、民主监督,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凝聚思想共识;要高效履职,锤炼本领,同时要推动完善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制度机制。

2024年秋季学期,深圳市教育局开始推行“每周半天计划”。现场,多位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区政协委员李吉建议由区相关部门牵头,梳理龙华区历史名胜、文化场馆等优质文化资源,面向辖区学校、幼儿园免费有序开放。同时,整合龙华区科创企业资源,在适当时段,分批邀请学生参观体验和开展实践学习。

“学生走出校门,安全问题也至关重要,需要多方力量支持。”区政协委员温晶晶表示,希望龙华区相关部门能够群策群力,联动合作,为校外课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大力发挥志愿者的辅助作用,充实人员力量保障。

关于安全问题,区政协委员刘红喜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明确各部门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加大部门间协作联动,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拓宽儿童参与公共事务渠道,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鼓励儿童积极为城区发展建言献策;三是细化儿童安全保护,聚焦儿童校园安全、城市交通安全、校园周边公共交通设施等领域,落实针对性保护举措,及时排查并填补安全漏洞。

区政协委员杨博和刘风景则先后提到,不仅学生要“走出去”,优质的课程和专业“大咖”也要引进来,帮助开拓学生视野。“我们常说科教融合,希望让龙华的科创专家、技术能手,带着他们研发的产品走进校园!”刘风景说,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互动发生。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丘婧莹 蔡锶琳

第六讨论组

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推进医疗数据流通

1月14日下午,围绕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六讨论组的政协委员们紧扣托育服务供给、精准医疗科普、大健康产业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带来“新鲜滚热辣”的建议。区领导王朝成参加分组讨论。

区政协委员黄俊芳持续关注龙华托育发展。他建议,龙华托育服务发展模式要突显“专业”,充分发挥妇幼专科医院的作用,通过医育结合模式,关注0-3岁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心理与行为发展,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健全的心智;“数字赋能”托育行业,通过数字化、AI的手段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妇幼数字化管理;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先进的托育理念。

区政协委员马静从事“一老一小”事业多年,建议区卫健局和区民政局通过充分的有机结合和协调推动,在“一老一小”的基础上再加“一食”(即社区食堂),老人家可以带着儿童在社区食堂解决用餐,打造更加全面的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站点。

随着近期区内多家市属医院的启用,龙华医疗资源“家底”更丰厚了。如何精准对接老百姓所需的健康服务以及盘活本地医疗资源进行“强强联合”,也是委员们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

目前区内几家医院实现了数据共享、共查。区政协委员刘鸿涛建议,组建区级医学科普专家队,制定医学科普标准,确保科普权威、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加大区内数据共享力度,探索建立健康科普数据库和居民健康账户数据库,特别是居民健康账户要体现居民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健康信息互通,利用AI技术将两个数据库进行链接,推进医疗数据流通,实现精准科普推送。

区政协委员邵丽萍建议,瞄准“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发展机遇,搭建龙华医疗大健康产业链服务平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引入国际或国家顶端医疗行业协会,链接院士或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者自带流量进驻,对接所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医疗机构资源,吸引医疗大健康相关各学(协)会、基金会、健康品牌企业等汇集,共同推动医疗器械品牌及大健康传播。

区政协委员游月华聚焦如何结合医院、高校、企业和政府四方做好医工融合、医工转化项目,建议医校企政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打造人才交流和沟通平台,共建成果转化平台。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纪乃丹 蔡锶琳

图片:龙华新闻记者 陈建华 蔡维泽 摄


[编辑:梁盈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