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家乡交通大变样,“潮汕地铁”修到家门口

编辑:孙梦婷2024-02-28 09:12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智慧停车”缓解“停车难”问题。

高架桥梁的墩柱接连拔地而起。未来,城际列车将在上面呼啸而过。

当前,全省各地正在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今年春节返乡,家乡交通的两个新变化让记者欣喜。被称为“潮汕地铁”的粤东城际铁路施工到家门口,2027年有望通车。路边引入智慧停车,停车方便了不少。

家乡的各项交通建设利好,相信将助力“百千万工程”跑出“加速度”,努力实现城乡区域同步发展。

新变化1

“潮汕地铁”施工到家门口

在外界看来,潮汕地区指向同一片地区。然而,目前汕潮揭三市之间的公共交通未能快速通达,相互往来不够方便,尤其是缺乏串联起来的轨道交通。所幸,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善。

去年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汕潮揭都市圈包括粤东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规划指出,将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粤东城际铁路正是打造半小时生活圈的有力抓手。目前,被网民称为“潮汕地铁”的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项目全线开工。

“潮汕地铁”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公开资料显示,先行实施的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项目连接汕头站、潮汕站、揭阳站、潮汕机场等对外交通枢纽,实现半小时通达,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相信粤东城际铁路这一省投项目将有力方便潮汕人民出行,打造半小时生活圈,助力“百千万工程”出成效,实现城乡区域更好同步发展。

春节返乡,可以看到项目已有了一定进展,沿着国道,一连超过十公里,高架桥梁的墩柱接连拔地而起。未来,城际列车将在上面呼啸而过。

沿路星级酒店的营业经理告诉记者,他们酒店在旁边,正好看到了项目的过程。从去年开始,路面便开始围栏起来,一根根墩柱也已浇筑完成。目前施工难免产生一些噪声影响,但通车后有利于游客前来,长远来看,还是有利酒店发展的。

记者在深圳生活多年,对于这些拔地而起的墩柱倍感亲切。路过宝安的地铁11号线、光明的地铁6号线,龙华的地铁4号线,都是建立在高架桥上的地铁。他们也曾是从墩柱慢慢建设直到通车,并最终给区域发展注入动力。

新变化2

路边智慧停车,有序又方便

城轨是城市大型交通方面的发展,停车则是多数人每天日常需面对的细节。

老家是一个典型地少人口的地方,加之近几年汽车拥有量急剧上升,塞车已是常有之事,停车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老城区。

此次过年回老家,大家的共同感受便是:停车变得方便了。和多位亲友交流,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应景之举”——职能部门充分考虑了往年情况,交警部门联合各社区村居,因地制宜设置了47个临时停车场,开放免费停车泊位约4590个。记者注意到,这些临时停车场类型多样,有的是学校、有的是公园停车场、有的是公用空地,4590个遍布全区各街道各乡镇,雨露均沾,充分考虑到各地需求。其实,2023年已有相关设置,今年力度更大,多挖掘出了1300多个临时停车位。

第二方面是“长效机制”——启用智慧停车工作。据介绍,作为澄海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澄海区去年12月启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扩建(一期)收费管理工作。从实际推展效果来看,确实有效规范城区停车秩序,聚力破解、缓解“停车难”问题。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澄海区智慧停车系统活跃注册用户约20.54万人,绑定车辆超14.95万辆,认证车辆超3.23万辆,泊位周转率6.63,有效申诉率不足0.02%,车辆短停率82.32%,免费停车率66.44%。

益民路商户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周边商圈、住宅区林立,且是老城区,以前很多路边停车位被居民长时间占用,很多是一占数月不动,四周一位难求。对于智慧停车泊位启用收费,他拍手叫好,“原来出台的时候,我们也是将信将疑,生怕收了费还没效果。现在看,我很支持。停车收费标准比较合理,半小时内还不收费,关键是让那些‘僵尸车’霸位情况大为减少,停车问题明显改善。”

回家数日,记者的体验亦是如此。以往开车出去最头疼便是停车难,绝大多数路边都停满了车,一位难求。此次回去,许多路边划了智慧停车后,停车位明显多了,并且更有序。此外,正如当地商户所言,停车收费标准比较合理,并且晚上10点到次日8点免费。此次返乡,我共使用路边智慧停车4次,每次都快速方便就近找到车位,2次半小时内不收费,1次停车46分钟,收费3元。1次停车1小时9分钟,收费5元。另外,收费标准有最高限价,当天收费时段内最高限价30元。同一号牌小型汽车每自然月最高限价500元。这些条款也避免了出现天价停车费的不良现象。

一位本地亲友说,智慧停车推行,部分车主肯定不乐意。此外,智慧停车也还有一些改进空间,比如晚上免费时段从10点开始偏晚等。但对于更多数人来说,肯定是支持的。如今,此前赖着不走的“僵尸车”识趣退去,许多路边停车位从一个人霸占专属变成流动起来、人人都能停,更大面积便民利民。

龙华新闻记者 王雪敏 文/图


[编辑:孙梦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LINKS

龙华政府在线|观湖政务网 |民治政务网|龙华政务网|大浪政务网|福城政务网|观澜政务网

深圳新闻网|深圳政府在线|福田网|罗湖网|南山网|盐田网|宝安网|龙岗网|光明网|坪山网|宝安国防网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华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

粤ICP备16092393号

Copyright   ©by ilonghua.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